♦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小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ck ) 是个 12 岁的男孩,他刚刚获得国际 象棋“国际大师”的称号。在美国国际象棋协会的 7.7 万名会员中,只有不到 2% 的人拥有这一称号。布莱克对这么好的成绩并不满足,他还有一个更雄伟的目标,他想拿到“国际特级大师”的称号。这是国际象棋棋手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小詹姆斯•布莱克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是雷•罗布森( Ray Robson ) 。罗布森获得“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的时候,距离他 15 岁生日还有两周时间。
过去,要想获得“国际大师”的称号,可能需要付出一辈子的艰辛努 力,要是想晋级为特级大师,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有极为罕见的天赋。布莱克是纽约布鲁克林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他从超市买了一套塑料的国际象棋,下着下着就上了瘾。于是,他开始看国际象棋的棋谱,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学。像罗布森和布莱克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年轻棋手越来越频繁地击败世界冠军,棋手占据世界顶级位置的时间越来越短。为什么如今年轻棋手的成长速度如此之快呢?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的时代。过去,一个棋手云游世界,也 不一定能够找到足够多的实力相当的选手,如今,一个少年在网上就能下载所有的棋谱,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棋艺。如果有幸获得了国际象棋冠军,你也不能掉以轻心。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200 个人有足够的实力向你发起挑战。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政界和工商界。无论是哪一种权力,都出现了在 位期缩短、权威下降的现象。看看现在的国际政坛,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能突然崛起,挑战原有的权威。小国不再唯大国马首是瞻。几个小国,包括苏丹、玻利维亚、委内瑞拉。苏丹和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联手,居然能够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成功地阻挠议程。财富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富豪,除了个别几个“常青树”之外,其他人能够保持名列前茅的时间明显在缩短。Zara 本来是一家生产浴袍的家庭作坊, 1988 年才走出西班牙国门,到 2007 年,其销售额就超过了美国服装业巨头 Gap 。 Zara 就是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典型范例。服装行业设计并生产出来一款新的产品,平均需要 6 个月的时间,而 Zara 只需要两个星期。
♦游击队能够战胜正规军
我把这个时代称为游击队战胜正规军的时代。游击队能够以极低的 代价战胜庞大的正规军。“基地组织”为制造“9 • 11” 恐怖袭击花费了大约 50 万美元,但给美国带来的破坏(包括恐怖袭击的直接损失和美国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却超过了 3.3 万亿美元。换言之,“基地组织”每花 1 美元,美国就要花近 700 万美元。 2006 年,在黎巴嫩战争期间,真主党向以色列的轻型护卫舰“哈尼特”号发射了一枚巡航导弹,差点击沉目标。以色列军舰的损失为 2.6 亿美元,而真主党使用的导弹成本仅为 6 万美元。索马里海盗猖獗的时候,一群海盗坐着小船板,手持廉价的 AK-47 步枪和火箭弹,可以轻易地劫持价值数百万美元甚至更多的大型船只。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正规军过去的优点, 越来越成为其致命的缺点。游击队的缺点,反而成了其最大的优点。
在正规的组织里,其权力的来源是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工业革命出 现之后,传统而松散的家庭企业、行业协会、城邦联盟开始衰落,它们无法抗衡新兴的大型组织的压倒性优势。规模代表着权力。规模越大,权力越大。当组织的规模扩大之后,纪律更加严明、等级更加森严,这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而且有助于积累经验、技术和知识,培养一个组织内部的传统和文化。看看我们的周围,无论是政党、公司、教会、基金会、军队还是大学,都依靠这种等级制度、规模效应和文化传统。要想完成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事业,等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上伟大的军队总是以等级制度和严明纪律为荣,但游击队不需要 这些。正规军需要建立秩序,游击队只需要考虑破坏。观察一下在我们这个时代崛起的“异端”力量,不管是恐怖分子还是创业企业,不管是社交媒体还是新兴教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规模很小,历史很短,但已经找到了削弱甚至是摧毁各种大型科层制组织的有效办法。它们的优势在于,不用像大的权力玩家那样为规模、资产、资源、集权和等级制度所拖累,也不用在组织的培育与管理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警惕新兴的破坏者
所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新的力量更关心的是破坏,而不是建设。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权力的终结》。这本书的作者是莫伊塞斯•纳伊姆(Moises Naim ) o 他曾担任委内瑞拉贸易和工业部部长,并出任过世界银行执行董事,现在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专家、国际知名专栏作家。在纳伊姆看来,到了 21 世纪,权力虽更易获得,但却更难运用,而且更易失去。
小人物战胜统治者、大卫战胜哥利亚的故事,总是很令人兴奋。但 是,传统权力的衰退,真的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美丽新世界”吗?在很多方面,新兴的力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真的相信社交媒体能够代替传统的政党?你真的相信NGO 能够代替国家政权?你真的相信网上学校能够代替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
如果全球秩序没有领导,没有哪个国家说话算数,大家各行其道,是 不是就更加自由、友好了呢?不会的,很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纷争和动荡。如果每一个小人物都能够把大人物拉下马,是不是这个世界就更加民主、平等了呢?不会的,任何有价值的议题都可能会被轻而易举地推翻,这个世界反而会限于停滞甚至倒退。如果领导者变得不如以前强势,他们的权力被大大削弱,是不是人民的力量就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理性、更加前瞻呢?不会的,权力变得越不稳定,整个社会就越容易被短期的诱惑和恐惧所控制,越不想制定长远的计划。很多重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找到一条捷径的,一定需要坚持不懈、艰难困苦的努力。可是,人们的耐心越来越少,这就为那些蛊惑人心者创造了沃土。这些煽风点火的人利用人民群众的愤怒和沮丧获取权力,许下好听而且听起来更为简单的诺言。事实证明,这些诺言最终都会变成谎言。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当我们为技术进步欢呼的时候,当我们 庆幸现在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扁平化、普通的民众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性、看起来不可一世的权威如今变得越来越脆弱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权力的过度分散和权力的过度集中一样有害。我们必须谨慎地寻找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在从旧的均衡点到新的均衡点过渡期间,我们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混乱、无序和动荡。
链接阅读:莫伊塞斯•纳伊姆,《权力的终结》,中信岀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