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大车上的我

六十

六十

“华大”坐落在一座著名的天主教堂内,这里有广阔的园林,有形式繁多的各种风格的洋建筑。尤其它那一座双插入云的有塔楼的礼拜堂,更显出它气质的不凡。院里玫瑰和月季盛开着,簇拥着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洋式”屋宇。华大各部就分驻在这些被花丛簇围着的屋宇中,三部驻在一个二层建筑的小礼拜堂内,它有一排排高挑的窗户,屋内是木质地板。男生和女生分住在楼上和楼下。

我和琴找到三部驻地,说明来意。经过考试还是如愿被录取。我参加美术专业的考试,画了那座双插入云的塔楼。琴大概经过嗓音的测试吧,她会唱歌。路上我们休息时,她常常哼唱着什么,以我对音乐的认知,她的音乐水平是优于我的,适合入戏剧行。

但我们到达华大后,三部许多知名艺术家都已分调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只留下一些年轻的艺术界老师和老同学。这样我们所学专业就不再专了,老师带我们上美术课,我们就跟老师去画速写,画正定的老街道,画宽阔的滹沱河。音乐老师带我们上音乐课,我们就跟老师在花丛中学发声,去认简谱和线谱。戏剧老师为我们上戏剧课,我们就直截了当去拍戏了,老同学中也大有样样通的能人,我画速写,就有人在我后面告诉我,什么叫比例,画中的鸭子不能比狗大。有同学还告诉我怎样演好人,怎样演坏人,他说着做着示范,脸上的肌肉也在向不同方向调动着。一次我要演一位老汉,他让我把两腿弯曲,不断寻找平衡。我试了试,我便是一位“老汉”了。

我学演老汉是为了一出四姐妹夸夫的小歌剧,剧情是这样:有四位年轻农村女子都夸自己丈夫从事的事业好,对革命的贡献大。老汉听了就说,咱们都不差。都为革命有功劳。

四姐妹分甲、乙、丙、丁(孙凤琴饰演甲),跳着秧歌步出场。她们合唱着:

支援前线打胜仗吧哼嗨。

妇女大会闹嚷嚷。

四姐妹开完了妇女会。

一路上走来一路上讲。

甲唱:我丈夫他在兵工厂。

乙唱:我丈夫他在铁道上。

丙唱:我丈夫下地种庄稼。

丁唱:我丈夫杀敌上战场。

四姐妹唱完后,就开始争论起来。

丁唱:抗战胜利打老蒋全凭战士能打胜仗。

甲唱:没有子弹,没有枪,他凭什么打胜仗。

乙唱:有了子弹,有了枪,谁把它们运前方。

丙唱: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

我(老汉)唱:

不要争不要吵,咱们大家有功劳。

就说我老汉年纪大,耳不聋,眼不花。

支援前线我也戴过光荣花。

老汉(我)以实际行动平息了四姐妹的争论,大家表示,鼓励各自的丈夫为解放全中国贡献力量。

四姐妹夸夫演出后,我们又排了著名秧歌剧《夫妻识字》,领导分配我演夫,分配孙凤琴演妻。我和孙凤琴成了舞台上的“夫妻”。

《夫妻识字》是延安传过来的秧歌剧,在解放区已广为流传。是一出有代表性的新歌剧。

我和孙凤琴扭着秧歌出场。合唱着:

黑咕隆咚天上出呀么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妻唱:什么字放光明?

夫唱:学习二字要认清。

妻唱:认得清认得清,你把道理说分明。庄户人为什么要识字?

夫唱: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旧社会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坑。

合唱: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的变成当家人,睁眼的瞎子怎能行,学习文化那么里当今嘿嗨哟。

后来他们又各述说着过去不识字的缺憾和如今识了字的好处。

两出戏的演出,好像奠定了我在演艺上的才能。老师(导演)又雄心勃勃地告诉我们,下边要有大动作。要把从华大进京的大编剧大导演请回来,我们的目标,要排演胡丹沸编剧的《王秀恋》、阮章竞编剧的《赤叶河》,领导还准备把《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请回来做艺术指导。原来光未然进京前也是华大的著名教授之一。

但我们的大学毕竟不是一个剧团,是一所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年轻人才的学校,学习政治还是第一位的。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政治课的前提。也许在那个双插入云的大礼拜堂,牧师还在讲,上帝一日造光,二日造水,三日造大地和万物,第六日造出了人。但是,唯物主义要告诉你,是劳动创造了人。政治课要把你落实到现实社会中来,你才能懂得中国的革命胜利是在务实中求得的。你才能相信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你才能懂得民主改革的重要。你才能懂得现时所实行的一切政策的必要。于是我们还必得到群众中去锻炼自己。所以我们要暂时放弃排演《王秀恋》《赤叶河》的计划,到农村去,要农民按国家的需要耕种土地。我们要告诉农民,你那几块本是种高粱和谷子的地方,根据国家需要,现在要改种棉花。于是我们带着国家为我们拟定的口号,“要发家种棉花”奔赴农村。临行前,上级做报告对我们说,你们下去不是宣传者,而是领导者。我被分配到邻县一个叫朱家庄的村子,我是一位上级派来的领导,去实践我肩负的任务。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