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cis股票交易术

第五章 游戏磨炼了我投资上需要的技能



我的原点是游戏。

如果父母讨厌我玩游戏的话,

就不会有投资人cis了。



投资需要很多技能。

专注力、决断力和持久力等一般工作需要的技能,股市也都需要。但是一般工作和股市要求的也不太相同。

还有,为了交易本身可以顺畅地进行,还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价格,要能够快速地输入指令,还要有对价格变动瞬间做出判断的反射弧。比如, Jcom误下单事件中,我是手动输入买入指令的。可以快速敲击键盘才产生了数亿日元的收益。

对对手的研究也是必要的。股市的东西就要从股市里学习,没有什么比贴近市场提高水平更重要的了。事前了解公司的话,也能找到现在股价变动的理由。

另外,市场时刻在变化。也许自己没有跟踪的板块有泡沫了,或者有暴跌的迹象了。如果不能在操作时观察不同的版面和指标,也不可能大赚。

我这些技能都是通过玩游戏培养起来的。

特别是后面的基础能力是通过电视游戏和电脑游戏磨炼出来的。我的手动输入能力和反射弧是小时候打“街霸II”锻炼出来的,而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性,懂得事前研究对手的必要性是通过“网络创世纪”学会的,广泛观察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和应对实况的能力是通过“帝国时代”磨炼出来的 [1] 。

我想,如果出生在那种父母不让玩游戏的家庭的话,我也就成为不了一名投资人了。



一切的开始都要从粗点心店 [2] 的抽奖算起



从小学生时起,我就是个游戏玩家。

我在东京都板桥区长大。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粗点心店里还有那种抽奖的游戏。大箱子上有写着数字的小绳子,抽一次30日元。和我同年代成长的人应该都玩过。

有不中的时候,但中了最高额就是200日元。但拿不到200日元现金,而是200日元的购物券。

有一次,一个有钱的小伙伴说:“一起都买下来的话,是不是很划算?买一箱试试!”而我买的不是一箱,而是两箱。

我把抽中的奖券统计了一下,发现中奖的概率有90%左右。不过因为只能领取粗点心,所以完全是个光赔不赚的游戏。

但有意思的发现是两箱中奖的数字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我知道了接下来会中奖的数字。

当然箱子有几种,也不是绝对都会中的。

但是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高期待值的法则和世间万物都有其对应的攻略,而这些改变了我之后的人生。

在那之后,要是遇到新箱子,我会把这里和那里先抽动一下,经常是中大奖。我就把中的奖卖给小伙伴们。

中奖的话,还可以得到一个红豆裹的糯米饼,我也把它卖了。但仔细观察后,我发现糯米饼的大小多少有不同。为了仔细观察这个大小差异,我就便宜些卖给小伙伴,每天按照大约赚50—100日元的目标来抽奖。

我小时候每个月的零用钱是年级数乘以100日元。所以一年级的时候,每个月有100日元,二年级有200日元。因为太少了,在粗点心店赚到的钱显得特别多。

不仅仅是可以赚钱,因为小伙伴们知道我总能中奖,大家都把我当作神。

小学的时候,我还发行过“虚拟货币”。

我会在粗点心店里出售的玩具纸币的背面写上我的名字,然后在小伙伴们中间流通。用粗点心、文具用品交换可以获取我的纸币,然后用这些纸币可以在我家打电视游戏或者参加我设计的一些游戏。

比如红白机(任天堂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里有受欢迎的人物和不受欢迎的人物,我就赋予这些人物不同的概率让大家来玩。选择人物的时候,让大家掷骰子。还有就是谁可以用高难度动作打败某个人物的话,也会获得奖金。

从小我就爱设计这样的游戏。

那个时候我就注意到如果纸币发行过量的话,纸币的价值就会下降。我因为在游戏上很强,又设计庄家获胜概率高的玩法,所以可以时常回收纸币,再用这些纸币来换粗点心。

我的纸币正常运转了一年以上。但有一次,我稍稍增加了发行量,那之后“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月后就不能再玩了。

现在想来,这个经历也影响了我日后对国家的信赖以及有关股票的想法。

从孩童时期起,凡是游戏我都喜欢。

我经常和小伙伴们玩红白机和卡片游戏。赢了的话当然开心,但是即使输了,我也不放在心上。

从那时候开始,比起胜负的结果,我更重视获胜概率高的玩法。

如果在中途,我发现赢的概率有70%,减去低的概率即使被对方反转了,我也不后悔。不如说,我特别感谢可以让我参与这一局有利的比试。

即使是现在,我也觉得比起结果,整个过程里我是不是做出了合理的判断更重要。

比如打麻将,即使输了,如果玩的过程我都尽力了,我也觉得很开心。我就是这样的人。

即使是象棋和围棋这样没有概率的游戏,作为兴趣爱好,我也觉得有意思。

但这类游戏,不擅长的人几乎赢不了擅长的人,完全就是大脑的对抗。而麻将或者扑克的输赢却有概率介入其中,即使是不擅长的人,好好玩的话也有可能获胜。所以它们对我来说是有趣的游戏,也可以当作经济类活动。



中学三年级起,我开始玩弹子机,到了高中还成了总管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由于我是3月出生 [3] 的缘故,我身体瘦瘦小小的。运动会的赛跑比赛中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几乎其他所有的人都比我优秀。我从没想过我会成为什么人物。

因为一直这样想,所以可以快乐地享受此时此刻,就很知足了。

小学生的时候也打过棒球,踢过足球,哪样都很差劲。

中学生的时候需要参加一个俱乐部,我就选了网球。因为当时还有好多爱好,所以就选了一个管理最松的俱乐部。

这个阶段,我意识到掌握规则的人有权力。所以中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网球部的部长选举,目的是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逃避训练了。跟大家说一声“今天的练习4点半开始啊”,我就可以走了。

可能是学校里有太多不良少年,结果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常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我想只要能得高分就好了,做得很高效。

虽然平时的成绩还不错,但一到全国模拟考试就露出破绽了。好的时候排名在65%之上,不好的时候排名也就45%之上。成绩还可以吧,但我意识到自己讨厌学习,学得也不好。

中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玩弹子机。那时候父母对我的管教很松,有时还带我一起去。之后,我就开始一个人去,逐渐赢得多了,我逃课每周去两次。当时还有早间营业,所以我早上开始就玩“网取物语”的机子,玩两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多亏了早间营业,我平均每天能赚7,000日元。

我的家庭很普通。我爸是在公司上班的职员,偶尔炒股,赌马,还打弹子机,当然这些花销也都是在他的零用钱的范围内。他一般都会输掉,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而我呢,过年的压岁钱也就3,000日元,所以在弹子机上赢钱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我经常游走于各种弹子机店,不停地研究,也包括选机器。这样每天,赢的数目都在上升。当时网上公开了很多最新的弹子机的攻略。公开的都是运用各种概率计算出来的数字,是有绝对优势的信息。我从中学开始就对这种计算特别感兴趣,一直在研究。

那时候上网的人还不多,弹子机店的服务也特别好。所以比起自己的能力提升,网上获取的信息对我的帮助更大。

游走弹子机店的一大收获是眼光变得更犀利了。

一旦发现好机器,我就叫来个朋友,把那台机器交给他。这大概是我16岁读高中时的事儿。

从概率和回转率来看,我把收益的目标设定为3万日元,一旦发现了好机器,我就给人打电话:“过来一下。”叫来的也是高中生。我一天付给他们1万日元。

用这个方法,我在高中时期积攒了200万日元,上大学后我还在继续, 20岁的时候已经积攒到了2,000万日元。



“偷偷摸摸的,别让人发现啊!”



我猜当我像在做专职弹子机玩家的总管的时候,父母肯定觉察到了什么。我有时候在账房旁边等一些看起来很凶的人,要是觉得被发现的话,我就不换成现金,把金质的奖品直接带回家。有时候,我还会在家乱七八糟地堆上个20万日元,暴露是肯定的。

那时候,父母的反应有所不同。

我妈就会说:“告诉我一下你去的地方啊。”

与此相反,我爸就会说:“弹子机游戏不会一直赢下去的,不好好学习没有出路。”“去读工科,能找到工作。为了这个也要读书。”

我很感谢父母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如果只有一个观点的话,我的视野就会变得狭窄。

高中的时候,校园节期间喜欢赌马的朋友带我去了赌马场。

我是负责纪律的干部,在校内溜达一圈后,我就离开学校了。

我觉得这样算“合理合法的旷课”。

我的高中没有校服,所以我觉得去的话也没问题。结果忘了摘掉袖子上纪律干部的袖章,“是高中生吧?”被人抓了个正着。

人家问我:“联系家长还是联系学校?”“联系家长吧!”我选了家长。

回家后,我妈对我说:“你呀,偷偷摸摸的,别让人发现啊!”我妈就是这样。

中学的时候虽然成绩数一数二,但高中的时候全年级300人,我排名250名左右。我经常迟到早退,有时候还旷课去打弹子机,就是个差生。

没学过的科目和领域相当多,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落下的也太多,所以现在没办法辅导孩子们。

高中的时候,我把打弹子机得到的碗装方便面都塞在学校的个人用品箱里,让同学们谁想吃谁就来拿。这样一来,一瞬间就都没了。我想了想后,改成了50日元一盒。这个价格的话,如果真正想吃的人花一点钱就可以买到。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对策。我就是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可能有些古怪吧。

当时只要有新游戏,我一般都会比别人玩得好。

比如上大学后,我一直在玩“网络创世纪”。我设计了宏,睡觉的时候也能攒经验值。出席大赛的时候不仅可以把自己的级别最大化,还研究对手制定的战略。因此,我在大赛上拿了第一名。

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考虑的事情渐渐多了起来。

如何选取好的弹子机,如何分配资金,人怎么使用,学校的学分怎么办,等等。

我的脑力都花在这些事情上,完全没有和任何人比较的想法。

帮助我编排这本书的福地问过我:“你不觉得男人的一生中,金钱、地位或者女人少一样就没有自信吗?”其实,我连现在都没这样想过。

如果说金钱,我上高中、大学的时候就比别人有钱,但我从来没想过有钱就比人家优秀,我觉得现在我也没变。



通过上网交流打麻将的经验,掌握了“学习方法”



高中毕业后,我进入法政大学的工科学习。

选择工科是受了我爸的影响。他也是工科出身,还说“文科的话,自己也能学,工科的话自学比较难”。

高中的时候打弹子机攒了很多钱,接下来,可能就不行了。我也考虑过去找工作,日后当一个公司职员。这也是选择工科的理由。

但那时我还在通过玩弹子机赚钱。

早上10点去学校,首先发给帮我打弹子机的人10万日元。晚上10点再去一次,收回早上给的10万日元和当天的盈余,再发给他们酬劳。几乎就只是为了这个去上学。

之后就是寻找打麻将的玩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记账,按照1,000点50日元计算的话,账本上我赢了几十万日元。最后也没拿回来。

那个时候我在玩网络麻将“东风战”,级别是2,000,最高级别是2,100,所以我相当靠前。所以,普通大学生的实力和我差太多。每两圈我能赢7—8个点。我上听也比较快,点数和筹码都赚。

2ch上有个麻将版,大家说我们决定一下最强的版主吧。我一般参加的时候都会说“我能赢啊”,果真就赢了。

当时在网上研究的人经常会介绍一些新的战术,我就拼命地学习。如果发现和自己不一样的出牌方法,我就详细询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拼命玩的同时,也拼命学。我基本上是那种倾听别人想法的人。

如果是新的战术,从数学的角度看也正确的话,我就立即采用,就像变色龙一样变换手法。之后股市上,我也运用了同样的方式。

从高中开始,我专职打弹子机,每天都赚钱,学分也就刚刚够,没有打过工。虽说是打工,既然是工作就得负责任,必须花时间,还要管理身体。

大学的时候,本来都要去山崎面包的工厂做夜工。一天给3万日元,共两天。就是进冰库里做柏饼。朋友们都说“去吧”,作为人生经验我也想参加一次。但为了不伤及柏饼,必须在0度到1度的环境下工作。听说那里特别冷,我就拒绝了。考虑到我身体情况恶化的概率,我觉得不太值得。

但作为人生经验,我了解到了山崎面包的卫生管理非常到位。虽然我没买过他们的股票。



2,000万日元是无法改变人生的



大学毕业前,我感到了打弹子机的极限。

最难的部分是如何管理人。

首先,很多人会少报赢的弹珠。我觉得每天能少一箱吧。如果少报的话,我一般都能觉察到。有可能自己也会疏忽,所以第一次的话,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二次的话,炒鱿鱼,也就是不再找那个人了。

抓住规律,自己单干的人也有。虽然没有危及到我,但是很难说。这些都让我痛感用人之难。

一旦牵扯到钱,人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单纯诚实地一直做下去的人很少。

到最后可以信赖的只有3个中学同学。后来他们都去公司就职了,现在我们偶尔也聚聚。

用人的时候不仅要有向心力,还要让帮你的人很开心,所以工作后我常带他们去吃烤肉。

算上这些费用,总费用大体占收益的一半。之后,弹子机行业又出台了很多法规,我觉得做不下去了。

单纯地讲,我不觉得弹子机是什么好工作。

首先特别吵,空气还不好。很认真地工作,一天顶多也就赚2万日元,而工作时间要13个小时以上,条件相当苛刻。

所以,我很难想象一直做总管做下去。

虽说20岁就攒到了2,000万日元,但我想这点钱无法改变人生。

攒到3亿日元的话,人生会发生改变,可以把工作当作兴趣来做吧。我当时那么想。

那个时候正赶上就业难的时期,大家都和我说找工作很难。

如果能找到一份月薪20万日元的工作就相当不错了。而我打弹子机赚了很多钱,但从早到晚一直工作干一个月才能赚20万日元,我很难接受。虽然实际做了之后,我觉得这个系统挺好的。

所以,我开始寻找不用工作也能赚钱的谋生之路。

那个时候打算认真做的是赌马。

我以为弹子机不能大赚,但是努力做赌马的话,可能赚很多。

赌马的话,我看比赛,也研究马的能力系数,但结论是完全行不通。

收益率81%就是极限了。一般JRA [4] 的返还率(除去场地费,分给赌马人的收益占总赌资的比例)是75%。我研究的结果就是,可以赢6%—7%,但很难再提高。

赢家还是JRA。周六时一般的比赛,买10万日元的话赢的概率还会增加一些,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比赛的话,赢钱很难。思来想去,能大赢的机会一周也就一回,就是周日。但只有一回,机会少了些。

当时还年轻,做了赌马的研究后觉得实力在上升,就一直在赌。我以为随着研究精度的上升,早晚会突破盈亏平衡点。

这样一直坚持着,直到赔了1,000万日元的时候,我决定放弃,而转向炒股。

现在的我,止损做得很好,但当时有点晚了。

[1] “街霸Ⅱ”“网络创世纪”和“帝国时代”都是流行的电子游戏。——译者注

[2] 以前日本大街小巷中售卖零食的店铺。——译者注

[3] 日本4月开始新学年,所以3月出生的孩子是同班中最小的。——译者注

[4] JRA:Japan Racing Association,日本中央竞马会,是日本赛马组织。——译者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