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的孩子出生那年是弘化二年,现在应该已经去世了。也没有谁知道孩子被送去了哪里,估计鵙屋夫妇处理得非常稳妥。从此春琴更加一意孤行,看似已经把怀孕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回来之后不久便一如既往由佐助牵着手去学琴。此时她和佐助的关系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但是每每提议他们公开关系,便遭到强烈反对。父母深知女儿秉性,也只能无奈地默许两人兼有主仆、同门、恋人的暧昧关系。就这样又过了两三年,春琴二十岁那年,以春松检校去世为契机,开始自立门户、挂牌收徒。她搬出了父母家,在淀屋桥附近购置了一处庭院,把佐助也带了过去。
检校生前已经充分认可了春琴的实力,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定,还从名字里特意取出一个字赐予她(这也是春琴名字的由来)。公开演奏的时候还经常跟春琴合奏,让春琴唱高音部分,正是因为检校时常提携,春琴才会那么顺利便自立门户。考虑到年龄资历,倒是没什么必要那么快自立门户,如此迫不及待,恐怕也是考虑到和佐助的关系。两人这种暧昧关系已然是公开的秘密,再这么下去无法给家里的佣人们立规矩,索性出此策让两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春琴对这个决定也并没有表示什么不满。当然,佐助就算去了淀屋桥,也并没有什么地位或待遇上的提高,依然是牵着春琴的手给她带路。检校去世后,佐助再次拜春琴为师,此时两人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称呼彼此“师傅”“佐助”。正是因为春琴特别介意跟佐助看起来像夫妻,所以对主仆礼仪、师徒之道极其看重,连平日用语也强加了多条细碎规定。若稍有疏忽,佐助必须伏地低头认错,春琴则不依不饶地训斥其无礼。因此,不明内情的新学徒们丝毫没有怀疑过两人的关系。倒是鵙屋的仆人们背地里经常说,真想偷听春琴和佐助私下里如何交流。
春琴为何要如此对待佐助?在大阪,即便是今日,也很在意婚姻双方的家境、资产、排场,比东京还讲究。在这商贾习气浓厚的地方,封建上流社会的习俗观念根深蒂固,作为往昔大家族的千金,春琴怎么也不可能放下那份矜持。像春琴这样的大小姐,对佐助这样世代当仆役的人,内心自然是非常瞧不上。再加上盲人独有的那份胜负心,绝对不会在人前露怯,也不会允许被世人议论纷纷。或许,对她来说,跟佐助成亲对自己是彻头彻尾的羞辱,所以对相关事宜极其敏感。她对跟佐助发生过肌肤之亲心怀羞耻,所以才会采取冷若冰霜的态度。如此说来,春琴应该仅仅把佐助当作生理上的必需品,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偏见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