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传神文案

后记

后记

距离我写下这第一本书的第一行字,已经过去了6个月零2天。

距离我写下这第一本书的第1版大纲,已经过去了2年6个月加10天。

距离我许下写一本书的豪言壮语,呃,已经过去了7年。

我发现最难写的是大纲,最终的章节目录和第一稿比起来面目全非,根本就是两本书。尤其是第一章,光大纲就修改了七稿。为了让大纲逻辑更清晰完善,我还在微信读书里专门建了一个书架,存了几十本书作为参考,打算全部读完再动笔写(主要的参考书我也列在了后面,可以作为给文案们推荐的书单),结果这个大纲一修改就是两年。

如果没有我公众号和粉丝群里的朋友们一直催,我想,光大纲我都能再改一年。所以这本书的问世我首先要感谢粉丝群的朋友们,是他们每天催进度,才给了我天天早上6点爬起来码字的动力,特别是群昵称改成“苦等空大出书的XX”那几位,我会准备好签名版的。

等2020年初全部大纲定下来,真的让我长出了一口气。心想大纲定下来,填字就容易了。初稿写起来的确很顺利,大约花了3个月就完成了,虽然在写作的过程中,大纲又被我修改了两遍。

不过,我发现了一个新的难题,很难整理资料。在第一章中我讲到,我写案例不只是写一句文案,而是要把它放到整个品牌演进史中去考量,去看一句文案对整个品牌策略的作用与影响,也要看一句文案的创作是如何根据市场和人群变化而变化的。

这就不仅需要搜集文案作品,还要将一个品牌的市场状况分析出来,把它的各种营销活动、公关事件、代言人策略等资料统统整理出来,尤其是每一年和每一季度都做了什么、有什么变化,这真的是一件需要花费巨大精力和耐心的事。

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助理Rebecca,我每写一个品牌,她就帮我整理一个PPT,把这个品牌历年来的营销推广、文案作品按时间线排列清楚。一本书下来,攒下来的PPT都有几十个。还要顺便感谢我的大学同窗好友猫爷,以他出众的英文能力,帮我在看英文资料时答疑解惑,并提供了多句英文文案的准确翻译。

等到初稿完成,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难题。原来改稿比写稿更累,减字比增字更难。我大约修改了四稿。四轮修改一共花了3个月,时间完全和写稿齐平。所以我也要感谢华章出版的华蕾、刘静,容忍我一再拖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如果不是有交稿期限,恐怕我还会再修改两遍。谢谢你们给我这个第一次写书的“小白”提供耐心指导,帮助我一点点完成书稿。

第一轮修改是增补,缺失的数据、观点背后没讲清楚的原理、新增的案例,尤其要给每章写出点题的知识点和方法论,这一点真不容易。

第二轮修改是理顺逻辑,让整本书变成一个整体。因为万事开头难嘛,所以这本书我的写作顺序是第五章、第四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三章、序言。第一章和序言作为开篇的确最难写,第一章写废删掉的字都比最后用的字要多,序言则写了五稿,另外还把开篇文字发给了几个好友提意见,再作修改。所以我也要感谢我的前同事苏西,给了我很多热情洋溢的建议,祝你的创业书店生意兴隆。还有我的大学同学打口,祝你的鼠打猫互动公司多出精品案例。

第三轮修改是删减,相当于真正的第二稿,大作家斯蒂芬·金说过:“第二稿=第一稿-10%”,我大约删掉了14%。很多耗费心血写成的段落,鼠标一点就咔嚓删掉,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了心痛的感觉。我单独建了一个Word文档,把所有删掉的文字都存在里面,以示我没有抛弃它们。

第四轮是继续精简,但往往是删掉了2000字,结果又增补了1000字。而那些本打算只改改病句和错别字的,结果一个没忍住又几乎重写了一遍,比如第四章的第三节、第三章的导读和第二节第7小点。

写作以外更大的难题是生活。本书大部分章节写于疫情期间,整天埋头敲键盘的我基本上过了两个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所以我最最要感谢的是家人,谢谢疫情汹涌期间为我提供一张安静的书桌,谢谢容忍我总是出神、忘事、开小差,因为我总是想着书稿(我当时只要不在打字就觉得非常焦虑。每天我算着字数过日子,吃饭时、走路时总是忍不住想接下来要写什么,所以转眼就忘了刚才做过什么)。尤其要感谢家人对我种种行为的极大包容和理解。比如我习惯每天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一遍白天写过的内容,以及接下来要写什么。所以,灵感总是在半夜不期而至,我常常半夜躺下又爬起来打开手机,记录下来刚刚想到的内容,以免第二天睡醒忘记。躺下又起来,躺下又起来,如是者多次。

最后,我把这本书献给樱雨和彦。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