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像学员一样思考,检查项目设计
在培训中,想要把学员培养得更优秀,对培训讲师来说,学会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设计时,注意到课程与目标学员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很好地被学员所接纳,这样的培训效果才会更佳。
5.1 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学习流程
为确保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是完整的、一致的,培训人员做到“身体力行、感同身受”非常重要。该观念最初来源于夏皮罗、加兰和史维奥克拉三人合写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他们认为:真正明白客户体验(及如何改善)的唯一方法就是让自己融入其中,感同身受。
换句话说,就是在学习和发展项目中,培训专业人员要时刻把自己想象成学员,共同参与到培训学习的四个阶段中,如图4-4所示。
图4-4 培训学习的四个阶段
从认识项目、课程学习、日后的在职应用到绩效改善,在每个阶段都要问一下:如果“我”是学员会怎么样。因此,作为培训专业人员要亲自跟进整个学习项目的过程,全程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步骤、失败的频率、所处的困境、出错的地方、解决方法等,必须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培训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可。
这给培训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掌握更多的方法、技巧,要储备更多的知识。从开场到主题内容讲解、互动再到结尾,都要精心设计,学员只有在课上有良好的体验才能将培训师所传授的内容最大量地装进自己脑海里。一般来说成人学员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逻辑规律。
入职仅仅三个月,王阳便要给华为某省公司的干部讲“华为管理实践”这门课。这让她颇有压力,担心自己不能讲好这门课,尤其在看到学员名单之后,她更加慌了,那些学员不仅比她大了近二十岁,而且职位也非常高。 在课程设计上,她思考了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她想到的就是如何跟高层级、高年龄的学员互动,因为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培训的效果才有保证。否则,培训就干巴巴的,学员显然听不进去。其次,课程的内容如何取舍,这需要精准把握,既不能过于脱离实际,也不能只讲一些基础的内容。一连几天,王阳都在巨大的压力下对课程进行设计。 准备上课那天早上,她的主管给她发来消息,鼓励她说:“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才让你讲,按试讲的状态正常发挥就可以。”主管的一番话让王阳卸下了心里的包袱,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发挥自如,还不时引得全场哄笑。许多学员都相当认可她的授课。在开展课程培训之前,站在学员的角度考虑课程服务的对象特点以及企业开展培训的目的,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才更有针对性,才能不断地满足业务部门的需要。
5.2 利用记忆辅助工具审核内容设计
AGES模型是由美国神经领导力研究所的达瓦契及其同事提出的一种实用记忆辅助模型。AGES代表了记忆中的四个变量——注意力(A)、生成(G)、情绪(E)、间隔(S)。这四个变量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是因为它们影响着大脑的海马体,而海马体在人体的记忆功能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如表4-6所示。
表4-6 AGES模型记忆中的四个变量
续前表
从表4-6中,我们可以看出注意力(AGES中的A)的关键作用。生成(AGES中的G)是指学习者自己建立新信息和已有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如要求学员建立、归纳或增加他们的个人经验。深入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提供有意识的关注,还需要学习者建立相应的框架,以便把信息整合为长期记忆。
情绪(AGES中的E)是为了让学习的专业人士意识到情绪(积极或消极)对学习的重要影响(直接或间接)。适度的压力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一点与企业学习的联系在于,我们需要让员工意识到学习内容或行为与他们的成功或个人安全息息相关,让他们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同时还要注意“度”。
AGES中的S代表间隔学习法: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这种学习法可以避免注意力负载,推动精细编码。微学习(micro-learning,即短期、独立的课程)的原理之一,就是充分利用间隔学习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