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研究 > 曾彦修访谈录

尾声 我对两个“和谐”问题的一点看法

尾声 我对两个“和谐”问题的一点看法

我一生自到延安至今,已经超过七十二个年头了。我算个什么人?勉强地说,我是一个不够格的编辑,我如能获得此资格,就十分满意了。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多么光荣。人要自己适当定位,定位不适当,跌下来变得粉碎。

最后,我还有点感想,这真是多余的话了。

一、两个“和谐”从根本上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及“世界革命”之类的提法

前几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全球建立“和谐世界”的新口号。这样的提法,跟过去六七十年的传统灌输相距太远了,令相当一部分人难以接受。但是我愿意以行将就木之身,出来讲我的一点个人体会。

和谐这个思想,我们过去几十年已真把它批倒批臭了,说之者谓为“反”,闻之者惊,谁还敢沾它点边?一谈和谐,就是反马克思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就是反革命之尤,就是赫鲁晓夫代理人。“要武不要文”。赫鲁晓夫一九五六年曾经提出“三和”,之后几十年间,中国就斥之为世界的万恶之源。中国这边看见的天地,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世界革命立刻就要成功了,比喝口凉开水还容易。对赫鲁晓夫则说,“放屁放屁,请君充我荒腹!”实在太“那个”了。其实长时期的世界形势,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对中国来说,那么长一个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弄得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还拿什么力量去“扫除一切害人虫”——“苏修”和“美帝”呢?

我们批判了几十年的赫鲁晓夫,其实赫鲁晓夫只有两条“大罪”。一条,他多多少少批判了斯大林的胡乱杀人,从而放出了反个人崇拜这个妖魔。其实他根本不敢全面提出这个问题,他提出来平反的人物仅仅限于一些最坚定的斯大林系的领导人物,此外被公开审判处死的大量要人,他半个也没有平反,包括勃留赫尔(加仑将军)等三大元帅在内。赫鲁晓夫另外一条“罪”,是说他提出了“三和”。一是“和平共处”,一是“和平竞赛”,一是“和平过渡”。“和平共处”,指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特别是美苏不要打起来。“和平竞赛”,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平竞赛,不要用打仗来解决。“和平过渡”,指发展中国家不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赫鲁晓夫这种提法,是不是他的罪呢?这些,在当时和现在,恐怕都根本成不了什么罪的。

其实中国自己哪有力量来反对这个“三和”呢,但我们就是要坚决反对。从此中国闹了几十年。以至于“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常规战争不如原子战争”的说法也出来了。中国内部当时有的中央同志提出对外的援助要适当量力而行,就成“三降一灭”的大错误了。“一灭”就是消灭世界革命。“世界革命”这个东西,不是你掏空腰包就能援助出来的,它本来就是空想,你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一个特大穷国,自己长期陷入全国性的大饥饿,就是全国人民粒米不沾,也造不出一个什么“世界革命”来的呀。中国是替有些人买了一些大单的。而这些人干什么呢?关起门来自己人杀自己人。像柬埔寨的波尔布特、阿尔巴尼亚的霍查。太可怕了。今后任何人如要想继续保持上述那些老条条老做法,就根本不可能再取信于民于万一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维新,真正的维新。

现在中央把建立“和谐世界”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建立理想世界的一个主要目标,这很了不起。世界人民今后要获得总的解放,确实是要经过很长时期的摸索的。根据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要想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让各地都推翻旧政府,成立新政府,“解放”全世界,根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全是空想出来的嘛!世界各国、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可谓千差万别,形势已经很清楚了:由某个阶级进行世界暴力革命,已经没有这个可能——本来就没有这个可能,现在更加没有这个可能性了。现在,全世界人民希望能保持温饱,没有内外恐怖的威胁。要达到这个目的,从现在起,天老爷,还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中国的领导人从邓小平起,在这方面现在是相当重视实际了,觉得世界现在已经没有可能通过什么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来“解放全人类”了,而只提出实际上有可能争得的建立和谐世界的口号。只要世界能够真正和和平平,有些地区就有可能慢慢得到一点发展,那里的痛苦、牺牲就可能慢慢减少一点。越搞世界革命,流血越多,痛苦越大,给世界带来的破坏越深。经过“一战”“二战”,到现在八九十年了,对这些问题,如果还不敢表示一点真实态度,还是根据老尺寸,把近一百年的世界历史事实视若无睹,一天到晚仍然坚信和号召取得世界无产阶级武装革命的胜利,这样的独角戏再唱下去,唱的人就第一个不相信,听的人谁相信呢?

二、两个“和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希望建立的社会,绝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绝不是一天到晚你打我,我打你,你告密我,我告密你的社会,绝不是“克格勃”统治一切的社会。现在中国党中央敢于提出这样国内与国际和平或和谐的两个口号,在我看来,这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过去一切只向专政方向发展的东西,均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绝不是专制,更绝不是个人的专制。秦始皇加马克思,是绝对不可能的。秦始皇不可能加亿万分之一的马克思,马克思也不可能加亿万分之一的秦始皇。秦始皇和马克思的统一是绝对的荒唐。而现在,中国党中央提出这两个和平口号,我感觉到确是在向马克思本来的思想接近了。

这样的大事,最后产生在中国,我为此感到很高兴。我想,这跟我们民族文化中优秀和美的那部分底蕴,恐怕多少有点关系。因为这两个口号同时是我们悠久文化中最优美、最善良部分的继承和发展。虽然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教训也太沉重了,但可能正是由于如此,所以我们在理论上产生了一个带飞跃性的历史进步。

但是我们有些理论家喜欢这样讲:现在固然正确,过去的那些斗争也是少不了的,必须要经过那么几十年残酷酣畅的斗争,遍地流血才行。一定要这样吗?绝对不是。以柬埔寨为例,杀人成职业,就把自己搞垮了。中国之所以没有被搞垮,是因为老革命家们终于把江青捉起来了。如果江青这帮人真得势,不把中国变成一个大柬埔寨才怪咧!他们在处决人时,已经在全国向丧家征讨两角左右的子弹费了,国不成国了!不仅仅小国,大国也会自我灭亡的,苏联不就自我灭亡了吗?

三、两个“和谐”从理论上保证了中国在政治上不会有倒退的前途

最重要的,我要着重说明一点。我以为,在中国要建立“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最重大的历史收获,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自取得政权后到今天作出的一个空前的重大的决策,八十八年来,谁敢讲“和谐”这两个字?打倒江青帮反革命以来,又谁敢说“和谐”这两个字?现在,中国找到了一条新路,决定在国内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永远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永远不再强调搞阶级斗争,挖去这条天天内斗的孽根,这块危险的癌细胞,从根本上改为强调和谐发展。在打倒了江青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以超人的勇敢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流”这个伟大的口号。我以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根本精神,它同时也为今天的两个“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一见到报上“和谐社会”这个提法,就像成仙成佛一样地大欢喜。因为,每个中国人,至少像我这样的人,心里边还是担心:会不会有人在哪天又要发动什么全国性的“阶级斗争”呢?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诱人了:只有残酷无情的斗争,才能保持残酷无情的集中权力;也只有残酷无情的集中权力,才永远需要残酷无情的阶级斗争。但是,“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就从理论上讲明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且是长期的,永久的,而不是“八亿人口,不斗,行吗”。“和谐社会”就是要弱化、软化,消除可能的或已有的社会矛盾,而绝不是加剧和扩大社会矛盾,非斗得个酣畅淋漓,不可收拾不可。

有些读者很可能讨厌我两次用了“伟大”这个字眼。我估计其中四十岁或三十五岁以下的朋友居多,因为他们不知道“不和平”的日子是个什么样子。“和平”在中国首先是“除弊”的问题,中国要再不保持永远的内部“和平”,再出现已经经历过的某些岁月,那么“江山如此多娇”就要变成“江山如此多焦”了。难道国内的“和平”发展,不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吗?

同时,我要特别声明:“和平”在中国根本上是上对下、官对民、权力者对非权力者的问题。下对上,哪个有敢不“和平”的?闹事?谁在闹事?例如,你把人民的那点土地——命根子事实上无条件或半无条件地拿走了,受害者冒死聚众请愿,这就要武装解决问题吗?这同“和平”解决国内矛盾问题的大方针是一致的吗?人民什么都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这叫“顺民”,有悖于当代任何先进民族的素养,我们绝不要这个东西,这样的国家强不起来。十三亿顺民,何以在当代及今后的世界上立脚?人民需要的绝不是单方面的、无条件服从的“和平”。如果把“和平”只往这方面解释,那就变得对人民不讲和平了。

我能够在生前看见这两个“和平”或“和谐”的口号,内心里确实感到非常安慰。对我来讲,这是此生所能收到的最好的信息了。光是说经济怎么上去,是好,但这不够,因为随时都可能动摇这个东西。现在我们党把这两个口号庄重地宣示天下,至少在中国,把内部互相消灭的这种可怕前途,从理论上、根本上把它否定了。我现在死去,就放心得多。如果国家的前途大体上不会大逆转了,这不就可以落下多年来高悬着的那颗心吗?还有什么舍不得的东西呢?

多年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主要内容究竟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同我一样,都回答不出来,说没有听传达或解释过。现在,我以为好了,包括国内和世界在内的这两个“和平”或“和谐”,不就能够相当扼要地得到回答了吗?

当然,国际和平相处,是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去争取的,但它不决定于我们单方面的希望。因此,只有加强我们足够的自卫力量,才能希望取得和平的生存环境。当前已经形成了这么一种国际环境,中国越弱越不利于国际和平。

我明确地、坚定地拥护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目标的伟大决定,我们应当努力从各方面正确地去逐步实现这个决定。

2008年7月到11月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