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时间:2分14秒
有一类美食节目会邀请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ay)这样的名厨到访濒临倒闭的餐厅,并对其环境和菜单进行改造。每当我观看这类节目时,我都会为其中一些节目组不在录影后一两年里再次回访同一家餐厅而感到小小的失望。
当然也有些节目组会在录影后一两年里再次回访同一家餐厅,结果只能碰碰运气 (1)。经过改造的餐厅大概有一半概率会生意兴旺,有一半概率则会恢复原来的经营模式或是破产倒闭。尽管改造餐厅可以提高收视率,但是这种改造却往往不会持久。
2014年5月1日,我的为期一年的高效能计划落下帷幕,整整一年多以后的2015年5月20日,我写下这些文字。如果我正在阅读一本类似的书,我会像观看俗气美食节目后那样提出同样的问题:这些变化会持久吗?或者这个提倡高效能的家伙是否会完全恢复原来的习惯?
有关这类问题,简而答之:每一个变化都延续至今。
在开展高效能计划的过程中,我最喜欢测试各种我所接触到的高效能方法,然后从中筛选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能方法。坦白而言,我所接触到的高效能方法中,大概有一半都不可行(你大概已经猜到了吧,本书并不涵盖这些不可行的方法)。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每一天完成更多事务,并且留出更多时间来完成有意义、有影响的事务。高效能快速秘诀独具魅力,但它们就如同工作场所的流行减肥食品,你在最初几周里也许可以减掉一点水的重量,但长此以往,你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想要实现高效能,需要时间加以训练。
本书所介绍的部分高效能方法相对简单,但大部分高效能方法和高效能快速秘诀相比,都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能量和注意力。但是这些方法行之有效,由于我非常珍视我的效能,所以我一直坚持这些方法。
这些方法对你同样行之有效,但是你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我绝对不是什么宣扬自救理念的专家,但是从渴望实现更高效能转变到每天真正取得更大成果,你需要付出努力,这一点无可避免。
正如我此前已经尽己所能阐明的那样,高效能由三要素组成:时间、能量、注意力。我深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是那些比其他人更好地融合高效能三要素的人。居里夫人(Marie Curie)、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等人提出、创造了对人类而言最伟大的构想和发明,但他们和我们一样每天只有24小时,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公司领导和公司职员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他们每天拥有多少时间,而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能量、注意力,并持续努力更为谨慎地安排时间、能量、注意力。
过去如此,未来同样如此。
那些懂得融合高效能三要素以便比其他人更为谨慎地工作的人将开拓未来。
(1) 我经常观看美国美食广播网播出的美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