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名著 > 被囚禁的女孩

译后记

译后记

本书的作者香农·柯克并不是一名职业作家,而是一位有十几年法庭工作经验的执业律师,她同时还在马萨诸塞州的萨福克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被囚禁的女孩》是香农·柯克的第一部小说,但一经问世就大获成功,不仅横扫了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图书金奖、全美最佳图书新书奖、美国最佳悬疑小说奖在内的数项图书大奖,而且获得了评论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数度登上各类读者最喜爱的图书榜。《被囚禁的女孩》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十九个国家出版发行并多次登上各国的畅销书榜,由其改编的电影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香农·柯克仅凭此书便成为国际悬疑小说作家协会和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的会员。

柯克写作本书的灵感源于她在书店里偶然看到的一本著作,那本著作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无情型人格障碍。柯克在法律界从业多年,虽然她专攻的领域并不是刑法,但也耳闻目睹了各种犯罪案件的审理。在各类案件中,常常会出现具有无情型人格障碍的罪犯,他们十分危险,具有高度攻击性,性情冷酷,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感受各类情绪。事实上,许多推理悬疑小说中的罪犯也正是这类人。但是,柯克突发奇想,假如反过来,这样的人成了受害者,那会怎么样?于是,柯克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那是一个被绑架的年轻女孩儿,她怀了孕,孤身一人被囚禁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她面对的敌人是身强力壮的绑匪,对方想抢走她的孩子进行非法贩卖。因此,从身体上来讲,这个女孩儿是处于弱势的受害者。但是,令绑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女孩儿拥有十分强大的心理,她有一种控制情感的能力,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大脑里有一个“情感开关”,可以根据需要来开启或关闭包括爱、恨、恐惧在内的各种情绪感受。一个冷酷无情的受害者,拥有科学的思维和成熟的心智,从被绑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暗暗寻找周围可用的武器装备,不仅时刻谋划着逃脱,而且还盘算着如何对绑匪进行复仇。在这个过程中,在某些相对的环节中,究竟谁是罪犯,谁是受害者?二者之间的界限甚至渐渐变得模糊起来。这正是本书选材的独特之处。由此所决定,读者对本书的阅读体验也就完全不同于阅读一般的悬疑小说,比如情绪的紧张、情感的共鸣以及明确的情感倾向性(或同情或厌恶)等,这些体验自然还是会有,但感受可能完全不同了,因为这位受害者是如此强大,她甚至把一次令人发指的绑架孕妇、贩卖婴儿的行为变成了一个有趣的逃生实验。她不仅能自救逃生,甚至还在自己逃生的过程中帮助其他受害者;她不仅能很清醒理智地协助侦探人员,而且甚至比侦探人员更为专业而成功。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也就变得不再揪心,而是具有一种很强的观赏性。应该说,这是一个颇为神奇的阅读体验和过程。同时,假如一个人无法正常地体会各种情感,那么就会被称为有情感障碍,但是本书的女主角可以自由控制是否要体会某一种情感,一切情感对她来说都是可以随意开启和关闭的,那么,这究竟是一种障碍,还是一种天赋?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被绑架的受害人也显然令这个绑架案变得不同一般,从而让读者的阅读体验变得充满趣味性。这是否代表了悬疑推理小说的某种新的趋势呢?这就有待读者评说了。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小说,但又非一部仅可列于悬疑小说的通俗文学作品。它也是一部探索人的大脑发育和成长的心理学著作,或者也是一部涉及犯罪心理学的精神医学著作,甚至是可以从中了解身处险境而自我拯救和逃生方法的综合性著作。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态度是极为严肃认真的,她在本书的“致谢”中特别交代了自己有关交叉神经的可塑性、交叉神经的改变过程等科学知识背景,又在“题记”中特别引用了卡尔斯等人在一篇论文中的话:“大脑发育可以被看作一种强大而具备自我组织的进程化网络在逐渐展开的过程,其间还包括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可以视为本书主要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基础,因而也可以视为本书全部故事情节的逻辑基础和理论支撑。正因有此严肃认真的科学基础,本书尽管只是一部虚构的悬疑小说,但却具有探索人的大脑发育和成长奥秘的重要意义;而在这样一个形象化的展示和探索过程中,不仅使我们对人类大脑的功能、潜能和可塑性有了更充分而全新的了解,而且也提示了一种面对险境,人们应当如何思考、如何处置乃至如何逃生的方法。因而,尽管书中的主人公看起来与一般人是很不相同的,具有非同一般的心理力量,但实际上,她的心理力量的来源、她思考的方式以及处置方法,都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侠客之道,也非徒供茶余饭后谈资的趣味之说,而是具有切实可行的榜样力量,是可以借鉴的成功之术。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是作者的初衷,但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有意义的悬疑小说应该是可以具有多种功能的,读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做多方面的解读,自然也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从写作手法上说,本书也颇有自己的特点。在通常的推理悬疑小说中,常见的叙述视角要么是罪犯,要么是侦探。但是本书却择取了受害者与侦探两个视角,全书以一种“双人回忆录”的方式展开故事,从被绑架的女孩儿和调查案件的探长这两个人的不同视角来看待同一段经历,读来也别有趣味。在两条故事线索分别展开的过程中,它们自然各有惊心动魄之处,而当两条故事线索渐渐会合时,各种出人意料的情节又不断涌出,从而尽显悬疑小说的魅力。而且,本书的一个颇为独特之处是,当看起来故事早已有了结局,小说应该可以结束了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大的篇幅等着读者,事实证明,这些篇幅并不让人觉得沉闷或多余,而是移步换形、一步一景,仍然充满情趣,仍然赏心悦目,甚至给人一种大喜过望的满足。应该说,这既是一种小说的写法,更显示了作者充分而体贴的读者角度和立场。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一些颇为深刻的社会问题,比如大自然的正义和人类法律的正义:人类法律的正义是否跟大自然的正义是一致的?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是否该为了人类法律的正义而放弃大自然的正义?归根结底,大自然的正义究竟又指的是什么?身为一名律师,柯克既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同时却又提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悬疑小说的翻译有时属于文学翻译,有时则好像是非文学翻译。就本书而言,作者有时以富有情趣的笔调描绘人物、交代情节、铺写故事、展开对话,自然是文学的笔法,而有时则以严谨细致的逻辑进行推理,甚至展开一些类似科学的探讨,或许就超出文学的笔法了。虽然笔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和翻译此书,希望不仅传达出原著的韵味,而且尽量使其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为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笔者还尽量加了一些注释,以使读者能够不劳四处搜求便可顺畅地阅读此书,但由于时间紧张,以及才学所限,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还请读者以及本书的原作者不吝指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原作者香农·柯克女士的不少帮助和指点,也得到新华先锋出版科技公司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编辑多方面的耐心指导,谨致诚挚的谢意!

戚悦

2016年6月初稿于北大燕园

7月修改于加拿大温哥华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