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的关系放在第一位,把孩子放在第二位。因为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我们牢固的婚姻关系,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父母恩爱的环境中。
“当你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时,真的很难去谈论家庭生活。大家都知道家庭是最重要的,但是到底什么是家庭?是只有你和伴侣两个人,还是可以有和家人一样的朋友,或者还有孩子?我想要1个孩子,” 贾马尔说,“但是只要1个,世界人口实在是太多了。我不知道我理想中的家庭是什么样子,但是我希望和我的原生家庭相反。”
贾马尔和露西安娜已经订婚,并打算明年结婚。他们都来自子女比较多的家庭,都想要孩子,但是他们在要多少孩子上还没有达成一致。“1个孩子太孤单,” 露西安娜说,“2个孩子太千篇一律,我觉得3个最完美。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又不会过于拥挤。”
但是贾马尔强烈反对,他觉得应该只要一个孩子。“在我家里,孩子永远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我家有5个孩子,我父母似乎总是处于财务危机模式,一直忙得团团转。他们很爱我们,但是我觉得因为孩子太多,他们总是要操劳家庭成员基本的生存问题,而顾不上关注别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待在家里,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让我们中的任何一个走出家门,这绝不是我所认为的高质量生活。我父母都有工作,我认为我母亲的工作时间比我父亲的更长。他们总是筋疲力尽,我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生这么多的孩子。”
露西安娜有3个兄弟姐妹,她的母亲不外出工作。“她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女性,总是能充分参与我们的教育和社交生活中,而且她很爱母亲这个身份。我们总是在一起吃晚餐,厨房里挂着一个很大的日历,我母亲会在日历上安排好我们的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她特别擅长管理人,我敢发誓她有当CEO的才能。她从来没有表现出压力很大的样子,或者表现出她错失了人生的什么机会。即便是现在,孩子们都不在家了,她的生活也特别充实,她总是外出当志愿者,并在基督教青年会教书。她真的很爱孩子。我觉得如果我父亲能力足够,她可能会生10个孩子。但是我父母总是强调孩子要独立自主,从我们学会走路起他们就教导我们要独立。在大学里,我有朋友不知道该怎么洗衣服或煎鸡蛋,我觉得这实在是太难以理解了。我想追求我的职业梦想,但是我觉得可以一边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一边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和关注度,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很大的日历而已。”
贾马尔和露西安娜在要孩子方面达成了一致,而是否要孩子这一点也是决定关系成败的一个要素。“我不会和一个‘丁克主义者’在一起的,” 露西安娜说,“但是我觉得孩子的数量是可以商量的,我们都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知道生活会发生巨大变化,或许是我们难以预知的疯狂变化。所以我觉得虽然我现在想要3个小孩,以后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也许会改变主意。”
但是,在以后怎么教育孩子,以及在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方面,他们之间存在分歧。“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努力工作,” 贾马尔说,“我希望他或她能善良,无私,不要贪婪或骄纵。”
露西安娜则希望他们能在教育上有很长远的发展。“获得硕士学位或是更高的学位。我想让他们重视学业,热爱学习。”
贾马尔开始皱眉头。“如果要3个孩子,这要花很多钱。除非我们能让其中两个不那么看重学业。但是作为父母你能这么干吗?考虑到教育支出,我们更应该只要一个孩子!”
露西安娜笑了起来。“我希望他们能像你一样幽默外向。你真的很擅长社交,我希望他们和不同群体的人都能很好地相处。我比较害羞、内向,但是你很擅长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希望他们在这方面能随你。”
贾马尔则希望孩子能继承露西安娜自信坚韧的品格。“她永不服输,对认定的东西总是那么坚韧不拔。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拥有她这种品质。或者是孩子们,因为她是不会放弃要3个孩子的想法的。”
贾马尔和露西安娜能相互妥协,并带着幽默感来讨论要多少孩子,这让我们能预测出他们之间不会有太大的矛盾。他们都很开放、灵活,并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希望你们也能以同样的幽默感和灵活度来讨论这一话题。
对不同的人来说,家庭的含义不同。传统意义上对家庭的定义是:志趣相投的丈夫和妻子、两个孩子、书架、电视机和一个围着白色栏杆的房子。但是如今,家庭的含义已经更加多元化。可以有亲生子女、继子女、收养的孩子、寄养的孩子,甚至没有孩子,或者家里还可以住着你丈夫那永远长不大的最好的朋友。现在还有同性夫妻以及变性父母。另外,家庭里或许不仅有你和伴侣,可能还有亲戚、宠物、密友。所以,家,其实可以定义为:无论你在哪儿,和谁在一起,你都可以感到被爱,有归属感和安定感。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你怎么定义家庭都取决于你和你的伴侣。因此,你们需要谈论家庭的含义,以及你们理想中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们计划要孩子,要讨论怎么用婚姻中的爱来互相滋养,并把这份爱扩展到滋养孩子,对此你们要事先达成相互理解。现在讨论这些事情能免去以后的很多麻烦。
我们前面已经提及,婚姻中,如果一个人想要孩子,而另一个人不想,那么,这段关系可能会终结。如果你结婚的时候觉得日后可以让伴侣改变看法,那么你以后很可能会失望。所以,和现在应该讨论以后要不要孩子一样,你们也应该事先讨论想要几个孩子。如果一个人认为要1个孩子就好,但是另一个人觉得家里最理想的景象是每个房间都放3张双层床,养的孩子可以组成一个棒球队,说明你们在生孩子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如果你们现在不面对这个分歧,以后可能会滋生更大的矛盾。
有孩子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孩子也是父母生命中的挚爱。但是养育孩子要耗费很多精力和金钱。数据表明,对于一个年平均收入大约为6万〜10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来说,如果想把一个2015年出生于美国的孩子养到17岁,平均花费是233610美元10。而如果你们两人的年收入加起来超过105000美元,那么你们把一个孩子养到17岁的平均费用会高达407820美元。现在把这个数字乘以你们想要的孩子数目,看一看是多少。注意,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大学的学费。在一些国家,政府能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这样在孩子上大学时不至于让自己或家庭负债;但是在美国,如果想获得一个私立大学的学位,需要承担比较高昂的成本:每年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书本费等加到一起差不多是8万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大学四年下来需要花费32万美元。
伴侣第一,孩子第二当我们这些作者考虑要孩子的时候,我们想到了牺牲和爱。当你们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你们就会付出深远无私的父爱和母爱。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其实任何文字都难以准确形容父母对子女之情。爱上自己的伴侣是一件事,爱上孩子则是另外一件事:当你怀抱新生儿的那一刻,会觉得自己好像是被陨石砸中,瞬间就爱上了眼前的这个小生命。毫无疑问,你的孩子需要、要求,并且值得你的爱、时间和关注。但是这不应该以牺牲你最重要的婚姻为代价。
名人夫妻朱利亚娜·黛班蒂和比尔·兰契奇(美国真人秀明星夫妇,比尔·兰契奇因参加美国真人秀《学徒》一炮走红;朱利亚娜·黛班蒂则是美国电视栏目《E! News》的主持人。两人初次相识是在朱利亚娜的节目上)在接受《美国周刊》杂志采访时说道:“我们把婚姻放在第一位,把孩子放在第二位。”这激起了媒体的轩然大波,讨论他们是否是“称职”的父母。下面这段话没有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却是对标题的注解:
我们是夫妻,但我们也是最好的朋友。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之后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把婚姻放在第二位。一些人可以接受这样的模式,但是对我们而言,我们把婚姻放在第一位,把孩子放在第二位。因为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我们牢固的婚姻。
兰契奇夫妇不是唯一引发“有孩子后,应该把什么放在首位”争论的名人。大约10年前,阿耶莱·沃尔德曼(美国小说家,2006年出版的《爱与其他不可能的追求》被评为当年全美独立书商协会年度好书,并连续7周蝉联《旧金山纪事报》、独立书商协会、NCIBA畅销书排行榜)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真实地,疯狂地,内疚地》11的随笔,这在当时激起了众怒。在这篇文章里,她(内疚地)坦承了她爱丈夫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她说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一个孩子,她还能继续生活下去,因为她还有丈夫——小说家迈克尔·夏邦(美国小说家,2001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2008年星云奖得主、《蜘蛛侠2》编剧)。在文章里,她以惋惜的口吻说在她所处的妈妈圈,她是一个另类,因为在有了孩子之后,她还能关注自己的丈夫并保持相对频繁的性生活。“为什么在所有变成母亲的女性中,我是唯一没有做出称职母亲应有转变的那位?为什么我是唯一不能把孩子放在自己充满激情的宇宙中心的那一位?”
如今,大家还在就她2005年所写的这篇文章进行热议。现在她仍然很坚持自己的立场:“婚姻才是孕育孩子的基础,如果你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忽视了婚姻……最终你不得不自食苦果。我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但是我很骄傲的一点是,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父母恩爱的环境中。”
沃尔德曼很有远见,她深知在孩子长大之后要面临什么样的境况,我们这些婚恋关系研究人员也都知道这一点。孩子终究会有离开家的一天,这时,家里就又只有你们两个人了。如果你们没有维持亲密感,没有维持情感的联结,那么就难以称得上是亲密关系了。
兰契奇夫妇和阿耶莱·沃尔德曼夫妇并不自私或疯狂,他们只是走在了前端——下图所示的U型图的前端。
社会学家欧内斯特·伯吉斯是第一批研究夫妻关系的学者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他试图用一种科学衡量的方式来预测婚姻的成功率。通过对夫妻进行的纵向研究,他发现,从新婚开始,婚姻满意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一个U型图。在婚礼后,婚姻满意度就开始下降;在第一个孩子到来后,会快速下降到一个谷底;之后每个孩子的到来都会推动这个曲线下降到一个新的谷底。如果夫妻在最低点的时候没有选择离婚,婚姻满意度曲线就会在最大的孩子离家后开始上升。这个曲线不仅仅适用于20世纪早期,现在也适用。
根据我们对新婚夫妻进行的纵向研究,对于婚后4年内有孩子的夫妻,67%的夫妻的婚姻幸福感会在孩子出生后的前3年极速下降。观察者在评估夫妻发生矛盾的视频时,并不知晓视频里的夫妻是否有孩子,但是能观察到有孩子的夫妻会争吵得更加激烈,矛盾更多。
但是,有1/3的夫妻是例外。在有孩子之后,他们的婚姻幸福感并没有下降。因此,我们密切关注了这两组夫妻在婚礼后3个月内的举动。根据对比夫妻在有孩子前后的相处差异,我们是否能够预测出哪些夫妻日后的幸福度会更高呢?我们在这项针对异性夫妻的纵向研究中发现,如果丈夫更加尊重妻子,更能接受妻子的影响和意见,那么在孩子出生后,婚姻满意度就更有可能维持原有的水平。这些男士在妻子孕期也表现得和其他男士很不一样。他们能积极参与进来,和妻子腹中的孩子说话,赞美自己的妻子,告诉妻子她很美,很懂得照顾两个人尚在子宫中的孩子。约翰和朱莉曾举行过一个为期两天的研修班,帮研修班77%的夫妻逆转了婚后满意度的下降,之后他们把这些研究和实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孩子的到来:我们仨》。
如果你们决定要孩子,并希望跳出U型图的魔咒,那么你们两人都需要设定两个主要的目标:
一是两个人都要在孕期和孩子出生时积极参与,给予新生儿均等的陪伴。研究发现,对夫妻而言,父亲的参与至关重要,而让父亲积极参与照顾孩子的一大驱动力是夫妻关系良好。如果夫妻之间较少产生矛盾,保持正常的性生活,父亲就愿意参与照料孩子,夫妻也就更有可能维持婚姻的幸福度。
二是两个人要以亲密关系为重,注重维持亲密感和联结。如果你们做不到,可能就会跌到U型图的底端,并在这里挣扎18年才能往上爬(如果你们没有选择离婚)。为了维持亲密度,你们需要互相倾诉自己面临的压力,抽出时间来建立联结(约会之夜!),并避免自我防卫、批评指责、蔑视对方、向对方关闭自己的世界,或把自己从你们共同的世界里抽离出来,以致两人心生嫌隙,渐行渐远。如果不知道怎么办的话,可以复习前面讲述“矛盾”和“性生活”的章节。
养育孩子会遇到的问题关于要孩子,一些夫妻最大的担忧就是这可能代表性生活的结束,而且意味着你们不会再有时间进行浪漫的活动、旅行、实现远大的梦想,你的婚姻和事业都会受到影响。这些事情确实会发生。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2/3的婚姻会出现这种场景。还记得前文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隆家庭日常生活中心开展的那项研究吗?该中心花了4年时间研究年轻夫妻家庭——那些30多岁有孩子的夫妻。夫妻在去卧室睡觉前,每天晚上只有10%的共处时间。大部分时间,他们要分别照看孩子,忙家务,处理工作等。大部分夫妻对话的话题都是家务和其他要去完成的任务。如果你们想要孩子,需要规划出特定的二人世界的时间,以继续维持令你们满意的性生活,并继续有益于建立联结和增进亲密感的仪式。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父母彼此相爱,这是孩子日后人生的基石。
本章精华1. 如今,家庭的定义日趋多元化。现代家庭里可能有亲生孩子、收养的孩子、寄养的孩子,甚至没有孩子,还可以有宠物、朋友、亲戚。
2. 是否希望要孩子可以决定两个人最终会不会走到一起。坦诚地说出你是否想要孩子,想要几个孩子。不要在进入婚姻前幻想着结婚后你能改变伴侣在这方面的想法。
3. 把一个2015年出生于美国的孩子养大成人,家庭的平均花费是233610美元,这还不包括上大学的费用。
4. 你最重要的关系是你和伴侣的关系。
5. 在孩子出生后,将近2/3的夫妻的婚姻满意度会急剧下降;之后每要一个孩子,满意度都会再次下降。
6. 为了避免婚姻满意度的下降,父亲需要积极参与:从孕期、孩子的出生到照料新生儿。此外,夫妻需要减少矛盾,并维持正常的性生活。
约会进行时:家庭观对话主题
成立家庭对我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我们想要孩子吗?对我们的关系而言,家庭代表什么?
前期准备
回顾本章所读,并反思你在阅读时的相关想法:家庭对你的含义是什么,你理想中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
约会地点
公园、操场、游乐园,或者任何可以看到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玩乐场景的地方。找一个安静的地点,在此你们既可以看到其他家庭的活动,也能关注到对方,并进行对话(不过如果你们没有孩子,可能很难进入某些公园或操场)。如果你们想要在去外面吃晚饭的时候对话,选择一家家庭友好型餐厅。
建议
约会之时最好可以看得到孩子、其他的家庭,这样你们就更容易想象以后一家人在一起的场景,坚定要孩子或不要孩子的想法。
在家约会:每个人都做一份童年最爱吃的食物,如土豆片、通心粉和奶酪,或者把早餐当晚餐吃。一起吃这种共享型晚餐,并在吃饭时和伴侣分享自己童年时的照片。
约会小贴士
不管是否想要孩子,都说出你的想法:想要一个怎样的家庭;如果想要孩子,如何保证让你们两个人的关系成为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预防摩擦
对伴侣的家庭观持开放态度。
如实说出你是否想要孩子,想要几个孩子。
不要批评伴侣的家人——不管是他(她)的父母还是兄弟姐妹,或是他(她)视为家人的人。
如果你们已经有孩子了,向对方表达和你一起养育孩子的感谢之情。
说出你的家庭观,以及你在这方面对伴侣的需求,但永远不要批评对方的观念和需求。如果你们已经有孩子了,不要批评对方养育孩子的方式。
约会对话之开放式问题
请互问下列问题:
1. 你理想中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只有我们俩吗?还是除我们之外,还有我们的朋友、亲戚?如果想要孩子,你想要几个?
2. 你父母在有孩子之后是怎样维持他们之间的亲密感、爱情、感情浓度的?他们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对计划要孩子的夫妻:
1. 未来在维持我们的亲密感方面,你认为我们会面临哪些问题?
2. 你为什么希望我们一起为人父母?你喜欢其中的哪些点?
3. 你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拥有我的哪些特点或品质?
对没有计划要孩子的夫妻,或者孩子已长大离家的夫妻:
1. 我们该怎样创造一种家庭感?
2. 你觉得谁是我们最亲密的家人(可以是朋友或亲戚)?你想和我们的家人或最亲近的朋友一起做什么事情来深化我们之间的关系?
共许今生向对方大声读出这段宣言,并在朗读时保持眼神交流。
我承诺,一起创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如果我们有了孩子,我承诺不去制造破坏性很大的矛盾,并继续以我们的关系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