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发现ACT时,我不敢相信如此灵性、人本的心理模型竟然出自行为主义。我曾经以为行为主义学家把人当作小白鼠或者机器人,并且他们对想法和感受不感兴趣,还把这些看作是不重要的或者不相关的。我竟然错了!我后来发现行为主义分为不同流派,并且其中一些流派的观点直接反驳ACT和RFT的基本元素。ACT不幸地来自这个已知的“激进行为主义”分支。但是,不要让这个名字把你吓倒。激进行为主义 (radical behaviorism)不是手握突击步枪在战场上到处跑,它们有这个名字是因为理论家们激进的观点:他们认为有机体做的一切都是行为。是的,你看到的是对的:有机体做的一切都是行为。因此,对激进行为主义学家来讲,思考、感受和回忆的过程都被当作行为的形式,并且所有这一切都被认为非常重要。
激进的行为主义学家谈论两大领域的行为。一个领域是“公开”的行为,也就是可以直接被其他人观察到(假设他们在现场目击了一切)。因此,如果我们看一个关于你的视频,不管我们看到你做什么或者听到你说什么,这些都是公开的行为。在日常用语中,我们通常将这些公开行为称为“动作”。另一个领域是“私人”的行为,行为只能被执行者直接观察:思考、感觉、记忆、幻想、担忧、品尝、嗅等。激进行为主义学家对这两个领域非常感兴趣。
行为主义对临床心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主义学家发现了适用于众多领域,能够稳定且有效地影响人类行为(包括公开的和私人的行为)的强有力的方法:包括暴露、强化、塑造、消退、经典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虽然许多治疗模式不承认这一点,甚至意识不到这一点,但这些理念对很多治疗模式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事实上,很难想象出一个丝毫不用这些原理的有效的治疗师或教练,因为行为疗法在促进行为改变方面已经被证明非常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理念中的大多数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商业领导项目”建议经理抓住同事“做正确的事情”的瞬间,并真诚地表扬他们。同样,“积极的育儿计划”建议家长在他们的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积极关注,并给他们奖励。所有这些不错的建议都是基于强大的行为主义原理——“正强化”。
行为主义的三大浪潮
现在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行为主义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20世纪,行为主义治疗方法有三次“浪潮”。“第一浪潮”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盛行,主要聚焦于外显的行为改变,所用的技术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相关。第一次浪潮中的很多实践者极少重视想法和感受。不幸的是,这导致所有行为主义学家如出一辙:把人当作小白鼠或机器人。
“第二浪潮”始于20世纪70年代,包括把认知干预作为行为改变的关键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浪潮”着重强调挑战或质疑不合理的、功能失调的、消极的或者错误的想法,用更加合理的、有用的、积极的或者现实的想法代替。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最终主导了“第二浪潮”,紧接着又出现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ACT只是所谓的行为疗法“第三浪潮”的一部分,“第三浪潮”也包含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正念认知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MBCT)、功能分析心理疗法(functional analytic psychotherapy,FAP)等其他几种疗法,所有这些疗法除了包含传统的行为干预外,也非常强调正念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