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ACT,就这么简单

功能语境主义和一把三条腿的椅子

功能语境主义和一把三条腿的椅子

我希望你想象有一把四条腿的椅子,当有人坐在上面时,其中一条腿断了,你会把这把椅子描述为“坏掉的”“有毛病的”或“受损的”吗?你会称之为“功能失调的椅子”,甚至是“适应不良的椅子”吗?我对成百上千的治疗师提问过这个问题,针对上述的描述,他们总会给出至少一个肯定的回答。问题是,这种本能的回答(“是的,这把椅子上存在一些错误、缺点或者缺陷”)没有全面地考虑语境的重要作用。所以我请你换个角度思考:想出至少三个或四个语境,在其中我们可以说明这把椅子的功能非常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目的。

***

你想出了一些吗?这里有几条我想出来的:

·玩一场恶作剧。

·创造一个破损家具的艺术展览。

·为一个小丑表演或喜剧表演寻找道具。

·在家具制造课上说明设计的缺陷。

·提升一个人的平衡、协调和肌肉力量(也就是说,你试着坐在椅子上面而脚不挨地)。

·希望在工作中伤害自己,从而提出赔偿要求。

在以上这些语境中,这把椅子的功能非常有效地为我们的目的服务。这个例子阐明了“功能性语境主义 ”(functional contextualism)这个名字的由来:它着眼于在特殊语境下事物的功能。从功能性语境主义的观点来看,没有与生俱来有问题的、功能失调的或者病理的想法或感受。在一个含有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的语境下,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记忆常常以一种有毒的、有害的或者扭曲生活的方式发挥作用。然而,在一个解离和接纳的语境中(即“正念”),同样的想法、感受和记忆,其功能就会非常不同:它们对我们的冲击和影响就小多了。它们可能依然是痛苦的,但是它们不再有毒的、有害的并且会扭曲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不再让我们背离有价值的生活。

大多数心理学模型是基于机械主义 (mechanism)哲学的。机械主义模型把思想当作是一台由好像许多独立的部分组成的机器。“有问题”的思想和感受被视为这台机器有缺陷的部分或机器结构中的错误。在此种模型下的目标就是修理、更换或搬走这些有缺陷的零件,使机器可以正常运转。心理学机械主义模型假定存在一些思想、感情和记忆,它们天生是“功能失调的”“不适应的”或“病态的”。换句话说,人会存在一些记忆、思想、感受、情感、冲动、计划、叙述、自我状态、核心信念等,它们是有根本上的问题的、功能失调的或病态的,并且更像是一把“坏椅子”,需要被修理、被更换或被搬走。

在大多数科学领域,机械主义一直是最成功的科学哲学,因此,大多数心理学模型或多或少基于机械主义哲学也就不足为奇了。机械主义本身并不是“错误的”“不好的”“低等的”或“初级的”。我只是强调功能性语境主义与主流哲学截然不同,它自然会产生一个不同的治疗范式。

来访者是“受损的物品”吗

我们的来访者经常带着机械论的观点来治疗。他们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受损的或有缺陷的,需要被修理或者被维修。有时他们甚至称自己为“受损的物品”。他们经常认为自己缺乏重要的零部件,如“信心”或“自尊”。或者他们相信自己有需要报废的零部件,例如焦虑的情绪、消极的想法或者痛苦的记忆需要被移除。大多数机械主义模型容易通过以下两个过程强化这些信念。

1.它们使用的某些词语(例如“功能失调的”“不适应的”“非理性的”或“消极的”等词)暗示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着有缺陷或受损的组件。

2.它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目的在于直接减少、更换或移除这些不想要的想法和感受(通常会假定这是改善生活质量的一个必要步骤)。

在ACT中,我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打算减轻或消除“症状”;相反,我们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来访者与他的念头和感受的关系,让他不再认为它们是“症状”。毕竟,当我们定义一个想法或感觉是“症状”时,这就意味着它是“不好的”“有害的”“异常的”,因此为了变得正常和健康,我们需要摆脱它。这种态度很容易让我们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斗争,而斗争往往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假设存在一种你觉得长得很丑的植物,正好生长在你家宅前花园的中心。同时假设在不破坏整个花园的情况下又没有办法铲除它。(你可能会想,肯定有办法摆脱它。如果是这样,不妨退一步,仅仅就是假想一下:只是为了这个练习而已,想象一下,在不破坏花园的情况下你无法铲除掉这棵植物。)现在,你把这棵植物视为“杂草”,你和它的关系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你可能不喜欢它,不想让它待在这里。你可能会对它感到难过或愤怒。你可能容易浪费很多时间去思考如果你的花园没有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你害怕人们因为它而评判你,你甚至可能犹豫是否邀请人们到你家的花园去参观。也可能你甚至准备从后门离开自己的房子,这样你就不会看到这种“丑陋的杂草”。换句话说,“丑陋的杂草”在你的生活中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现在对你的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但是,如果你仅仅将其视为生活中一个不幸的事实:这种植物是原始环境中原有的一部分,美国本土植物中常见的一种,而不是将其视为“丑陋的杂草”,将会发生什么呢?现在,它是同一棵植物,长在同样的地方,但是你与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你不必再跟它斗争。你不必再因为它而感到沮丧或者尴尬,或者浪费这么多时间去思考它。你现在能够毫不犹豫地让人们进入你的花园,并且你能够从房子前面离开。这个植物本身没有改变,但是你不再让它变成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它现在对你的影响和作用已经小多了。

正念能让我们用类似的态度面对容易被我们认为“有问题”的各种各样的想法、感受、感觉和记忆,能够让我们选择我们跟它们的关系。通过从融合和回避转换到解离和接纳(即正念)的语境,我们改变了那些想法和感受的功能,从而使它们对我们有更少的冲击和影响。在正念语境中,它们不再是“症状”“问题”,或者是“一些阻碍我们过上充实和圆满生活的事情”;它们仅仅只是一些想法、感受、情感、记忆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念是一个终极的重构工具:它把所有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从“阻碍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的异常病理症状”的旧框架中转移到一个新框架中,即“这是正常的人类体验,是富足和充实人生的自然组成部分”。

功能语境主义的目标是什么

功能性语境主义的目标,是用实证支持的原理去精准有效地预测和影响行为。那么预测和影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呢?在ACT中,目的很明确:帮助人们创造充实、圆满、有意义的生活,即能够过上正念和有价值的生活。因此,ACT教人们增加对自己行为(包括公开的和私下的)的觉察,并且注意在他们的人生背景下,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们提升了还是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在ACT中,你也许可以回想起,我们把这个概念称作有效性。

现在,让我们花点时间来思考“功能”这个词。这是一个专业术语(你不能对来访者使用),你可以在大多数ACT教科书里看到。当我们问:“这个行为的功能 (function)是什么?”我们的意思是:“这个行为带来了什么影响?结果会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是在问:“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它试图达到什么目的?”为了澄清这一点,想象五个不同的人,在五种不同的情境下,分别用一把锋利的刀刺过每个人的前臂。现在看看你能否针对这个行为,找到五种可能的功能。

***

这里有一些可能的情况:

·引起关注。

·自我惩罚。

·缓解紧张。

·从痛苦的情绪中转移注意力。

·创造人体艺术。

·当你“完全麻木”时,试图找点感觉。

·试图获得入院许可。

注意,在所有这些场景中,行为的方式是相同的——用刀刺过某人的胳膊。但是这个行为的功能,即它的目的是不同的。

现在,假设你的同伴沉浸在想法中,并且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的关注。想出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五种不同形式的行为。

***

这里给出了几点创意:

·冲他招手。

·喊:“喂,有人在吗?”

·在他的头上倒一杯水。

·让一些家具发出巨大响声。

·说:“亲爱的,我能占用你一点时间吗?”

在这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式的行为都具备同样的功能:它们都是为了获得关注。在功能性语境主义中,相比于行为的形式,我们对行为的功能会更感兴趣。但是请注意,我们只有知道行为发生的语境,才能知道行为的功能。如果有人抬起胳膊,那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正在大讲堂中提问?他正指着天空中的飞机?还是他可能试图去拦一辆出租车?不知道语境,我们就不知道行为的功能,反之亦然。并且这引发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行为”和“行为主义”指的是什么?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