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贫穷的富裕

生命的喜悦(1)

结语 生命的喜悦
尽管自己并没有先知们措辞激烈的勇气,也没有神耐心所呈现的智慧,我仍旧吁求唤起人最根本的核心——这是人的本性与基督徒信心的相遇之处,同时也是富人与穷人结为兄弟的所在。
人啊! 并不是你的银行存款、你的事业成就、你的渊博学问,构成了你的价值;而是你原初特有的本性,一种做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的饥渴,一种让你的智慧、你的心、你的意志能够获得全面展开、超越所有外在压力的饥渴。
西方的生活方式,促使你追求外表的帅美、富有和迷人,要按某某明星的模样来裁剪和打造;广告也不断以物质、身体、才智、情感丰富等满溢的幻影来诱惑你。 不幸的是,这一切只能让你最外在、最表面的一面获得绽放,让你能够勉强活下去而已。 我们所有人都卷入了同样的虚幻困境,与我们真正的自我隔离开来,因为必须持续不断地维持表象而变得脆弱。 尽管如此,我们的心依然不满足,嘴里仍旧残留着一股灰烬味。 我们不自在也不快乐,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归根结底,不论我们最终是否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外貌,我们的个人价值依旧低落,我们仍然企求拥有一个真实的生命,一个不再以他人为标准、终于富有自我的生命。
对他人开放,付出关怀
唯有对共同福祉的追寻,才能赋予人一个丰富精彩的生命。 在我看来,这指的是:人首先需要意识到、观察到自己生命的纷乱不安、寂寞空虚、缺乏喜乐,这时才有可能进行生命大转弯,选择一个与追求虚伪造作、有利害关系、昙花一现的光彩背道而驰的方向;人这时也才有可能在他生命中加入一种不带利益动机的态度,选择一种形式的贫穷。 生命的目标将不再是拥有愈来愈多的资产,剥削他人以图利,而是放弃自己最虚假造作的一面,让潜藏深处的心,这颗“施比受更有福”的心得以涌现。 因为向他人开放,关怀他人,乃是回应自我的个人特质,并且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人的心一旦为了同类而显露、绽放,同时也将喜乐欢唱。
当人通过一些日常小行为逐渐削弱“自我中心意识”时,人性最好的一面也将同时丰富起来。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必须拒绝财富、美丽、才智——它们有其独特但仅属次要的价值——只不过,我们不应该把它们的地位看得过重,甚至毁灭他人也在所不惜。 同样的,人回应感官的呼唤乃天经地义。 不过,我想到我妈妈的一句箴言:“好东西是给好人用的……但要适度适量。” 因此,“适度适量,拿捏得当“,这才是关键所在。 让自己拥有美妙乐趣,这何尝不可呢? 不过,我们必须明白,乐趣并无法满足我们的饥渴。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