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贫穷的富裕

与穷人一起(16)

在那些退休老人跟我吐露心声的语气里,我也感受到了同样的喜悦:“我现在是某某协会的成员,担任某某社区工作的志愿者!” 人的心难道不正是因他为自己和他人建立了一种社会联系,因他帮助某个人重新站了起来并向前迈进而欢喜颤抖? 这类举措和行动,并非只局限在个人层面,有些人则倾向选择以结盟、组织、团体的方式来一起思考和行动。 以下是我不久前在一项由“天主教救援协会”组织,邀集企业首脑、经济学家和非政府机构负责人参加的研讨会上听到的回响。 我高兴而惊讶地发现,整个会议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关于必须如何改变世界的高谈阔论,没有人高谈宏大崇高的人道情感——这充其量只能唤起一些短暂的情绪(这也是我害怕自己有时会不小心犯的毛病)。 从一开始,研讨会主席就建议大家介绍一些个人亲自介入和参与的活生生例子:“我其实不过将我弃之不用的车库让给一名可怜家伙住,并提俱水电,让他得以保持干净清爽。” 这与某天一位游民跟我说的不谋而合。 他以微微发颤的口吻说道:“自从我住在一个车库之后,我的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我不再是个终日游荡街头的可怜虫。” 另一位与会女士则强调我们应该对孩童负起责任,甚至是别人家的小孩:“我有一位朋友,没时间照顾她的小孩。 我有权漠不关心吗? 我自己的小男孩得天独厚,因为每天晚上都有人到家里来指导他做功课。 现在,他们两个小孩一起接受课业辅导。”
研讨会一项重要的课题是:肯定团结互助和社会正义之间的紧密关联。 我从多方面也认同这个看法。 尤其,我认为凡事都有一个公正的回报。 采取相互扶持和团结做法的人,实际上与他作为人的本质产生了呼应和共鸣。 这时,他会体会到一种充满性灵的丰富感。 当然,这并非他欲求的首要目标,然而,凡是能够负起为他人谋求福利之责的人,同时也进入了他那自由、具有同胞爱的人性本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