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项准则:促成独立自主,避免救济主义
我们派遣有专业技能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当地培训地方人才,培训一完成,他们自动会功成身退。
例如,“微兰妮基金会”【注:Fondation Virlanie由法国社工人员Dominique Lemay于1988年成立,专门致力于帮助马尼拉街头流浪儿和儿童娼妓。
】于8年前在菲律宾马尼拉成立。
它每年收容300名流浪街头的孩童,提供他们住宿、衣物、食物和教育,同时也参与捍卫这些孩童权利的抗争。
当“微兰妮基金会”内部管理出现一些缺失时,请我们提供协助。
我们当时需要从两方面介入:一方面是内部组织和管理,另一方面是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
关于第一点,我们协会在马尼拉的协调入与“微兰妮基金会”会长一起挑选了一家能够彻底执行审查并且能够针对协会性质与社会工作的特殊环境提供建议的菲律宾顾问公司。
我们的协调人、相关合作单位和“以马内利修女之友协会”巴黎总部,一步步地伴随这项为期两年的工作的展开和进行,我们也提供了执行这项计划的全部经费。
今天,马尼拉“微兰妮基金会”已重新改组,干部职务获得重新编派,成员接受了专业培训,会计业务也获得更严谨的监管。
这类组织性的整顿和调整,其实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任务,它能够在未遭遇任何危机的情况下完成,乃得力于持续性的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针对“微兰妮基金会”缺乏协助儿童心理专业能力的问题,我们任务的第二环节旨在建立这方面的基础。
我们将这项自1997年展开、为期两年的计划,委交一位心理医师来主导。
这项计划主要是协助基金会员工,尤其是社工辅导员,认识心理方法以及使用相关评估工具和治疗法。
数位菲律宾心理医师接受了这项针对这群被鄙视和被轻视儿童的辅导工作,我们聘请他们来指导和训练基金会员工,之后成立了“表达和医疗中心”(SIBUI),统合这项计划期间所发展的所有活动项目。
对这群被虐待(而且经常是受到玷污)的街头流浪儿的心理辅导工作,如今成为“微兰妮基金会”的一项专长。
基金会干部之后也以这领域的先锋之姿,为其他致力帮助流浪儿的专业团体主持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