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与穷人一起
言语的反抗,轻而易举,但要真正付诸行动,则相对困难许多,尤其是有效率的行动。
我们谁不曾为了贫穷这项丑闻而愤恨不平,但又有多少人会因此投入积极抗争之中,以哪怕一定程度地解决贫困问题呢?
从实践方面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弱者受到得意洋洋的强者的压迫和排挤?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我从过去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中,找到了几个答案。
首先,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建立这种关系所必须具备的尊重和爱等特质,理当被视为一切行动的主轴。
其次,与当地居民串联的协会工作不应该只因为具有良善意图而心满意足,必须针对各地需求作出具体调整。
第三,对共同福祉的追求应该超越过于狭隘的个人道德层面,我们必须看得更远、超乎个人利益之外。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让个人参与更具活力。
对人的尊重
这是我从经验中得到的第一个心得:不论在世界哪个地方,穷人最崇高的欲望、最基本的需求都是博得他人的尊重。
在此,我们触及了任何人道行动都需要具备的条件:对所有人抱以相同的尊重。
真正的尊重,需要考虑对方的想法。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将想法强加于对方身上。
每一个人,不论他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经济条件如何,有着什么样的肤色、健康状况和年龄,也不论他的处境有多悲惨——都是有价值的。
每个人都是我们人性当中的兄弟姐妹,就算他酗酒、吸毒、患艾滋病、坐牢,仍旧有权获得他人尊重。
他甚至有权拒绝在我们看来对他有益的任何事物。
我们不应该对他施加压力;若我们执意顽固,可能会将维系他生存的最后一根线——亦即,他选择的自由——给切断了。
我向来个性急躁,随时都想推人一把,好让事情能进展得快一点。
然而,我后来体悟到:穷人最需要的,并不是为他设想,而是和他一起设想,尝试去了解他。
他一旦受到信任,就会欣然与人交换他的想法,过一阵子,甚至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尤其当他感觉备受关爱的时候;反之,则可能养出一批“被资助的人”。
信任他选择的自由,乃是助他一臂之力,要他能够自己再度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