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当祂被藐视、被厌弃时
那时,耶稣说:“父啊!
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
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
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马太福音11章25-30节
如果你父亲是亿万富翁,你自己在国外取得最高荣誉学位回来。
岂知公司里的一个小职员不认识你,对你有些无礼的举动,你的反应如?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地位愈高的人,受到卑下的人的轻视,是倍觉难受的。
但先知预言,至高神的儿子降为人时,必然会受无知的人藐视厌弃,如:“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
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
我们也不尊重他”(赛53:3)。
马太福音第十一章的经文,正是主耶稣在世上时,被人多次藐视厌弃,其中的一次反应。
祂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因此发出感恩的祷告,且呼召劳苦担重担的人,到祂面前可得安息。
这是许多人爱读的一段经文。
主在这里应许那些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祂跟前来得安息。
但许多读圣经的人,忽略了这富贵的应许,乃是主在被人轻忽冷淡时向天父祷告中发出来的应许。
按本章上文,当时主耶稣的处境,正是在一种令人很容易灰心、颓丧,而工作又不见果效的情形中。
人心的刚硬,使这至高神的儿子为他们啼笑皆非;不论是用一种令他们快乐“吹笛”的方法,或是令他们痛苦“捶胸”的方法;平常的方法,或超自然的方法;是慈祥的教导,或是严厉的责备;是打发先知来,或神的儿子自己来,施训诲,或行神迹……,“那些城的人”仍是“终不悔改”!
甚至没有给祂应有的尊重!
主耶稣虽然这样受人淡漠的待遇,却没有任何怨懑的心,反而十分平静安稳地向神祷告称颂。
这美丽的祷告,教导我们怎样在最令人灰心的环境中,享受属天的安息。
主耶稣的秘诀是:
一、祂向天父诉说
父啊!
天地的主,……
马太福音11章25节
这句话本身就是“祷告”的最好注解。
祷告就是向天父诉说,张口向祂倾吐。
凡是人不可能没有不如意的事,甚至神的儿子在世为人的时候,也是“常经忧患”,的;但祂知道如何胜过“忧患”,就是向天父诉说。
他向天父祷告,是那么自然而亲切,甚至我们若不读下文,几乎不知道祂是在祷告。
祂时时与父交谈已习以为常。
许多时候祂正在跟人谈话到一半的时候,忽然转向天父说话。
祂跟天上的父的距离,就像身旁的人那么接近。
“父啊!
天的主……”——这话和彼得前书第五单七节“你们要将一切忧虑卸给神”的意义是相合的。
人有血有肉有感情,因此忍受痛苦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如一艘船的载重量是有限的。
人生每一件“忧虑”的事,就是一个重担,在悠长的岁月中,这些重担若不断地增加而没有地主把它卸去,这艘“船”终必沉没。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既一样有人的情感,必然也会有“忧患”之苦;但祂从不被忧愁压倒,反能在忧愁中称颂神,因为祂将一切忧虑卸给神——向天父诉说。
我们不能对一个背着重担的人说:“你不要觉得重啊,只要你不去觉得它重,它便不重了。”
这是不可能的,等于教导人自欺。
神绝不是要我们背着重担,然后不许我们觉重而可以说轻,神乃是要我们信任祂,把重担卸给祂,然后很自然地觉得“轻省”。
二、祂感谢天父
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
马太福音11章25节
主耶稣这次的祷告,不只是将重担卸给天父的祷告,也是凡事感谢的祷告。
许多人虽然知道应当凡事感谢,却不知道能凡事感谢的人,必先在凡事上都能觉悟出值得感谢的理由来。
否则,所谓“凡事感谢”就只是一种毫无内容的口号而已。
在此,“这些事”指主所言所行的那些事,“聪明通达人”指当时的法利赛人和一切倚仗今世的聪明学问而骄傲的人。
他们因为骄傲的缘故,对于主所言所行的那许多本可使他们领悟神的爱的事,却反而因不明白而绊跌。
“婴孩”指一切愚蒙、软弱而自卑的人。
他们没有今世的夸耀,反而易于明白神的旨意。
主耶稣在祂遭受那些“聪明通达人”的藐视和不接受祂的教训的时候,祂的心思并不停留在他信方面,而立即想到那少数谦卑如婴孩的人,且为他们感谢神。
祂从反面找到了可称颂的理由,又从工作未见果效的情形中,领悟出神对待“聪明人”和“婴孩”的法则——“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像主耶稣这么有能力的传道者,祂所行所讲的竟然未使那些人悔改,这是多么令人丧气的事呢!
但虽然这样,主仍能满有安息地称颂神,因为他心并非只注目在工作的成就方面,更是留意在工作中认识神待人的法则和旨意。
祂虽然在工作方面没有什么表面的成就,却从这种不见果效的情形中,对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时候,祂的心便涌出美丽的称颂来。
许多令人悲观的事,是比较令人乐观的事,更能教导我们认识神。
倘若以追求认识神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中心,我们也能在凡事上发现充足的理由来感谢神。
三、祂信服神的安排
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马太福音第11章26节
这句话好像乐器上的琴键,当你按下去时,便会发出美妙的声音。
什么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中,便发出令神喜悦的“声音”。
某人是一间大公司的总经理。
信主后,教会安排他在总务部的义工手下学习事奉。
他被指派留心每行座椅上的诗歌和圣经是否安放妥当。
他大起反感,对教会提出许多挑剔。
但真正原因却是他觉得被人轻视了!
一个略有地位的人,受到轻微的忽视,尚且难堪;但至高的神子基督却柔顺地接受了人的拒绝!
—个人的心意和神的旨意冲突时,是不会有安息的;必须等到他愿意放下自己的意思,顺服神的旨意时,才得着安息。
许多时候我们为自己愤慨不平,像是受了创伤,心境像海浪汹涌翻腾,甚至挑剔别人的不是;皆因我们不肯谦卑下来,接受神藉环境所给我们的造就。
但当我们决心拣选神要我们学习的功课时,我们的内心就必享受安息了。
真正的安息不是向罪恶或肉体投降的,不甘心作俘掳,而是放平了内心所有的“仇敌”,大获全胜而有的平安;使一切不归服神的心意都顺服神,于是基督的平安就在我心里作主了(西3:15)。
“……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这是主耶稣能够向神“父啊,是的”的缘故。
主能在那么令人丧志的境况中,仍满有安息地顺服神的安排,因为他始终坚定地相信神的美意。
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临到,并不表示神已经改变了祂的好意,不再善待我们,那只不过是神改变了善待我们的方式而已!
这正是祂的“本意”,要籍着各种不同的遭遇使我们得着属灵的益处,增长得更坚强稳固。
四、祂承认祂自己一无所有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
马太福音11章27节
这句话等于承认祂自己是一无所有的。
既然一切都是父所交付的,则一切的损换或利益,也都是父的了。
这就是在一切不如意的环境中,能满有安息、感恩的秘诀。
约伯在重重的苦难临头的时候,仍能伏地称颂神,正是因为他有这种认识,承认自己是一无所有的——“……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许多在蒙恩后忘恩,在受苦时埋怨,都是因为没有想到自己是一无所有的,否则他便能随时随地都知足而感恩了。
如果我们真的承认一切所有的都是出于神,就不会有什么“自尊心受伤害”那回事。
别人对的尊重,不会增加你的骄傲;别人对你的轻视,于你并没损失。
我们原本是一件衣服也没有,一块钱也没有,一点地位也没有。
如果我们现今仍是没有一件衣服、一块钱、一点地位、一些聪明学识,这不过和原来一样罢了,并没有减少啊!
反之,如果现在所有的已经不只一件衣服、一块钱、一点地位、一些学识,不是已经多过原来所有的么?
那本来是万有之主的耶稣,尚且为我们“虚己”到一无所有,而我们这些原本一无所有的人,何以却不甘于“一无所有”?
亲爱的读者们,别忘记你我今日所过的日子,不论那一方面(包括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比神的儿子在世上时所过的日子好得多了!
为什么不感恩呢?
五、祂以天父为唯一知音
“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你。”
父是知道子的,子也是最知道父的。
这“降世为人”的耶稣,以天父为祂唯一的知音。
虽然当时许多人不了解祂所作的事,但天上的父是十分了解的。
虽然人会说祂是被鬼附的,但天上的父绝不会说祂是被鬼附的。
人会盲从的说要巴拉巴,不要耶稣,但天父绝不会这么说。
祂既随时藉祷告与天父交谈,不对人存奢望,便不致因人的轻视或误解而灰心丧志了。
反之,祂倒因此与神更亲密,而享受属天的安息。
把太大的期望寄托在善变的人身上,这就是我们常陷于灰心丧志的原因吧!
有时神也会安排类似的环境,使我们学习以天父为唯一知己,以祷告为得安息的秘诀。
我们柔顺地信服的安排,像基督那样祷告说:“父啊,是的。
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内心就有一种宁静和难以形容的平安。
当主耶稣这样满有安息地向神祷告之后,便向人发出安息的呼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其实,在祂未发出这种呼召之前,祂那种安息的生活已经是一种无声和呼召,使人向往属天的平安了!
这以我们是一个启示:
基督徒的喜乐平安,不是常张口大笑,也不是没有患难、委屈、挫折、无端的横祸,而是因为信靠神,在各种令人丧胆的境遇是,仍有内心的平安、满足、宁静与盼望。
这就是主耶稣所说的“享安息”的意义。
我们必须藉着祷告,在各种不如意、灰心、颓丧、困难的环境中得胜,活出安息的生活。
然后才能使那些今世劳苦担重担的人。
寻求我们所享受的那属天的平安和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