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帝的话语
圣经充满了上帝的恩赐和美德。不信之人笔下所教导的,与信心、盼望或仁爱无关,他们不会讨论这些问题,只会谈及属于现今的事物,以及人凭肉体的理性所能掌握理解的问题。若要探求任何盼望或对上帝的信心,便无谓阅读那些著作,却要看看诗篇和约伯记如何论及信心、盼望、祈祷和对上帝旨意的顺服。简言之,圣经凌驾于一切著作之上,可以在各样的痛苦和试炼中给予人无限的安慰。圣经让我们看见、感觉、掌握和所理解的信心、盼望、仁慈,远远超过人单凭理性所能明白的。当罪恶压迫我们的时候,圣经教晓我们这些美德如何照亮黑暗;又叫我们知道,世上这惨痛的一生过去之后,还有另一个永远的生命。
我们不应单凭理性去批评、解释或判断圣经,却应以祈祷的心勤加默想,寻求真义。面对魔鬼和试探时,也是我们藉着经历去实践、去学习明白圣经的机会;如果没有魔鬼和试探,则无论我们如何勤奋阅读或聆听圣经,也永远无法明白个中道理。我们思想上帝的话语时,必须以圣灵为唯一的师傅和导师,年轻人不应以认识这个老师为耻。每当试探来袭时,我都会立刻抓着一段耶稣赐予我的经文:祂为我舍命;我便顿时感到无限安慰。
熟读上帝的话语,精通圣经的原则,便无须常冒犯错之险。神学家须完全掌握圣经,这信心的基础与来源。我之所以能够驳倒任何对手,使其哑口无言,正是因为我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读经时带着惺忪的睡眼,马马虎虎,不试图了解其意思,或加以深究;他们无论说话、写作或教导,灵感全来自其漫不经心的想像力。我劝人家往真正的泉源取水,也就是要勤奋研读圣经。一个完全的神学家,必须对圣经的经文有十足的把握。圣经一节一句的启发性,远胜千卷释经的著作;而那些著作既乏深度,亦无确实的证据。以保罗这段经文为例:“凡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这段经文说明上帝所造的都是好的。吃喝嫁娶等事既然都是上帝所造的,故此都是好的,但早期教父的释经著作却反对这段经文,原因是贝纳德(Bernard)、巴西流(Basil)、耶柔米(Jerome)等人提出了大不相同的教义。虽然在教皇的统治下,释经的著作比意思清晰的经文更有价值,但我却宁取这段经文而舍弃一切释经的著作。
我们不要放弃圣经,乃要祈求上帝的帮助,以敬畏的心勤奋地研读及宣讲圣经。只要上帝的话得以流传,并且发扬光大,国家便万事皆兴;圣经是一切学问与艺术之首,配得女皇之尊。要是上帝之道衰微的话,其他任何学问都不值我一顾。
圣经远较任何哲学家和法学家的学问更有效用,他们对文学学术和科学的研究,对今世的生命虽然是有用和必要的,但对于探索永远的生命却毫无帮助。我们完全不能用阅读其他著作的眼光来对待圣经。读经的时候,人必须完全放下自己,而不单凭理性,才能有所得着。上帝的话语赋予人知耻之心,但世人由于不知耻,故不能明白圣经。试问一个不明白上帝话语的人,能否明白上帝的作为?亚当便是一个好的例子,他给长子起名为该隐,即拥有者、一家之主的意思,亚当和夏娃以为这个儿子会成为上帝所拣选的人,是那粉碎蛇头、蒙福的后裔。当夏娃再怀孕时,他们希望生一个女儿,好成为他们所爱的该隐的妻子。但夏娃又生了一个儿子,于是便给他起名亚伯,即是无用、没有价值的意思,等于说我已没有希望,我受骗了。这是世界和上帝教会的形象,也是过去所发生之事的写照。无法无天的该隐是世上的大地主,而正直敬虔的亚伯却无家可归,遭人辖制,受尽压迫。然而在上帝的眼中,情况却截然不同:该隐遭上帝拒诸门外,亚伯则蒙上帝接纳,成为上帝的宠儿。我们在世上每日都遇到同样的事情,因此不用介怀。以实马利也有一个美好的名字,意思是上帝听见他祈求的人,以撒的名字却毫无意思。以扫是行动者的意思,即执行工作的人,雅各的名字却毫无意思。押沙龙的名字代表和平之父。世上无法无天的人虽然高举这些冠冕堂皇旗帜,但实际上,其所作所为充分表示他们蔑视、嘲笑和反叛上帝的话语。然而赞美上帝,我们靠着祂的话语,可以分辨知悉这一切,因此让我们对圣经抱着尊敬的态度,珍而重之,并且勤加阅读。
世上的聪明人以为神学是最轻松容易的学问,要明白上帝的话语也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认为世人都可精通圣经和教义问答,但他们说偏了。若研究神学真如他们所想像的轻松容易,则除了三只用来写字的手指之外,我可以放弃其余的手指。人之所以有这种错误的观念,是因为他们以为对神学已有足够的认识,很快便觉得厌倦。世人的想法既然如此,我们便要接受这个事实。
对基督的子民所造成的最大伤害,莫过于夺去他们的圣经或歪曲其内容,以致他们不再拥有上帝纯正而清晰的话语。求主怜悯,不要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目睹这样的悲剧发生。
当我们拥有上帝纯正而清晰的话语时,便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于是掉以轻心,享受那似是而非的平安。我们不再提高警觉,以为可以永远保持现状;没有儆醒祷告,也不提防那准备随时从我们心中夺去上帝之道的魔鬼。我们好像远行的旅客,只要一直在大路上走,沿途都感到平静,便以为可以松懈下来,但如果误入树林,或遇到交叉的小径时,便发觉难以决定走哪条路。
得到上帝话语的人,是何等伟大和荣幸啊!有了上帝的话,我们随时都有欢乐和平安感觉,永远不需要安慰,因为我们清楚看见前面那纯洁、正确的光明大路。人若失去了上帝的话语,便会陷于绝望,他不再倚靠来自天上的声音,却随着内心和虚荣世界漫无规律的意向而行,结果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上帝的话语是火红的盾牌,其坚固纯正胜过那经烈火提炼、能抵受熊熊炉火的考验而无损其本质的黄金。相信上帝话语的人也是这样,可以克服一切,能够抵挡任何灾祸,因为这个盾牌不惧怕任何事物,甚至视地狱或魔鬼为无物。
上帝是否真的藉着圣经向我们说话?你若有此疑问,心中一定以为上帝是言行不一致的说谎者。但祢可以肯定,上帝张开口时就像三个世界那么大。上帝只说一句话,就造成了整个世界。诗篇三十三篇说:“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
上帝亲自藉其话语启发人心,好叫人认清自己如何败坏,对上帝是如何地充满了敌意。然后上帝让人认识祂,又教导人怎样脱离罪恶,以及怎样可以在这个短暂痛苦的世界过去之后得到永生。人单凭理性,即使穷其智慧,也只能学会如何在这个世上过诚实合宜的生活,如何管理家务,如何建造等,这些从哲学和不信之人著作中所得到的事物。至于怎样学会认识上帝及其爱子耶稣基督,怎样可以得救,则只有圣灵能够藉着上帝的话语教导我们,因为哲学一点也不明白上帝的事。我不是说人不应教导或学习哲学,我认为是可以的,但教导和学习时必须加以节制,切勿失去理智。不要让哲学超越上帝所指定的范围,我们可将其视为喜剧的角色,但把它与神学混为一谈却是不能容忍的事;同样地,把信心看作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或偶然出现的品德,也是不能容忍的事;这些仅是富有哲学味道的说法,用于教学和形容人可以凭理性而明白的世俗事物。然而信心是存于内心之物,有其实在的本质,是上帝于适当的时候赐予人的;它不是属于身体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到。
祈祷:上帝啊,祢很久以前已经藉着先知、传福音的人、使徒、圣贤和殉道者向人类说话,圣经所记载的道永不会逝去。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求祢向我们说话,叫我们听见祢的真理,并且愿意接受。奉基督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