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章讲道 > 康来昌讲章

基督教伦理(4)(作者:康来昌)

作者:康来昌  来源:网站

基督教伦理(4)
今天我们讲最后一次,也把前三次做个整理。
我的观念,丝毫没有想要标新立异,也没有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故作惊人」。我是个非常平凡的人,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除了特别平凡以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超级的平庸,没有什么优秀地方,好也没有好到哪�,坏也没有坏到哪�。我是很平凡的人,没有想要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当然,各位听我讲道大概也知道,我很强调,而且希望我可以高举神、高举圣经的。
我很感谢主。我在第一堂讲过,我的博士是伦理学位,可是我回台湾,几乎就没有上过什么伦理学的课。是神学院说,你拿了伦理学博士,不开一个伦理学的课怎么可以,所以开了大概两、三次。后来离开华神,我就再没开了。
我在神学院,大半是开圣经课程。理由是,我们需要有圣经的基础,对圣经有一些认识,才可以去谈神学。神学是把圣经「很有系统的」整理出来。我也不避讳用这个字,「很逻辑的」、「很合理性的」;我也不避讳这个字,「很现实的」;甚至讲得重一点,「很肉体的」、「很抽象的」。
我希望,我们能够多了解圣经。然后在圣经的基础上,我们有足够的经验、看见和理性,把圣经整理得很好。(这当然要靠很多神学家累积下来的基础。)总之,有一点圣经的基础,才能讲神学。有一点神学的基础和材料(基础和材料这两个都很重要),才能够讲到生活的伦理:「为什么我们做这个?为什么我们做那个?我们做这个、做那个,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该怎么样?」
伦理要再发展下去,就是政治。亚里斯多德写完了伦理学,就写政治学,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纯个人的伦理,一定是跟团体发生关�。
在这一两年当中,愈来愈多人希望我,甚至有点强迫我,要上伦理的课,包括信友堂团契。我很感恩,从神学院毕业后回台的这20年间,圣经教过好几遍了,觉得有点基础了;温习了神学,觉得有一点基础了;现在,我觉得可以讲一下伦理。
今年,从第一次讲道到现在,我的思想也多少有一点进步。所以今天的分类,跟以前如果不完全相同,我的原则都是:以前是错的,我总希望现在比以前要进步。身体可能越来越不好了,记忆可能越来越衰退,但是我们属神的人,我希望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可以靠着上帝越来越好。
「我和正统的圣经伦理观」与「主流派的『改造论』」
我的伦理呢?或者说,我自己看见的,我能理解的,我觉得非常合理的,也觉得在基督教的历史上,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的正统,都是这样想的。可是,我奇怪的就是,现在的人好像不这样想,不这样觉得。现在的神学家和神学院�都不这样想。
从回国到现在,我提出来的,好像不是被嗤笑、轻看,就是责备。我知道我很差劲,我完全承认我该受的轻看、责备和嗤笑,还不到我当得的万分之一。但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够以圣经为本,而且是一个合理、合逻辑的一个推论。
我们今天在讲到「神学」的时候,甚至讲到「伦理」的时候,好像跟我所领受的不大一样。现在,主流的神学家、基督徒想到的「伦理」,或者说「人生观」(我姑且这样说),就是「改造论」、「基督徒是世上的盐和光」、「要把这个世界改得更好」。
各位,天下还有比这个更理所当然的事?你大概也觉得是这样,基督徒大概不是把世界弄得更坏的。但你真的这样觉得吗?你不记得耶稣说什么?「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我来是要叫父母与儿女为仇,我来是要叫兄弟与兄弟为仇。然后你再看看,从创世记开始、到摩西、到耶稣的生平,是不是也有这个现象?你看教会历史,是不是教会也常常造成一些纷扰?
我自己看圣经,有一些东西简直清楚的不得了。是我太怪了,还是我看到的教会和很多的基督徒太容易被这个世界�蔽了,以至于我们的思维跟这个世界很相像的,没有想到我们圣经特别的地方,或者我们信仰特别的地方。
当然,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我们有这位独一的神。而我觉得一般的基督徒,根本都不太觉得这个神有什么独特的。
「神」,我们所信仰的,跟回教徒所信仰的,跟佛教徒所信仰的,跟无神论所信仰的,有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的神是不是独一?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完全善良的,而且是独一善良的?我觉得可能就是在这个出发点上,有一点、或者说相当的不确定,以至于以后就越来越多的�散。
我在讲道的时候也讲过,我们基督教讲的是「恩典」,讲的是「因信称义」,讲的是「福音」,讲的是「上帝爱罪人」的。可是我不觉得今天在教会�,常常听到这个道理。在教会�常常听的就是:我们要做好人、我们大家多么的好……等等,好像对人性的邪恶、罪恶,我们不是很清楚;对上帝的良善,我们不清楚;对人的邪恶,也不清楚。
因此,现在基督徒想到的那一种「改造论」,就是这个世界要因基督教改得更好。这种观点,忘记了佛教徒、无神论和世人都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张忠谋先生、王永庆先生、一个饭店老�、一个开计程车的司机、一个音乐家,大概都类似,不管是不是基督徒,都希望把这个曲子演奏的更好,希望能赚钱赚的更多,希望我的房子更大。也就是这种「改造论」:我希望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不管是多大或多小,生活能够过得更好一点。我觉得都是这样。
那我们基督徒是怎么想?我不能说基督徒对这个世界没有良善、没有改造。我当然不会说:我们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盐和光,因为这是圣经上说的。我当然不会说:我们对我们的邻居、对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配偶、对我们的子女、对我们的仇敌,我们不能有所改变。不但应当有所改变,我们对自己、对别人都应该改变得更好。可是这个改变,完全是靠着神的大能和恩典。而在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不能改变一个很基本的东西,就是上帝的创造。
因此我的观点,在传统的、正统的天主教或基督教�,不管我们觉得天主教、或者东正教、或者现在基督教有多少的偏差,基本上,在圣经�传统的想法不是「改造论」。
「改造论」,在神学院�常常听到的英文是 “transformation”,“Christ transform the culture”(基督改造文化)。这是改革宗最喜欢讲的:我们把这个世界改得好。清教徒把这个世界改得好。我知道你们有人偷偷的或明明的喜欢加尔文的,就如你们当中有人偷偷的或明明的喜欢灵恩派,我相信是真的。如果你要把那个「加尔文」和「灵恩派」换成某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也可以。也就是,信仰是很容易代换的。
大家都觉得,加尔文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的改变。各位应该记得,我有讲,你是应该有改变;但你的改变,不是改变上帝的创造,而是完全靠着上帝的恩典来做这个事。我很遗憾的就是,今天的基督徒在行事为人的基本出发点,常常不是神,不是对神的敬畏,而是人的理想。
我没有说你要一天到晚读经祷告。你一天到晚读经祷告,你可能惹神很大的愤怒,因为神可能现在不要你去读经祷告。你现在是清洁工的话,神不要你去读经祷告,神要你把厕所洗乾�一点。你不要藉着读经、祷告来敷衍、推掉你该有的责任。
也许一个学生,神给的责任、神叫你做的事是好好作一个学生。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就一天到晚跑教会,来逃避我的责任。用读经、祷告这敬虔的名词,做虚假的事太多了。我要强调的是,基督徒做每件事必须是,内心出自对上帝的信靠和敬畏。读经、祷告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我们不是有信心的话,读经会叫你骄傲,祷告会叫你有假的敬虔。
我们求神、求圣灵、求基督的十字架在我们�面工作,让你行事为人是从敬畏上帝而出。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从报纸、杂志而出。基督徒跟这个世界是跟得很快的。我也不是说我们改变策略是不对的,但是,这不是出自敬畏上帝。
我看清教徒、加尔文,他们真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加尔文没有想要改变日内瓦的,如果你知道他的故事的话,他是被人家抓去日内瓦的,非常不高兴、非常不想去的。他想做的事情,他根本没有做。他想做的,就是做一个书斋中的学者;他不想牧会,他在日内瓦却始终是一个牧师。
我最近看一个加尔文神学家写的文章,真是好极了。他说:加尔文在瑞士(瑞士是加尔文的大本营)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你知道,加尔文的五百�年诞辰,全世界都轰轰烈烈的纪念,台湾也凑了一点。大家都开会讨论:加尔文对这个世界的影响:韦伯(Max Weber,1864-1920)、美国的民主是来自加尔文;资本主义来自加尔文;现在科学来自加尔文;中国大陆也有一些受影响的。这个作者说:加尔文所在的瑞士,至今是一个永久的中立国。他们并没有天天想要用什么民主来打击共产主义,也没有想要把这个世界社会主义化。
我认为传统的、正统的基督徒,不管是谁,包括你我,我们一切事情出自一种对上帝绝对的信靠,仰望上帝。站在上帝上面,世界、和个人、和团体、和文化的改变,不是我们的心。如果是你的心,可以,也很好。如果你要在艺术、音乐、科学,或者你说:我没有这么伟大,我只希望,像以前柏杨先生说:写一篇自己看的顺眼的文章。这是很大的志愿,我到现在还没有看自己的文章看得很顺眼的,写都写不出来。如果你是艺术家,画一幅自己看的很顺眼的画。如果你是家庭主妇,希望把你的家�置的漂漂亮亮的。如果你是个母亲,你希望把你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如果我是一个公司的雇员,我希望我的工作做得很好。
先不想那么多伟大的事情,我觉得任何的事情,基督伦理也是一样,我们是出自对上帝绝对的信靠,上帝是对我们如此的真实,以至于我们会做任何事情。这才是加尔文讲的,或者是圣经上讲的,是出自上帝在我们心中、耳中,荡气�绕的呼召(calling)。
�呼唤我们,要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各位,我不是什么神秘主义,不是说你要有什么神秘的经验。我只是说:上帝对我们是很真实的。但我们活在肉身之中,往往对你真实的是肉体;我没有说这是罪恶。我已经一再讲过了,为什么不是罪恶?我一再讲过了,因为上帝的创造,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肉体是上帝造的,思维是上帝造的,艺术、文化等等都是。其实不管人是多么得罪上帝,至终上帝是原始的创造者。因此,�有权威(英文 “authority”,跟 “author” [作者]同一个字根)。上帝是万物的始作俑者,所以上帝对万物有权威。
上帝做万物、做一切做得好,所以一切事情当归荣耀给神。这是一个正常世界该有的,但是现在是一个不正常的世界,现在是一个堕落的世界。人离弃上帝,人即使在所有的宗教生活中,包括教会、包括我们现在、包括我这个作牧师的,�面的虚伪、虚假,多的不得了。你也知道,我也知道。
我求主让我们归回我们的上帝,每件事出自神,如果神给你感动;这一生就是要画一幅好画,或者画很多好画。如果神给你感动,素无大志,就是建立一个舒舒服服的家庭。如果你说:这个大志也很难达到,我就是我自己生活过好一点。你要知道这多伟大。汉武帝、秦始皇都办不到生活要过好一点。这志愿,我们可大可小。或者说,你是一个球员,你希望这场球能够赢。很现实的,今天,我希望我的晚饭,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卖三明治的,买到一个好的三明治。
这些都很好,我希望凡事你出于对上帝的敬畏和信心,把荣耀归给上帝,而且凡事依靠�。
如果我这个意思能够表达、传递到你心中的话,其他我都不必说了。我根本没有反对要改变这个世界,我根本没有反对要改变世人。我只是觉得一般人没有想到上帝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也没有想到靠着上帝的力量来做这个事情。
我们一切就是出自一些灵感、感动,我不是说看了圣经才算。不是说我要看到圣经,一定要翻到某一个经文,才觉得这是神给我的呼召。这个是圣灵在我们心中所做的,我恳求神放在你的心中。我希望基督徒的伦理、生活、思想、言行,是一个相信神、敬畏神的人。
下面,我把两个国度的伦理分一下类,就是做一个对比。我在前几次讲过,每一个对比,其实都是类似的。
两个国度伦理的对比
「创造的伦理」与「救赎的伦理」
「创造的伦理」是指,我们基督徒对上帝所造的、所管理的这个世界,是持肯定的态度,即便今天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堕落。我们完全知道人的堕落,完全知道魔鬼,完全知道约翰福音�所讲的:这个世界是�造的,这个世界却不认识�,这个世界把�钉死。我们完全知道这件事。
但是,我们在圣经�也看到,即便如此,上帝并没有一分一秒放弃这个世界。�仍然在施行�的权柄,在审判、管理,甚至也在毁灭,这世上的每一事每一物。这是我们强调的。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基本上是正面的。但相对的,我们的伦理也是「救赎的伦理」;我们知道人类彻底的堕落和败坏。我们也知道,包括在基督徒身上,我们是彻底的堕落和败坏,如果不是时时刻刻依靠圣灵,时时刻刻依靠主的宝血的话,我们是没有盼望的。跟刚才讲的看似矛盾的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抵挡神的,这个世界是要过去的、所以我们仰望主的救赎。
我不太能够说,「创造的伦理」这部分比较不重要,是暂时的;「救赎的伦理」比较重要,是永远的。我不太敢这样讲。因为,在正统的神学�面,神造的是好的,神永远不会毁灭�所造的东西,神会拯救。所造的东西彻底的堕落了,这个我们承认。所以需要救赎,需要宝血,需要耶稣基督的救赎,需要圣灵的大能,基督徒也需要继续不断的更新,这都是真实的。
用在你我的身上,如果我们肯定「创造的伦理」,我们就不要有自卑感。这我也讲过好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感,我就强烈的有自卑感。照镜子也不高兴,不照镜子也不高兴。因为你不照镜子也知道两面不是人。在生活�,我们跟人家比,比了以后,不是骄傲,就是气馁。比人家好就骄傲,比人家不好就气馁。我们很少去欣赏别人。
一个有创造伦理,相信万物是上帝所造,而且继续在上帝管理中的我们,不会有自卑感,也不会骄傲。因为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需要上帝的救赎,需要耶稣基督的拯救。我今天讲的,比起以前讲的,好像比较没有那么强调救赎的部分。其实没有,我非常强调,只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这样子。
我们的伦理是创造的伦理,我们的伦理是救赎的伦理,因此我们对世界有肯定。而这肯定和救赎,通通是建立在耶稣身上。受造物本身没有值得肯定的;人的聪明和智慧,没有什么值得好肯定的;一草一木,没有什么好肯定的。
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基督徒有信心的话,那就有太多可以肯定的。一片雪花可以给人无限的智慧,写无限多的诗。事实上,你知道雪花的结晶有无限种多;当然你可以说:「那只是一片雪花!」但是,这个世界上岂只一片雪花?这个世界上有亿亿兆兆的事情,非常丰富。
你说:那些不信主的人,他们不是也研究得很好?那是上帝的一般恩典托住他们,让他们能够研究。我们基督徒不一定比他们聪明,也许有一天诺贝尔奖得主,也会有一个真实的基督徒。只是目前为止,好像还不太多。不管是不是,我们知道那是上帝的创造之功和继续管理之功。
但我们基督徒因为被拯救,我们看创造的世界,我们能看得更好。我们看得更好,是因为我们更认识这位救赎主和造物主,并不是我们觉得受造世界独立的本身(事实上它不可能独立),有多了不起。它(神所造的)很希奇,这一切叫我们想到神的荣耀和美好。
「律法的伦理」与「福音的伦理」
「创造的伦理」下面相对的,就是「律法的伦理」和「福音的伦理」。好像创造和律法是相等(或相关),福音和救赎相等(或相关)。
我们的伦理是「律法的伦理」,我们基督徒没有废掉上帝在受造世界的法。我第一次就讲,不管是自然法(natural laws),或者是人间各种被公开、公告出来的这些法律(positive law),或者人良心的法则,我们都不否定。这些法则经过人的手、经过文化、经过历史、经过罪恶的人手和经过罪恶的历史会有扭曲和错误,但是我们知道神仍然在其中掌管。
有关「创造的伦理」和「救赎的伦理」的经文非常的多,我就不再提了。在创世记、以赛亚书、诗篇、使徒行传、罗马书、加拉太书�面讲的、摩西所讲的,律法是上帝至高无限旨意的呈现;那不仅是在十诫�面,也是在人心�面。即使人堕落了,人解释十诫解释得不清楚,那还是不能抹灭的。
任何一个江洋大盗,他心�知道上帝,他知道自己的罪恶,他也知道上帝的审判。最最简单的就是,你会掩盖,你会伪装,这是从亚当和夏娃犯罪以后来的。但是越掩盖,你越知道,那个律法是写在你心�的。
律法不能够废掉,自然的法则不能够废掉。当然,我们承认人发现的自然法则一定不完全,会继续不断地被修正。但是,如果它是正确的,一定是在上帝的保守中发现的和继续的,好让我们可以更完全的知道�。或者,在我们知道的适用范围、限度,让我们看得更完全一点。
好像牛顿,好像爱因斯坦,好像量子力学。(对不起,学物理的请原谅。)这些东西,不懂的人会说:「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的话。」这是胡说八道,爱因斯坦是把牛顿的力学所能应用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正,或者更仔细的讲出来。量子力学也是这样子。
如果这�面有真实的地方,我们也不敢说有多真实,因为谁知道科学会再如何发展?)但如果有真实的地方,那是在上帝奇妙的带领中。这是科学的,道德的法则也是一样。不可杀人,不可�淫,不可偷盗,这神的法则永远不会废掉;可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可以越来越丰富。
譬如:我们读登山宝训,我们知道不可杀人没有废掉,但我们发现恨人就是杀人。所以不可杀人的范围,不可杀人的意义,就变得更丰富了。甚至,在加尔文的时候,天主教的时候也这样讲了。保罗讲:「凡事都不可亏欠人」(罗13:8),就是不要亏缺律法,叫你做你应该做的。加尔文解释,不可杀人包括当你对一个人应当施怜悯而没有怜悯的时候,你或多或少也犯了杀人罪,因为你或多或少减少了、伤害了他的生命。这就是说,一个人饿肚子,整个社区、社会、国家有多少责任?
在极端的放任主义来讲,没有责任。你饿肚子,如果在一个绝对私有化的社会�,这是你自己的责任。小一点的时候是父母的责任,大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你饿肚子,你流浪,那是你的错。基督徒没有反对这些该尽的责任,但是,我们到底有多少该给别人?这个问题太多太大了,我也不能继续讲下去。
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时候,他就有非常多的社会福利制度。那些都是一个完全仰望上帝、完全仰望天国的人,因着敬畏上帝,在现实世界所能够产生正面的结果。那个力量,对世界的正面影响,必须是看清世界和爱上帝的。
律法是非常丰富的,原来「不可杀人」�讲的,不仅是不要恨,还包括要跟人和好;要跟人和好,包括爱。这样的逻辑推下去的话,如果不爱就是杀人了。我们当然不敢这样推下去。但我们可以说:不可杀人意思是很丰富的,不是只有用负面来表达,也可以用正面来表达。
但是我们也讲过,律法也给我们极沉重的,因为我们是罪人,所以律法就叫我们被定罪到死。很痛苦。
我也强调过,有人看登山宝训好感动。我不知道怎么会感动?我们上个礼拜,你听了是:很感动,好棒,心�得安慰和鼓励。但真的吗?「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如果我们真的感动,当时应该每一个人都走掉了。「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5:39)好感动。各位,你去打打看,你去被打打看?
这都是律法。登山宝训是律法,哥林多前书13章是律法,爱的律法。那是很感动,那是每一次婚礼都会唱,唱的人和听的人也都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听什么。因为那叫你不能结婚,你要这样爱人,你怎么结婚?「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罗13:5),夫妻吵架,哪一个不是为自己的益处?人不为己,不是天诛地灭?
律法让我们知道我们绝望、我们的罪恶、上帝的绝对的标准。所以,律法逼着我们在福音�找到盼望。今天也是一样。不过这看起来更重要的,我就不再多讲。
我们基督教的伦理是律法的伦理,我们不废掉律法,因为那是上帝永远的旨意。不可杀人是永远不能废掉的,但是我们的理解更丰富,也叫我们知道更需要上帝,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爱,我们被定罪了,我们需要福音。福音是耶稣为我们成就的。
「义的伦理」与「爱的伦理」
因此,第三个基督徒伦理的对比:就是「义的伦理」,也是「爱的伦理」。我们没有因为义废掉爱,我们也没有因为爱废掉义。
我过去几十年所看的书,(我在讲道的时候也提过,也许是太受白人美国帝国主义偏差的影响),一谈到义,多半是正义(justice),多半是英语世界、或者是这�所讨论的。
中国人讲「义」的时候,是不义。为什么?中国人讲义,包括现在通常的用法,像:这个人很有「义气」,「桃园三结义」。黑道堂口�常常就是一个「义」字。「义」是「谊」,中国人因为友谊,可以废掉法律的。那些黑道、或者江湖、或者水浒传,甚至我们在春秋的时候,讲的那些义事,大概有个特点,都会违法,像杀人;或者是像刘备为了报义弟关羽的仇,整个国家等于被他丢掉了,那叫义。水浒传更是这样。在中国�面「义」是「谊」。
但是再想一想,其实亚里斯多德也是这样讲,我觉得现在人也是这样讲,「正义」其实是一种「友谊」(friendship),「友谊」又变成「爱」了。这个我不能继续讲下去了,不是因为时间不够,是我根本不懂。你们继续去研究。
基督教讲义,可以在上帝律法的严厉�看到。基督教讲爱,可以在上帝的救恩�找到。而基督徒这两个都有。
「理性的伦理」与「情感的伦理」
因此,基督徒伦理的�面是理性的,我也觉得只有基督徒才真的是后现代(Postmodern)(指正面的意思)。modern这个字应该是坏的意思,因为 modern 在神学历史上,是一种对上帝神�不相信的开始。我也看过一个神学家讲,我也很同意,后现代是最现代(“Postmodern” is “most modern”.),最强调人的独立自主,我根本不要人来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特点,我们不要任何人来管。我没有发思古之幽情的意思,有人一写这个就发思古之幽情,以前的社会多好。像:小孩多听话,这些人都该死。其实大人、小孩都是错误的。
后现代的特点就是,越来越自主,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不听上帝的话。但是,如果是一个真正正统的基督徒,他才是真正的后现代,他超越了现代(modern),他知道要信靠上帝。我们非常强调理性,我们非常强调逻辑,我们非常强调一个事情,讲话做事要合情合理。上帝的情和上帝的理并不冲突,这在十字架上表达得最好。其实在每件事都是如此。
上帝的创造绝对是合理的,这是这二十几年来,很多「智慧设计论」的一些神学家和科学家强调的,非常合理性。可是你再想想看,如果这是合理性的,我在讲上帝创造的时候,不是常常讲到其中的美吗?不是也常常讲到那个丰富的情感吗?你再回去看看创世记,还有诗篇�讲的,上帝创造的那种美感和情感。
我希望你们不会觉得我口无遮拦,我不知道怎么用一个更严肃的态度来讲,上帝的创造不是只是一个工程师设计的美感。而甚至我觉得,就算是工程师设计的理性或者工程,我觉得那�面有非常多的美。我不知道你们当中,有没有人喜欢看建筑大师的传记,他在设计、在创造的时候,有非常多的美感。
我不希望让各位觉得我乱讲话,很多人觉得我不应该这样讲,在讲台上不能这样讲,可是我不知道有什么更恰当的字眼了。上帝的创造是创造爱(creat love),有一个字眼实在很不好讲,叫「做爱」(make love)。上帝的理性和感性,都在基督的身上应该有,这个,我都只能点到为止。
「信心的伦理」与「行为的伦理」
因此,再把这条线继续两个两个对照的看下来。创造和救赎;律法和福音;义和爱;理性和感情。下面一个,行为(外在)和信心(内在)。基督徒伦理是有行为的,我们并不是什么纯属灵的,甚至祷告也是一种行为。但是我们的行为,又的的确确是建立在信心上的。
这两个哪一个重要?非常难讲,我只能说不可分。你要说:创造一定比救赎重要?或是救赎比创造重要?如果你看这个,完全只有全能的神、而且独独只有全能的神,能做的事情。这两个是一样伟大,而且绝对没有矛盾和冲突。
律法和福音也是一样,有的时候,我看到有很多人讲到说:「福音比律法重要。律法会废掉;福音是上帝永不废掉的。」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讲,将来在天国�,不需要有福音了,因为大家都成义了,没有耶稣赦免罪人这一回事了;可是上帝的律法是不能够废掉的,应该一直都在。
义和爱,信心和行为,当然我们会强调信心,信心是一切的根,可是「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最大的是爱。」爱是一种行为,爱当然也有信心的成分。爱是行为;就像约翰壹书讲的,「小子们哪,我们相爱怎能只在言语和舌头上?」其实连言语和舌头都是行为了。「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诚实就是一种内心的东西。
所以,行为和信心,出自对上帝的信心所产生的行为。即便我们信心不完全,即便我们的行为也不能叫我们称义。但是,基督徒要有对上帝的信靠而有的行为。不管你是改变了世界多少,你先要有这样的心,你是出自对上帝的敬畏。我再一次说,你不是看到有人可怜去帮助人,你是上帝的爱激励你去帮助人。
你说,你没有想到这个。你没有想到这个?现在就应该要求圣灵让你想到这个。任何事,主都成为你的主。
「顺服的伦理」与「自由的伦理」
我继续可以想到的对比,还有很多。在创造、律法、义、理性、行为这边,再下一个就是「顺服的伦理」,我们是顺服的。基督徒对神的顺服,对权柄的顺服,这个在圣经�,特别在罗马书13章�有讲。但是我们的伦理也是「自由的伦理」,那就是救赎、福音、爱、感情、信心的这一边,我们是自由的。
有人讲,加拉太书是圣经的自由大宪章,我完全承认。我有讲到:基督教通常不大强调自由,我们强调顺服、强调听话、强调规矩。像是在华人的文化�,以及教会�(华人在教会�面就更强烈了),自由不是一件好事情,自由就等于放任、随便的。
我觉得在中国文化�是负面的。在海峡的那一边,这种情形表现得最清楚。批判自由主义,批判个人主义,批判小资产阶级的颓废。我们承认人在罪恶中把一切,包括爱情、生命、正义、道德、平等,也包括自由,通通都会滥用。可是我们知道,基督给我们的自由是真实的。这个自由最基本的,当然是让我们脱离罪恶。
自由,我们还是要从负面、否定的这一面来讲(好像有一个政治哲学家柏林讲的),自由就是不怎么样:不被�绑、不被约束、不被限制、不被禁止。这我承认有,但是我们基督徒的自由,却不只是从律法或者死亡的威胁中释放出来,自由是一种行出一切美善的意愿和能力。那是从上帝来的,那太美好了。
我想我们应该都很羡慕这一种,我是已经太久没有碰这些东西。我前一阵子去欧洲,在德国科隆参加营会。我下午到,晚上在一个牧师朋友家住(也算是我的学生),第二天就去营会,然后一回来就离开了。那一天晚上就聊一聊。感谢主,我们是为营会的事祷告,其实说来也很奇妙,一个信靠神的人敬畏神、单单以神为他的一切的时候,他是自由的,不会被任何事�绑。那一天我们谈了好多,我们谈到兰花(他喜欢种兰花),后来谈到足球。在欧洲,真是会为足球疯狂。我说:「不好意思,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足球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像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Maradona)那么棒的球星?」他说:「有!有!有!有三个。」一个名字比较好记的,我还记得叫KaKa。我说:「电脑一定有他们很精采的镜头。」他说:「有,有,有,Youtube上面有。」各位,我看了,那真是值回票价。
各位,我看到的是什么?我看到的是美。我看到什么?我看到的是自由。所谓美就是,你怎么可能在那一个情形下,射出一球,有那样好的一个抛物线,然后刚好就进去了。真的,那个守门员要挡住,我看一下他挥手所到之处,大概真的只有这么大一个地方,让那个球进去,那球的那个角度进不去的,怎么就可以那么棒射进去。他的头脑要怎么计算,这要算力学、肌肉的力量、踢的弧度,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反应的,就是用脚跟那么碰一下,刚好在人�当中就进去了。怎么会有这么奇妙的事情?
各位,那是自由。自由是行善、行美的能力和意愿。当然,那�面大概没有什么爱。但是,我们基督徒最善、最美的爱,是在十字架上成就的。
「历史的伦理」与「盼望的伦理」
基督徒伦理是「历史的伦理」,也是「盼望的伦理」。历史的伦理,我们知道上帝的创造,以色列人过红海,神的拯救,耶稣的道成肉身、死�复活,都是历史,不是神话,不是故事,不是寓言,不是道德教训。是真真实实、跟你现在坐在这�一样的真实。如果你对圣经的历史,你对耶稣的复活,童女怀孕的神�,你觉得那是一种比喻,或是可有可无、只要被感动就好了的话,你真的不认识上帝。我就要劝你,要好好求神帮助你认识这位神。
我们的神在历史中工作,历史的这一栏,我还是把它放在创造的这个部分�。跟历史相对的伦理,就是盼望的伦理。历史是过去,盼望是将来。人实在是越要依靠自己。从十八世纪开始,人就越来越悲观。
我们唱的一首诗歌,有一句话,「因�活着,我能面对明天。」我们都唱得很阿们,我也很阿们。我们常常讲「面对」这个词。我也常常听人说,「我能面对这个、面对那个。」但用多了,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我能「面对」?我看到你,就面对面。我不知道大家在用这个「面对」的时候是什么意思?面对,我想是需要有一个正面的态度。从我们唱的这首诗歌,「我能面对明天」,你不觉得你太悲观了吗?你是哀声说:「主啊!我能面对明天,我今天上班、上学,我能面对。」
这个,我有切肤之痛。我每天上学,都需要面对很多事情。我每天上学,都不想面对老师,不想面对同学。我们中国人真是很喜欢读书,很喜欢上学,我没有这种心,我从来不喜欢。从来上课的时候希望下课,上学的时候希望放假。我从来没有喜欢上学过,很少很少。我在小学的时候,大概只有一个历史老师,他上课都在讲故事,我喜欢上他的课,希望一个礼拜天天都能够上他的课;其他课,我都觉得很恐怖,老师又凶。
各位,我们现在能不能面对现实?你能不能面对你的长相?所谓「面对」,其实有一个就是承认而且解决这个问题。你能不能面对你的工作?「我能面对明天。」这一句话太悲观了,你应该讲的是什么:「我期待明天。」你不觉得明天更好吗?对明天应该是期待:「我希望它赶快来。」我们现在是「不要来」、「来了,我得要面对一下。」
这个世界没有盼望,我的答桉都在上帝那�。我们在讲伦理,不在讲神学。但伦理的基础在神学、在圣经。我不再多引很多了,但你能体会到,我们人生多么没有盼望。没有盼望的理由,跟所有好的东西我们不指望的理由一样,因为神不是我们的神。
基督徒因为有神,因为十字架的救恩,我们有盼望。面对现实,我们能够处理,但我们更指望将来。现在基督徒不指望将来,不要仰望天上的事,我们只有一个家、一个地球,以至于地球没有了,家也没有了,明天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敢面对,很痛苦。
「现实的伦理」与「末世的伦理」
因此,基督徒的伦理也是「现实的伦理」,也是「末世的伦理」。我们每天度日子,我们知道末世在现实中已经实现了,基督已经复活,圣灵已经降下来,神的国度在进行;但是我们也指望这个世界的过去,和新天新地的来临。
「个人的伦理」与「教会的伦理」
我们伦理是个人的,也是教会的。亚里斯多德说,谈伦理不能只谈个人的,他一定是在一个城邦�面。我们基督教谈伦理,既谈个人也谈群体。全体就是教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群体�,而且在现实的群体�,还有在属灵的群体�,得到更美好的、彼此的建立和建造。
「工作的伦理」与「安息的伦理」
我们的伦理是「工作的伦理」,也是「安息的伦理」。我们在主�面辛勤工作。工作。我刚刚用一个我实在知道不妥的名词,就是 “make love”。有一个德国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她讲到三种行动生活(active life),第一个是劳动生产(production),第二个是工作创造或�造(make),第三个是行动(action)。生产(production)、创造或�造(make)、行动(action),三个都是行动(activity)。
我也知道现在大家因为离弃上帝,不管在群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工作好像往往都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喜悦。我讲道常常讲到,我们工作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度假。一年365天工作的日子,就希望有2个礼拜的度假。人生真痛苦,一年只有2个礼拜的日子舒服,其他都是痛苦。为了这2个礼拜的日子舒服,就痛苦其他的日子。度假要是碰到�风,还是班机延误(delay),多痛苦。
我们指望美好的将来,我们也希望我们现在的工作,也是一种喜悦。你不必成为多伟大的艺术家、演奏家,或者是作家。因为我们多数人不是,起码我不是。我们多数人是平庸的,起码我是特别地平庸的(I am specially usual. I am I am unusually usual.)。(多么讽刺!特别和平庸是不应该放在一起的。)我们不是都那么出色,不一定能创造什么。
各位,我们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我们既是按着神的形象造的,我们就有神的各种的善良、慈爱、智慧……等等。不管是谁,包括智障的,包括弱智的,都是,因为仍然在上帝的创造中,仍然在上帝的管理当中。所以,即便有这么多的罪恶,我们还是希望在工作�把上帝的智慧发挥出来。
跟着相对的,我们的伦理是安息的伦理,我们有平安。我们肉体仍然汗流满面才得煳口。但是我们在汗流满面的时候,因为主的救赎,我们跟神和好,我们有不能被夺去的平安。
祷告
天父,求祢恩待祢的�人使女,恩待祢的王子和公主。我们是�人、使女,我们听命于祢。我们是祢的儿女,我们要继承祢一切的丰富,因为祢已经给我们了。我们感谢祢。求主赐福每一位祢的儿女,不论是我们年纪比较大的、作辅导的,或者是我们年纪比较轻的,不管是属灵的年龄或者是我们生理的年龄,求主都让我们在基督�面,成熟长大、合而为一、满有基督成长的身量。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施玫瑛姐妹整理)
请参康牧师「道」网站http://word.fhl.net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