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牧相关 > 超自然的新时代

第五章 信徒的改变





第五章

信徒的改变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十二章2节)

这句经文里的「变化」(transform)希腊原文是metamorpho,意思是「改变形状」或「不停改变」。

从metamorpho这个字的原意就可知道,除非基督徒的心思意念先改变,否则生命不可能永远改变。神的旨意要让万事万物恢复原始设计的样貌,为此祂必须先带领信徒经历心意更新的过程。因为如果信徒的思想没有被更新、依然被老旧的思想所捆绑,那就算神复兴万事万物也是毫无意义。你的心思意念一旦在神的带领下经历了更新,你的思想和心灵也会随之转化。


神会透过下列步骤改变信徒:

1.心意更新。前面已经详细讨论如何更新心思意念。

2.神会透过密集的门徒训练改变信徒。耶稣要我们走遍全世界使人作祂的门徒,因为祂知道惟有如此才能改变整个社会。

想要成为转化社会的媒介,必须先接受导师的训练,使心意更新。新酒世代的信徒都必须经过密集的门徒训练和革新过程。

教会并没有意识为何为基督赢得灵魂会如此困难。其实问题就在于没有使万民作祂的门徒,接受装备进入服事。耶稣离世前给我们的大使命,有一部分就是要使人作祂的门徒。

使人作门徒

有句话说:「家财万贯也不敌后继无人。」多年来,教会一直欠缺信徒愿意成为导师来训练门徒。神的命令是要我们使万民作祂的门徒。很遗憾,这个任务至今尚未完成。使万民作门徒的这个大使命至今未能成功,原因很多。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廿八章19节)

领导者无法成功带出门徒的几个原因包括:

❖无知:不会带门徒,有的甚至不想学习带门徒。原因可能是本身就没有学习的对象。

❖欠缺安全感:许多领导者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清,看到别人有恩赐、才干和恩膏就备感威胁。我相信这是一种属灵的轭,这其实就是内心的恐惧在作祟,当然就无法成功带出门徒。

❖不成熟:领导者本身灵命不够成熟,别人的赐灵恩赐和才干对他来说是一种威胁。

❖自我认识不清:不了解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也不清楚自己的呼召或定位。因为有这种不安全感,所以只要看到受领导的一方,无论是恩膏或领袖魅力都超越我们,就会不想要训练对方成为门徒。背后的心态就是害怕丢掉工作或失去地位。所以惟有当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才能对人倾囊相授。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来书五章12~14节)

❖害怕授权:害怕授权是领导者拒绝使人作门徒的一个重要因素。授权等于让别人有权力和我们做同样的事。会有这种心态,可能是担心对方无法胜任或是会滥用权力,或是惟恐对方拥有权力后会取代我们。

❖缺乏角色楷模:领导者通常会在别人身上复制自己。如果过去有受到导师或父亲亲手调教,带领我们一步步长大成熟,我们就会知道如何带门徒。

❖缺乏为父的心:导师一定要具备一个特质,就是为父的心。作父亲的不会嫉妒孩子的成就,反而希望儿女能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现今教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在主里真正为父的心,结果就是栽培不出门徒。

圣经的门徒训练方法

门徒训练有两大学派,分别是希腊学派和希伯来学派,两者的方法如下:


希腊学派                            希伯来学派

•学生一起上课。               ·学生跟在导师身边学习。

•有固定的教学方法。         ·师徒之间是一种盟约关系。

学生和导师私下不会建立关系。

•被动接受教导,不会实际演练。           ·注重实验与实际练习。

•透过辩论学习。                ·训练和催化式的领导方式。


希腊学派至今仍对大学等各级学校和教会有莫大的影响,实在令人遗憾。这个学派建立在人文主义与惟智主义之上,轻看一切超自然能力,师徒之间也没有盟约的关系。

耶稣用的是什么方法?

耶稣使用的是希伯来学派的方法。不过有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看见耶稣亲自成为门徒的完美榜样。祂与门徒的关系非常亲密。祂不只谆谆教诲,也以身作则,最后再差他们出去实际演练。我们来看耶稣的榜样: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祂那里。」(马可福音三章13节)

从这节经文清楚可见,耶稣和门徒之间的关系是没有隔阂、非常紧密的。耶稣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祂把门徒带在身边,亲手调教和训练,然后差他们出去。祂用神的话教导他们,并亲自示范如何落实于生活。

要训练身边的人作门徒,对他们有深入的影响,

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盟约的关系。

领导者可以从两方面训练门徒:

❖身教与言教:这种门徒训练的方式,让门徒有机会可以看见导师、跟随他、听他说话,然后再将所学应用在生活。这种方式会对门徒产生一定的影响,缺点是无法建立亲密的关系。

❖建立亲密关系:导师会像母鸡带小鸡一样呵护门徒,共享一切资源。他会对他们敞开心门,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就好像耶稣和祂的门徒约翰一样。

「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祂说:『主啊,是谁呢?』」(约翰福音十三章25节)

「靠着耶稣的胸膛」,这句话透露出导师和门徒之间关系极为亲密。这样的关系,让耶稣能够对门徒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结论是,希伯来学派的方法最能有效使人作门徒,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为双方之间是一种盟约的关系。前面提到教会缺少属灵的父亲,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导师的角色就是父亲,而且是渴望使人作门徒的父亲。

何谓导师?

导师能看出别人身上的潜能,并协助开发。他会把自己的恩赐、能力和才干投资在门徒身上,引导他们完成最终的命定。导师通常已经认识神很久,也与神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导师(mentor)的希腊原文意思是「顾问或智者」。真正的导师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从神来的智慧,这一点会让门徒想要追随他。

「导师」还有一个圣经中的定义,就是在形容一个人有智慧辨识别人身上的领袖特质,并协助把这项潜能发展出来,生命日臻成熟。他会渴望将自己一身的本领传授给对方,最后差他们出去和他做同样的事。

何谓门徒?

门徒(disciple)的希腊原文是mathetes,意指徒弟、学生、门徒、追随者、模仿者。Mathetes会紧跟着另一人,要从他身上获得实用和理论的知识。门徒会持续接受导师的训诲、教导、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并增进自己的潜能。


训练、塑造、建造门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亲密的师徒关系,且双方都于有委身的心志,关系才能持久。


导师要如何委身于门徒?

❖导师要愿意为门徒摆上自己。导师必须了解的是,要像母鸡带小鸡一样带着门徒,首先要愿意将自己摆上。也就是他要保护、肯定并爱他的门徒和家人。

❖导师必须委身于门徒训练的过程和门徒的培育。训练的过程中,门徒难免低潮、犯错、达不到要求,这时候导师就到引导他走出低潮,再给他一次机会。

没有失败、只有在过程中学到了功课。

有时候,门徒的训练和培育过程,无论对导师或门徒来说,似乎都很困难、很辛苦。但只要双方都愿意互相委身,就不至于半途而废。导师应该要有一种心态,就是无论这个学生失败多少次,都还是要相信他是有潜力的,应该设法让他发挥出来。

❖导师必须立志帮助学生明白呼召并发挥潜能。导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明白神对他的呼召,并提供有利的环境帮助他长大成熟,直到他完成神的命定。

门徒要如何委身于导师?

❖忠诚:「忠诚」的定义就是尽忠职守、值得信赖,能做好自己的事和导师指派的工作。

❖忠心:「忠心」一词是形容学生对导师毫无二心,就算遇到困难也不离不弃。他是可以信赖的人,随时准备好要投入工作。忠心的人不管被派到什么工作都甘之如饴,对于派给他任务的人,不论是导师、老板等等,都是忠心耿耿。

❖门徒必须完全委身于潜能发展的过程:门徒必须全然顺服导师,完成导师指派的所有任务,对于导师的任何要求都绝对顺服。这里我所谓的过程包括:

▼舍己:门徒在某些方面必须放弃自己所要的,譬如个人的欲望和野心。他放下心里所要所想的,全然顺服神的旨意。

「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几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马可福音八章34~36节)

  他必须改变思考方式:每一个在神国度里接受门徒训练的人,都必须放下老旧的心态,以基督的心为心。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二章5节)

▼天天背起十字架:天天「背起十字架」,意思就是随时随地都要舍己。何谓天天背起十字架?就是我们定意放弃自己所喜爱的,不再任意妄为,放弃任何形式的自以为是。当人毫无条件地接受门徒训练,全然降服于神,就是舍己。

「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八章34节)

了解导师的工作和门徒的职责之后,我们的结论是,导师和门徒都必须要全然彼此委身。导师要委身于他的门徒、门徒培育的过程,以及门徒的呼召。同时,门徒也必须完全委身于导师,对导师忠心、忠诚,并全心投入于整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好的导师具备什么特质?

1.主动与门徒进行对话

导师会主导与门徒之间的关系。他有责任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而且心态要谦卑。他从一开始就要主动了解门徒的呼召,了解他的家庭生活。要建立亲密的师徒关系,一开始责任是在导师身上,不是门徒。

2.导师要成为诚实正直的表率

他不怕别人认识他。他的生命与生活是透明的,而且不会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耻,包括私底下的生活。导师无论在言语或行为上都必须是效法基督。

3.好的导师认识自己

许多导师会缺乏安全感,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担心失去权力地位。有些甚至觉得别人的恩膏、才干对他是一大威胁。好的导师知道自己在基督里的的身份,知道自己是蒙召传道的,知道神对他的计划,也有足够的成熟度了解每一次摆上自己,身上的恩膏也会相对增加。

4.好的导师与神有非常亲密的关系

我们从神身上学到什么,就反过来教导别人。我们若与神有亲密的关系,祂会把赐给我们的生命、平安和喜乐,分赐给我们所带领的门徒。所以我们应当与神常保亲密的关系。优秀、成功的导师,与神的关系就应当如此。

5.好的导师具有智慧

「敬畏耶和华在乎恨恶邪恶;那骄傲、狂妄,并恶道,以及乖谬的口,都为我所恨恶。」(箴言八章13节)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一种美德,也是神的属性。能知晓受造万物的本质,不管是有形或无形造就了智慧。智慧让人们知道如何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成熟的导师是有智慧的;他会了解事情的根源、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的方式。

好的导师会在与人来往、探索对方的动机和意图上寻求智慧。他会多方了解如何有智慧地投资金钱,如何作出对人有益的决定,也会知道什么才能讨神喜悦。

6.好的导师会肯定学生

现代人常容易有负面的态度。好的导师会时常用言语和肢体接触肯定别人,通常学生很喜欢这种肯定方式。

导师应该在下列几个方面肯定学生:

▼个人的身份:也就是门徒在基督里的身份。譬如,你可以对他说:「靠着基督你凡事都能做。」「你是神的儿女。」「你是天上的公民。」「没有什么难得了你。」「神喜悦你、爱你。」导师必须常对门徒说鼓励和肯定的话。

▼他的服事:当门徒完成任务且表现良好,导师在公开场合和私底下都应该给予肯定。

▼他在基督里的呼召:关于神的呼召,有些门徒需要导师的肯定或建议,才会有信心完成奉派的任务。

7.好的导师灵命会不断成长

导师如果没有在灵命上先成长,自然无法带领信徒进入更高境界。导师一定要常常阅读、参加特会、向人学习、与更有恩膏和智慧的人来往,才能在性格和属灵上不断成长。不要追随那些在神里面停止成长的导师。

如何使人作门徒?

要学习如何使人作门徒,就不能不参考耶稣与十二门徒的互动;耶稣是最完美的导师。

1.耶稣是教师(祂带来启示)

耶稣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导。如果不是有老师教,没有人会知道怎么把事情做好。在接受任务之前,必须先有人在理论和实作上教我们怎么做。耶稣带来前所未有的圣经启示,对当时的领导阶层是一大挑战。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祂跟前来,祂就开口教训他们。」(马太福音五章1~2节)

耶稣先教导门徒,再差派他们出去。祂是门徒的主,在差他们出去之前,先教导他们该怎么做。我们对自己的门徒也一样。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先教他们,或没有先示范给他们看,就不该直接要求他们做。

2.耶稣以身作则

耶稣无论教导门徒什么,都会先以会作则。

「门徒看见祂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祢,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祢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马太福音十四章26〜29节)

耶稣在海面上行走。祂不只在口头上教门徒要凭信心相信神,自己还亲身示范。任何方面,无论是个人的品德、属灵恩赐、神迹、学习领导等等,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先教导,然后亲身示范,成为榜样。

3.耶稣摆上自己所有的

时而按手在人的身上,时而传埚刨天的道理,耶稣透过各种方法将他的恩膏与能力分给门徒。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又差遣他们去宣传神国的道,医治病人。」(路加福音九章1〜2节)

每一位导师都应该把他所有的分给或传授给门徒;这时候导师应该要按手在门徒身上。

4.耶稣启动门徒

「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又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马可福音六章12〜13节)

什么是启发?启发就是鼓励门徒活出所领受的真理,好教他们能得着恩典遵行并顺从真理。启发就是唤醒门徒的属灵恩赐和才华。导师可以唤醒门徒身上的属灵恩赐。

每一次教导,导师同时也都会亲身示范并传授真理。导师应当时常启动门徒,他们才能得着神的恩典实践所学。

5.耶稣差他们出去倍增门徒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马可福音六章7节)

这是整个过程最重要的部分。门徒被赋予权柄和能力可以去让更多人成为门徒。他如何成为门徒,也同样地去帮助人作门徒。

如果你实际做到这五个步骤,效法完美的榜样耶稣训练门徒,一定会看到当时耶稣是如何向门徒启示或教导新的圣经真理。祂不只坐而言,更是起而行。祂按手在门徒身上,藉着这个动作把祂里面的恩典分出去。祂启发他们,祂祷告求神给门徒恩典和力量,可以和祂做同样的事。最后一点,祂差他们出去使人作门徒。祂给他们动力和祂做同样的事。

如何从信徒中找出潜在的门徒?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摩太后书二章2节)

在挑选门徒之前,首先要知道如何从信徒当中,挑选出有潜力且渴望成长的人作你的门徒。这个步骤很重要,毕竟你是要把生命投注在对方的身上。

耶稣在拣选门徒之前会先祷告。

「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到了天亮,叫祂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路加福音六章12〜13节)

请谨记,没有祷告,就不可能找到合适的人选。不然就是苦心栽培之后,对方却没有能力再生出更多的门徒,结果就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具备门徒潜力的特征

❖忠心:一定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会半途而废。他必须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

❖愿意摆上:有些门徒很优秀,有些门徒很忠心,但不是每个门徒都有时间能够摆上。

❖有受教的灵:喜欢争论或喜欢唱反调的人很难成为门徒。门徒必须要愿意改掉老旧的心态,愿意受教。

❖渴望成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门徒不渴望成长,就不会满心欢喜的领受教导,当然也就不会进步。

❖有潜在的恩赐:门徒必须要有潜在的领导恩赐和能力,随时会被看见,也可以被开发出来。

在挑选门徒训练的对象之前应该做哪些事?

虽然说我们应该要主动去寻找门徒,并求神预备合适的人选,不过还是有几点应该注意:

1.为异象祷告

使人作门徒的目的不是为了认识人、拓展社交圈或结交新朋友。使人作门徒的目的是要训练、装备这些人,最后差他们进入服事。进入服事之后,这些门徒就应该再继续培育门徒。这件事需要有异象、有信心。

2.精挑细选

在决定让那个人或哪些人进入你的门徒训练团队之前,一定要仔细筛选。要竭尽所能去认识对方才可以作最后决定。运用你的智慧,善用时间和心力去认识对方,不要心急,最后一定能为神的国找到好人才。

3.清楚说明倍增的异象

为什么要找人来接受门徒训练?一定要向对方清楚说明原因,也要表明我们期待他也能去倍增门徒。此外也要说明他的灵命和服事会受到哪些方面的训练。

4.要求委身

接受门徒训练是神的大恩典,所以门徒一定要委身于这个训练过程,也委身于他的导师。

5.上课时间是每个月见面两次,每次三到四小时

这些课程应该要有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可以书写并参与。这种门徒训练要密集而深入,除了老师授课之外,也要让学生有机会发问。课堂上非常鼓励导师和门徒进行互动。

6.顺从并应用上课所学

务必教导门徒顺服并实际应用神的话。

7.设定门徒训练课程的目标和时间

花一些时间了解门徒,然后设定目标,并且让他们了解这个训练会持续多久。譬如:个人的门徒训练可能会耗时二到三年。

8.差他们出去

门徒训练的目标不是要把他们留在身边,而是要差他们出去使更多人作门徒。

「祂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马可福音三章14节)

应该教门徒什么?

❖基要真理:有些人无法完成门徒训练,中途就离开,有一个原因是基础不稳。盖房子前一定要先打好根基,才能继续往上盖。

圣经的基要真理包括:信心、受洗、懊悔死行、耶稣基督再来、永远的审判、祷告、主的晚餐、禁食、耶稣的宝血、称义、得救等等。门徒有稳固的基础就不会信心动摇,受打击时也不会被打倒或丧志。

❖属灵的恩赐:这个阶段门徒会在引导下发觉自己的属灵恩赐,然后竭力发展,进而完成神对他的命定。内容包括:如何知道他一生的神圣使命、深入了解属灵的恩赐、认识神的呼召和自我装备、顺服神对个人的呼召、使用执事的恩赐、圣灵的恩赐、劝化的恩赐,认识服事的伦理、恩膏,如何进入恩膏的水流、如何进入超自然水流,以及内在医治与释放。

❖品格教育:门徒一定要认同这点。一个人如果品行很差,有再大的恩赐也是浪费。个性不好会拖垮服事。

品格教育应当包括下列几个主题:诚实正直、动机、价值观、八福、忠心、服从、圣洁、灵命成熟、圣灵的果子、敬畏神、顺服、敬重。

  领导风格:领导者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才能成为领导者?领导者大概是什么样子?领导者有什么特质?我们要如何训练门徒?教会的异象是什么?

❖灵修生活:建立稳定、活泼的祷告生活。研读圣经、代祷和属灵争战。

❖家庭:婚姻、养儿育女、家庭的角色与功能、沟通、婚姻中的性、婚姻的杀手、乐在单身。

❖传福音:用超自然的方式传福音,并使用圣灵的恩赐使人作门徒。

❖盟约的关系:何谓盟约?如何与神立约?我们透过家庭、教会和牧者与神建立盟约关系。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