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关键时刻,钟马田的才华初次被学校当局所注意,原来钟马田有惊人的记忆力,过目不忘,可以说是从他外祖父伊文思(David Evans)遗传来的。
特勒嘉伦学校的老师告诉钟亨利:“只要是钟马田读过的,就等于是钟马田所知道的,也就成为钟马田所掌握的知识。”
他们劝钟亨利,必须让钟马田参加威尔斯的夏天会考,然后才决定是否全家移民加拿大。
钟亨利考虑到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决定留下妻子钟马大莲照料孩子,自己只身先往加拿大探路。
钟亨利到达加拿大南部的温尼伯(Winnipeg)城市后,经常写信回家。
在加拿大那里钟亨利与钟马大莲的几个兄弟——也即是钟马田的几个舅舅——住在一起。
钟亨利在信中表示,他年已五十岁,不适合再开疆拓土,加拿大不是他们全家新居的乐土。
一九一四年八月,钟亨利从加拿大回到英国,并且决定到英国的京城伦敦去开辟新的天地。
钟马田一个人到伦敦去和父亲会合。
那是一段艰辛的日子,父子两人穿过大街小巷,留心橱窗的告示,阅读报纸上的小广告,一切的努力,只是徒劳而已。
他父亲既因破产,缺少资金,而亲戚朋友又不肯借钱给他们,父子两人共同经历的沮丧和失望,是钟马田毕生难忘的。
经过了无数次的挫折,钟亨利终于在一九一四年九月底,以低廉的租金,在伦敦的摄政街七号(7,Regency Street)开设一间牛奶商店。
到了十月,钟亨利的妻子和另外两个男孩子才从威尔斯来到伦敦,一家人再度团圆,一齐住在牛奶商店的楼上。
神一直暗中眷顾钟亨利一家,破产后的钟亨利,一开始时筹不到五十英镑来缴交业主威廉斯先生(M.
D.
Willams),想不到有一个住在威尔斯的马夫愿意借出这笔款项。
在神的祝福下,生意蒸蒸日上,赚得的利润很快地清还了积压下来的债务。
一家人终于挣脱了贫困的枷锁。
这时候钟亨利认为孩子们的前途要紧,不需要在店里帮忙他。
一九一五年一月,钟马田的弟弟荣森(Vincent),一起被父母送到圣玛丽邦文法中学(St.
Marylebone Grammar School)读书。
钟亨利每到主日,就会带著钟马田三兄弟到伦敦查甯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的威尔斯教堂(Welsh Chapel)聚会。
钟亨利一家人家乡观念很重,在家里还是讲威尔斯方言,而在威尔斯教堂,钟亨利可以与流落到伦敦的威尔斯人谈谈家乡事,并结识来自故乡的亲人。
他们到威尔斯教堂的第一个主日,坐在他们一家人后一排椅子的,即是腓力斯医生(Dr.
Tom Phillips)一家。
腓力斯医生到伦敦已有二十年,是伦敦著名的眼科医生。
腓力斯医生的父亲伊文腓力斯牧师(Rev.
Evan Phillips)是威尔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牧师,也是一八五九年威尔斯大复兴的属灵领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