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插入的篇章
——温州教会一瞥
在前面的篇幅中,我曾数次提到温州教会。但是由于没有机会作较长的停留,未能知晓那里教会的全貌。此刻发现一份新鲜的资料。为温州同工欧阳先生所写,有很好的历史意义和参考价值。特地节录其重要部分与读者分享。其原文载于1996年第一期《天风》月刊的“今日教会”栏目中:
“浙江温州依山傍海,以其温和的气候而取名温州。……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温州的经济腾飞,生活富裕起来的弟兄姐妹想到了建造教堂,传扬福音。主特别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教会。
1、教堂和聚会点星罗棋布
温州市辖三区、二市、六县,人口约680万,其中基督徒约有60万人。目前全市有教堂1100余座,其中绝大多数是“文革”后新建或重建的,内中不乏设计新颖、建筑宏伟、造价可观的大教堂,还有聚会点1000多处。由于教会密集,信徒人数众多,故温州教会,被誉为“中国的耶路撒冷”。
……温州基督徒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8%,但分布亦不平衡。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信徒人口比例越高。如温州市龙湾区,总人口8万,基督徒就有1.8万人,该区80年代新建教堂13座,平均每镇(乡)就有教堂3座。区政府所在地状元镇就有教堂7座(其中一座正在建筑中)。在其他平原地区教会,几乎每个乡镇有教堂2-3座,信徒去礼拜不出5里路。
市区(包括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共有教堂200座,仅在市中心就有教堂12座。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信徒需要,他们还分散在几十处家庭聚会点。在市区,几乎每条主要街道都有固定的聚会场所,信徒去礼拜不用坐公共汽车。
温州地区教堂最多的是永嘉县,全县达400座。
2、“文革”期内的教会情形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温州曾被宣布为“无宗教地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到严重破坏,教牧人员遭到**。乃至被迫“转业”。然而在那动乱的年代中,教会所经历的正如圣经所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4:8-10)
尽管教堂被关闭,信徒的公开信仰活动被禁止,但这些都不能使信徒与基督的爱隔绝,弟兄姊妹从未因此中断主日崇拜、擘饼聚会、交通聚会、培灵会等信仰活动,只是从“地上”转入“地下”。聚会均分散信徒家中,较大型的聚会找高山偏僻的地方。一次,永嘉江北某山顶聚会,山脚有信徒放哨,见搜寻的人来了,即高喊:“阿道家里的羊儿逃到山上去了。如有人看见,请它逮住,以免丢失!”待那些人上山了,那些聚会的信徒早已不见踪影了。当时四周环境对教会生活极为不利,但教会仍然有定期的交通会、学道会、培灵会、同工会、议会和年会。这段时间,同工以及弟兄姊妹之间非常同心,信徒灵里的光景特别好。
由于信徒生活的美好见证和教会与人为善的一派祥和欢乐的和平气息,与当时社会上的批判、武斗、残酷、恐怖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故教外善良的群众亦乐于参加教会生活,因而这段时间福音特别兴旺。这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十年浩劫,圣经、诗歌、属灵书刊均被抄毁。但值得我们感谢神的是,油印赞美诗、短歌集、讲道参考资料却源源不断,甚至“出版”手刻油印《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以及圣经各卷单行本。(笔者欧阳原增初读圣经时用的就是手刻油印本)。许多信徒手抄《新旧约全书》,这些圣经凝结着抄誊油印者多少心血汗水和千万信徒的渴望之情。弟兄姊妹非常珍惜这段经历,
3、唱诗班组织和青年团契活动
温州市众教会唱诗班组织比较健全,绝大多数教堂和部分聚会点都有唱诗班,其中城镇教会大多能用四部声合唱,而且水平不凡。如永嘉瓯北建立了十来个混声唱诗班,均选用新编赞美诗和圣歌选集的五线谱本。
温州教会非常重视对圣乐人才的培养。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各地教会钢琴司琴人员五六百人。……
温州地区各教会青年信徒较多而且很热爱主。为此,各县(市、区)两会下属区(片)三自小组中有一人专门负责本片青年工作,他们定期召开青年团契聚会,要求本片各教会唱诗班和青年信徒积极参加。青年团契内容,除了邀请有讲道恩赐的教牧同工、神学生和义工讲道外,还有信徒实习讲道(试讲),负责同工审评,从中选拔青年同道为义务传道。……
此外,有许多教会还成立了小提琴队、号队等乐队和圣乐团,丰富了青年信徒的教会生活。
4、温州教会的“四多”
温州教会有很多特点,较为突出的是“四多”,即信徒人数多,聚会次数多,聚会样式多,义务同工多。
(1)信徒人数多。温州市基督徒的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均有我们的弟兄姊妹。一次,在瓯海区杨岙新教堂落成典礼日,中餐宴席就达1200桌。集中农村屋前,到处可见张贴的“基督教年历表”。有好些地方出现“福音村”。如苍南县钱库镇,后谢村,信仰基督的户数占96%以上;龙湾区蒲州镇下埠村有三分之二是基督徒。龙湾区,邮电局职工中有一半以上是信主的。类似大面积信主的村庄为数不少。
(2)聚会次数多。市区教会每主日三次聚会。从周一到周六晚间均有各种聚会,如祷告会、青年查经班、老年查经班、识字班、主日学、讲道聚会、青年、中年唱诗班练唱、青年聚会等,几乎每晚都有聚会。农村教会周间晚上也安排了各种上不同的聚会活动。每个教会每年至少举办一两次培灵会,有的每季度举行一次以培养信徒灵命。
(3)聚会样式多。温州教会自“文革”以来,有各种形式的聚会活动,如学道会(训练讲道、提拔义工)、培灵会(对信徒灵命的造就)、布道会(传福音)、慕道班学习(洗礼前基本要道栽培)、探望培灵会(对热心于探访工作的信徒的培训)、青年团契、神学生联谊活动、同工会、奋兴会、敬老会、姊妹聚会、年会等。此外市区各县(区)两会非常重视对义工的培养,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进修)班,进一步丰富义工的圣经知识和提高义工的讲道水平。
温州教会的这些事工满足了信徒灵性要求,丰富了教会生活的内容。
(4)义务同工多。温州地区有一批3000余人的强有力义务传道(义工)队伍。这批同工大多是“文革”期间和80年代兴起的。他们勤读圣经,渴慕真道,更切慕讲道恩赐。对讲道内容和讲道技巧下了很深工夫,讲道很有吸引力,从而丰富了温州教会的讲台供应。
※※※※※
以上引用的文字具有纪实文学性质,也具有见证主恩的性质。有很大的鼓舞力,感动力。我为天父在温州教会中所施行的大作为,深深地感恩。
1996.8.25于鄞县集仕港教会怀恩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