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短视频应用Musical.ly“达人”妮科尔·拉耶诺的截图,她当时12岁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年轻的社交网络。
——加里·维纳查克
章节大事记
2013年1月:Vine是一款很流行的6秒循环短视频应用程序,一经上线就大受欢迎
2013年6月:照片墙增加15秒视频分享功能
2013年7月:巴黎的一个小团队想出了全屏竖屏音乐短视频的创意
2013年10月:Mindie在苹果应用商店首次亮相
2014年1月:Mindie宣布获得种子基金,并搬迁到加州
2014年4月:初版Musical.ly上线
2015年1月:对口型应用程序Dubsmash风靡全球
2015年4月:《对口型假唱大赛》在美国Spike TV首播
2015年7月:“不要评判我”挑战走红,助力Musical.ly登上了美国应用商店的榜首
2016年5月:Musical.ly获得C轮融资1.33亿美元,使其总估值超过5亿美元
2016年10月:推特宣布关闭Vine
2013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在巴黎市中心里昂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地下室里,四名年轻人敲击着苹果笔记本电脑。这四位好朋友都是大学生,分别是格雷瓜尔、克莱门特、西蒙和斯坦尼斯拉斯,他们都曾在国立美术学院学习。西蒙是技术水平最高的,毕业于欧洲理工学院的工程学院。这个小小的创业团队热爱电影和技术,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在,他们正在尝试开发苹果手机应用程序。
他们的第一个尝试是一款名为“Ever”的应用,其功能是帮助用户创建协作故事专辑。尽管有着精美的设计,但它既不是原创的创意,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最后,这款应用失败了。他们努力了几个月,但现在是时候面对残酷的现实了:他们必须放弃该项目,重新开始。
为了寻找灵感,团队开始下载和分析很火的应用程序。Vine是一个6秒视频分享平台,几个月前刚刚上线,一夜之间就走红网络。Vine的试用版引起了轰动,据报道,推特网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甚至在这款应用正式发布前就斥资3000万美元收购了该公司。与此同时,照片墙也添加了15秒视频分享的功能。
随着这支小型团队继续研究Vine和其他短视频应用,他们发现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Vine和照片墙均使用方形框显示视频。考虑到苹果手机屏幕的垂直尺寸,他们认为视频自然也需要竖屏播放,把整个屏幕都利用起来。
他们制作了一个测试版本,来评估这个概念的效果。视频占满了整个屏幕,就不再有滚动的消息源,如何切换视频的问题随之出现。团队决定尝试使用向上滑这个动作。效果非常好。从一个视频切换到另一个视频,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和期待。人们永远不知道向上滑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视频。
2013年Vine的界面和徽标
早期,苹果手机的摄像头还很简单,但照片墙滤镜为苹果手机拍摄的普通照片增添了专业的感觉,四人团队非常喜欢。视频也可以有类似的功能吗?他们很快从音乐中找到了答案。在视频中添加音乐,和给图片添加滤镜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将专业生成的音乐与用户原创的视频融合在一起,可以立即为视频增添趣味,堪称一种快速简单的办法。
“音乐是创造力的催化剂。”格雷瓜尔在后来的采访中解释道,“拍摄有趣的视频很复杂,但如果给一个糟糕的视频配上音乐,它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起初,他们选择了一种设计序列,只有在视频拍摄完成后才能添加音乐。这与照片墙的功能差不多:必须先选好照片,才能加滤镜。后来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把这个想法反过来。用户可以先选择音乐,然后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拍摄视频。斯坦尼斯拉斯解释说:“这把你的摄像头变成了卡拉OK工具。”
更妙的是,该团队发现了一个开发者应用程序接口,允许他们访问iTunes上销售的所有音乐的30秒试听。这简直太棒了。他们可以访问大量的歌曲,包括iTunes的独家曲目。流行歌曲的试听正好从朗朗上口的高潮部分开始,真可谓完美到了极点。此外不能有更多要求了。
原型正在制作之中。在地下室,团队需要做出选择:如果视频占满了整个屏幕,那菜单和关于视频的信息放在哪里?答案是将其覆盖在顶部,而且只显示最低限度的信息,比如视频标题、创作者名称、“赞”和“分享”图标、所播放曲目的图标,以及一个创建新视频的大加号按钮。
应用Mindie上的一段视频,拍摄于2014年1月,一名穿着巴黎圣日耳曼队服的足球运动员顶着一个足球,视频中播放的歌曲是艺人德雷克的《最差行为》
2013年12月,Mindie联合创始人格雷瓜尔·昂里翁在巴黎互联网大会LeWeb上演示Mindie应用程序。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款应用是TikTok的前代产品
这几个年轻人用自己创造的功能去拍摄视频,意识到音乐比视觉效果更能增强体验,如此一来,视频就成了伴随歌曲的段子。歌曲本身就是话题标签,有助于配有音乐的内容被人发现。在评估开发成果的时候,团队一致认为他们叩开了成功之门。这款应用清新简约,以音乐为中心,显示竖屏短视频,与市场上现有的应用程序都不同。
然后,他们开始为自己的应用程序寻找合适的名字。“Mindie”这个名字是克莱门特想出来的,是“mainstream(主流)”和“indie(独立制作)”两个词的组合。最初,视频的长度被设定为7秒,比短视频市场领导者Vine的标准长了1秒,他们认为这对大多数音乐剪辑来说不够长。[1]2013年10月,Mindie悄然登陆苹果应用商店,只获得了少数几家科技行业媒体的关注[2]。但是,尽管获得的评论不多,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这个应用很有意思,能让你创建可分享的流行短视频。”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早期用户的反响非常好,团队所做的工作已经足够多,现在他们可以争取更多的资金了。一开始,他们想要吸引欧洲当地的投资者,然后,他们很快飞越大西洋,抵达纽约,最后来到了旧金山。到了1月,他们已经敲定了12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交易,准备收拾行囊离开巴黎,搬到阳光明媚的美丽加州。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道路注定要与世界另一端的中国的一小群企业家纠缠在一起。
注释:
[1]由于用户反馈,后来视频时间延长到了10秒。——作者注
[2]Product Hunt的创始人莱恩·胡佛和TechCrunch的资深作家罗曼·迪莱特都是Mindie的知名线上支持者。——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