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迎来成熟时机

中国市场迎来成熟时机

同样在上面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模式框架背景下,我们再来分析字节跳动成立不久后的中国市场竞争动态,可以发现今日头条的定位与其他主要平台有着本质的不同。

无论是电脑搜索还是移动搜索,坐拥高精技术和高品牌认知度的百度,无疑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领头羊。就像美国人平时会说“我来谷歌一下看看”,中国人也会把“百度”当成一个动词来使用。在利润丰厚的搜索引擎市场上,百度的地位无可撼动。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巨头”是微信,当时的微信采用了两种方式发布信息,一种是订阅模式的官方公众号,另一种是叫作“朋友圈”的新闻传送干路。

在方方面面,“朋友圈”都体现着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理念。在当时,他对内容推荐算法的态度往好了说是“将信将疑”,往坏了说那就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微信朋友圈才是人们进行真实交流的地方。在朋友圈中,用户联系人发布的内容都根据发布时间倒序呈现在屏幕上,他甚至还删除了对用户发布内容的照片审核功能。

相比之下,中国的另一家互联网巨头新浪微博,则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娱乐媒体上。他们奠定自己在短博客领域的优势地位,并不是通过研发最先进技术或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而是通过吸引大量明星和媒体加入平台。

2013年前后中国各平台使用的主要信息发布方式

微博根据用户订阅的账户对用户进行标记,并以此作为用户总体兴趣的指标,从而进行内容的推荐。但新浪并没有将这种还比较粗糙的推荐技术视为自己的核心业务驱动力,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平台管控,以及从公众人物身上榨取价值上,并将业务扩大到中国下层地区的广大用户群中。这个市场虽才刚刚冒尖,但拥有无限的潜力。把钱花在研发更好的内容推荐技术上,在新浪眼里的优先级并不高。

在那时,许多市场领先的综合新闻平台上,哪些内容需要突出展示仍然依赖于人工编辑人员来决定。当时,大多数智能手机新闻应用程序都是电脑应用程序的复制品。基于兴趣的内容渠道(如金融、生活方式、体育)的订阅量多少,与它能提供的个性化程度有关。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宏观环境中,竟然还存在着一片巨大的空白,今日头条有着充裕的发展空间。像所有拒绝张一鸣B轮投资的风险投资者一样,没有一家大型平台意识到内容推荐技术的重要性。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移动领域的“老大”微信也对这项技术持怀疑态度。

业界一致认为,即使推荐技术确实证明了其优越性,但这项技术也会很容易被复制。在已经如此拥挤、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想要活得长久且赚取利益,靠这项技术可撑不下去。

字节跳动即将证明,他们都错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