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我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甚至早在本书的写作思路构想出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支持我了,对此我深表谢意。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我知道,我并非总能让你们三位省心(“你能操心一点跟家里比较有关系的事情吗?”),你们发自内心地鼓励我实现我的梦想(尽管可能会给你们带来很多不便),我真的感激不尽。谢谢妈妈,谢谢您编辑一般的眼光、耐心和深情厚爱。谢谢爸爸,谢谢您作为充满期盼也急于挑战的学生,也作为充满智慧和爱心的灵魂。谢谢姐姐,谢谢你的活泼,你的慷慨,谢谢你一直让我没有脱离现实。
特别感谢西摩爷爷、珀尔奶奶和萨莉奶奶,你们无条件的爱激励着我,我多希望现在和你们分享。同样谢谢艾伦叔叔、雷爷爷和肯特一家,谢谢你们一直爱我、支持我。也感谢卡茨全家对我的爱和支持。贾斯汀,谢谢你在我不在的四年里,一直告诉我关于勇士队的一切。
我也想特别感谢那些接纳我进入他们生活的人。小叶和老李,你们俩好多次都给了我家的感觉。刘家,尤其是薇薇和霞,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全家都对我那么支持。谢谢欢欢,是你最早让我感受到手足之情。
当然,对所有允许我将他们写进本书的人,我都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尤其要谢谢贝拉、威廉、汤姆、黛比、乔伊和琚朝,能有你们这样的朋友,是我的幸运。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无数的人请我去他们家里,坐下和我谈天说地、吃吃喝喝,忍受着偶尔有个显眼的外人在周围晃来晃去的尴尬,也非常愿意向我展现他们的世界。如果不是他们的好心好意,我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来写作本书。这一点我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在写作方面,如果没有杰拉尔德·辛德尔,本书根本不可能出现:是他帮助我成为真正的作家。从构思到人物塑造,再到文字撰写,是你的目光和思想一直陪我走到终点。感谢伊丽莎白·卡普兰,是你给了我这个24岁的愣头青一个机会,我这个人空有热情和想法,却毫无经验。谢谢伊丽莎白·戴斯嘉德,以及圣马丁出版社的各位同人,这个机会也是你们给我的,同时还有你们的耐心和批评。也要感谢劳拉·阿珀森一直以来的支持。
感谢我在中国的家人黄忠良,是您给我取的中文名,让我在中国有了一个起点。感谢教父菲利普,是您给了我家一般的感觉,也给了我在香港的立足之地。感谢我的教父杰米,谢谢您对我的爱,以及您想象中充满挑战的未来。
我还想感谢伊莱、乔恩、达里亚和伊莉,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友谊。我知道,我并非总是那么好相与。也要感谢“成都生活”团队、可可以及“舞邦文化传播”团队。米莉、娜丽、帕迪、赖利、萨姆、史蒂夫、乔尼、罗克斯、戴维和阿里尔,我在香港时,多亏了你们的友谊和好奇。康纳,我希望本书能体现你的探索精神和搭桥精神。
有很多人在我生命中不同时候出现,给了我指引:特别感谢奇普·贝尔德、约翰·茨威格、吉姆·埃尔姆斯、艾莫里·洛文斯、罗伯特·迪伦施耐德以及琼·阿瓦利亚诺。特别是罗伯特·迪伦施耐德,是他看到了我的潜力,在我回到美国时给了我立足之地,也给了我平台,让我能开始弥合中美之间的鸿沟。
感谢马修、杰西卡和厄普丘奇一家,谢谢你们的慷慨,你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总是那么振奋人心。
本人三生有幸,能有一群杰出的教授和老师让我认识了中国,也谢谢他们的著作。感谢蒙塔斯教授和彼得·昂教授的指导,你们对我的支持远远超过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职责范围。谢谢刘禾教授,是您将我引入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奇妙世界。谢谢马奎尔夫人、朗夫人、基尔马丁夫人、西蒙斯先生和其他老师,是你们教会我热爱交流,热爱读书。感谢安妮·伦道夫,是你鼓励我不停地写写写。
杰克逊和比尔,谢谢你们证明了外国人也能学好中文,即使你们未必知道,你们确实是我的榜样。
对史密斯一家,我要致以最大的谢意,和一个大大的拥抱:尼克和埃伦一直在包容我、鼓励我;还有琼、布莱恩·本、杰克、莱西、安迪、肖恩、斯科蒂和查理。写一本书似乎太困难,这时候是你们给了我支持、鼓励和珍贵的友谊。
谢谢签证代办员郭先生,那一次他没有拒绝我来到这个国家,你确实没必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