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形而上学

十二、形而上学

笛卡尔的疑问关系到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叫做“形而上学”。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马哲的时候,课本给我们的解释是“形而上学就是孤立地、一成不变地看待问题”。在课本上,“形而上学”被当成一个贬义词,说谁是形而上学,那一定是在骂他呢。

我觉得课本这样做不太好。你听说过哪个学科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宣称说:我们这个学科就是立志要僵化地、孤立地研究问题……那我们不就是吃饱了撑的嘛。

课本里给形而上学下定义,就好像学校里调皮的孩子专拿别人的缺点起外号一样。明明人家也是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但用外号叫就成了“爱哭鬼”、“小胖墩儿”。我们的课本给形而上学找的这个缺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么成天叫人家也不合适呀。

那么形而上学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

无论是原文还是中文翻译,它的字面意思都差不多,指的是“超脱于物理世界之上的道理”。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形而上学就像笛卡尔希望的那样,寻找到一个能高于客观世界,能统领一切事物的真理。

形而上学的任务,大致上相当于回答“什么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什么知识是真实可靠的”这类问题。

比如笛卡尔的怀疑,怀疑的就是“我们身外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吗”,人们要解答笛卡尔的这个怀疑论,也就是在研究形而上学的问题。

您可能还有点糊涂,觉得还不太明白形而上学是怎么回事儿,到底有什么重要的。这没关系,因为接下来我们将会用很大的篇幅讨论形而上学。到后来我们会发现,即便我们关心的是“人生如何才能拥有幸福”之类非常具体的、个人化的问题,我们也必须先回答形而上学的问题。

现在您先别着急,随便了解个大概意思就行了。

关于“什么事物是真实存在的”的问题,在哲学里又称作“本体论”。不过我们这本书里不会涉及这个术语。

“我们哪些知识是真实可信的”的问题,在哲学里又称作“认识论”。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