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名著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58

58

我离开塔希提的时候到了。按照岛上的好客习俗,我偶然结识的那些人送给我很多礼物——用椰子树叶编的篮子,用露兜草编的垫子、扇子等;蒂阿瑞送给我三颗小珍珠,和她用一双胖手做的三罐番石榴酱。一艘从惠灵顿开往旧金山的邮务轮船途经塔希提时停留了二十四个小时,当轮船鸣起汽笛,召唤旅客上船时,蒂阿瑞把我搂进她那宽大的胸膛里,我仿佛陷入了波浪起伏的海洋,她还把红唇贴到我的嘴唇上。她的眼里闪着泪花。我们的轮船冒着蒸汽,缓缓地驶出潟湖,小心谨慎地穿过珊瑚礁的豁口,驶进汪洋大海。这时,我突然感到忧郁。微风吹过,仍带来陆地上的宜人气息。塔希提岛已经很远了,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它。我生命史的这一章已经翻过去了,我觉得自己离不可避免的死亡又近了一点。

大约一个月之后,我来到了伦敦;我安排好几件需要立即处理的事情之后,就给斯特里克兰太太写了一封信,我想她也许愿意听听我了解到的她丈夫最后几年的情况。我从大战尚未开始前就没见过她了,只得从电话簿上找她的地址。她定了会面的时间,我如期赴约,她现在住在坎普登山[180]一所整齐的小房子里。这时她快六十岁了,但保养得很好,谁都以为她还不到五十岁。她的脸较瘦,没有多少皱纹,是那种优雅地变老的女人的脸,令你认为她年轻时的样子比实际上的要漂亮得多。她的头发还不太白,梳理得恰到好处,她的黑色长袍很合时尚。我记得曾听说她的姐姐麦克安德鲁太太比她的姐夫晚去世两年,给斯特里克兰太太留下了一笔钱;从这所房子和给我开门的衣着整洁的女仆来判断,那笔钱足以让这位寡妇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

我被请进客厅后,发现斯特里克兰太太已有一个客人。当我弄清楚他是谁时,我猜想斯特里克兰太太让我在这个时间来并非没有目的。那位客人叫范·布舍·泰勒,是美国人,斯特里克兰太太给我详细介绍他的情况,并对他嫣然一笑,表示歉意。

“你要知道,我们英国人是那么孤陋寡闻。如果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你一定要原谅我。”然后她转向我,“范·布舍·泰勒先生是著名的美国评论家。如果你从来没读过他的著作,那么你受的教育有所欠缺,应当感到羞愧,你必须立刻补上这一课。他正在写有关亲爱的查理的文章,他来问我是否能帮忙。”

范·布舍·泰勒先生是个很瘦的男人,他的头很大,已经秃顶,颧骨突出,泛着亮光。在半圆的大头顶下面,他那皱纹很深的发黄的脸显得很小。他很安静,格外有礼貌。他说话有新英格兰地区的口音,他的举止有些冷漠刻板。这让我问自己,他到底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事。斯特里克兰太太在提到她丈夫的名字时语气温柔,我觉得有点好笑。在他们两人谈话时,我打量了一下我们坐在其中的这间屋子。斯特里克兰太太真是与时俱进。这里没有了莫里斯式壁纸,没有了古朴的印花装饰布,墙上也没有了她曾用来装点阿什利花园旧居客厅的阿伦德尔[181]风景图片。现在这间客厅充满奇幻的绚丽色彩。我怀疑,她是否知道,她为了追求时尚而采用的那些多重色调,来源于一个居住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贫穷画家的梦想。她本人给了我答案。

“你这些靠垫多漂亮啊。”范·布舍·泰勒说。

“你喜欢吗?”她笑着说,“你要知道,是巴克斯特[182]设计的。”

然而墙上挂的是几幅斯特里克兰的最优秀画作的彩色复制品,是一个柏林出版商的创新产品。

“你在看我的画吧,”她说,眼睛跟随着我的目光,“当然啦,这些画的原作我弄不到,可是有了这些也很欣慰了。是那个出版商派人送来的。这些画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安慰。”

“每天看着这些画,一定很快乐吧。”范·布舍·泰勒先生说。

“是啊,他们的装饰效果是那么好。”

“这正是我的一个最深刻的信念,”范·布舍·泰勒说,“伟大的艺术总是有装饰性的。”

他们的目光停留在一个正在给婴儿喂奶的裸体女人身上,那女人身旁跪着一个姑娘,正伸出手递过去一朵花,而那婴儿却无动于衷。有一个满脸皱纹、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妇人在一边看着他们。这是斯特里克兰版的“圣家族”[183]油画。我这样猜测,是因为画中的人物都是住在斯特里克兰在塔拉沃上边的山沟里的家里的人,那个裸体女人是爱塔,那个婴儿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我问自己,斯特里克兰太太对这些事是否有所耳闻呢?

谈话继续进行,我对凡·布舍·泰勒的圆通感到惊奇,他回避了所有可能令人感到一丝尴尬的话题;我对斯特里克兰太太的狡黠也感到惊奇,她虽然没说一句假话,但暗示出了她和先夫的关系一直很完美的假象。范·布舍·泰勒先生终于站起来要走了。他握住女主人的手,说了一番感谢的话,虽很文雅,但也许有些过分造作。说完后他便离开了我们。

“我希望他没让你厌烦,”房门在他身后关上时,斯特里克兰太太说,“当然啦,这种事有时很讨厌,可是我觉得我绝对应该向人们提供我所了解的查理的情况。作为一个天才艺术家的遗孀,我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她用一双讨人喜欢的眼睛看着我,这双眼睛仍像二十多年前那样真诚,那样善解人意。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愚弄我。

“当然啦,你已经放弃了你的生意吧?”我说。

“啊,是啊,”她傲慢地回答,“我经营那个打字所是出于爱好,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我的孩子们劝我把它卖掉。他们认为我在透支我的精力。”

我看得出来,斯特里克兰太太已经忘记她曾干过自谋生计那么屈尊的事。她有好女人的真正本性,认为只有依赖别人的钱财生活才是真正体面的。

“他们都在这儿呢,”她说,“我想他们愿意听你讲他们父亲的情况。你记得罗伯特吧,对不对?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他已经被推荐并即将获得军功十字勋章。”

她走到门旁召唤他们。一个很高的男人进来了,他穿着卡其制服,佩戴着牧师的硬领,长得很英俊,有些粗壮,但他的眼睛很真诚,还是我记忆中他小时候的样子。他的妹妹跟在他后面。她一定跟我最初见到的她的母亲年龄相仿,而且长得很像她。她同样给人这样的印象:她年轻时长得一定比实际长相更漂亮。

“我猜你一点都认不出他们了,”斯特里克兰太太骄傲地笑着说,“我的女儿现在是罗纳德森太太了。她的丈夫是炮兵部队的少校。”

“他是从一流的士兵被提拔起来的,你知道吗,”罗纳德森太太愉快地说,“所以他现在只是少校。”

我还记得很久以前我就预言她会嫁给一个军人。那是必然的。她具备当军人的妻子的一切品德。她虽然很和气,富于感情,但无法掩盖内心的信念:自己与众不同。罗伯特很轻松愉快。

“真是幸运,你这次来,我正好在伦敦,”他说,“我只有三天假期。”

“他还急着回去。”他母亲说。

“是啊,我可以承认,我在前线过得很好。我交了很多好朋友。那是一流的生活。当然啦,战争是可怕的,所有与它相关的事都是可怕的;可是战争确实让人表现出了最优秀的品质,这是不可否认的。”

随后我给他们讲了我所了解到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的情况。我认为没必要谈爱塔和她生的孩子,其他情况我都尽可能准确地讲了。我讲到他的惨死时,停了下来。有一两分钟,我们都没有说话。然后罗伯特·斯特里克兰也划了一根火柴,点了一支香烟。

“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研磨得格外细腻。”[184]他说,有些故作庄重的样子。

斯特里克兰太太和罗纳德森太太都低下了头,脸上现出虔诚的表情,我相信这说明她们认为这句话引自《圣经》。说实在的,我相信罗伯特·斯特里克兰也并非没有她们这种错觉。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爱塔给斯特里克兰生的儿子。据说他是个快乐无忧的青年。我可以想象他在一艘双桅帆船上干活,只穿着一条粗布工装裤;夜晚时分,帆船在微风推动下轻松地前行,水手们都聚集在上甲板上,船长和押运员坐在躺椅上抽着烟斗,这时,我看见他跟另一个小伙子一起跳舞,和着手风琴奏出的喑哑乐曲,跳得很疯狂。他们的头上是深蓝的天空,还有星星,他们的周围是浩瀚苍茫的太平洋。

一句《圣经》引语来到我的嘴边,但我管住了自己的嘴,因为我知道牧师认为俗教徒侵入他们的领域是亵渎上帝的行为。我的亨利叔叔在惠特斯特布尔[185]当了二十七年牧师,每逢这种场合他总是说,魔鬼总可以引用《圣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还记得以前用一先令[186]硬币就能买到十三只本地产大牡蛎的日子。

[1] 委拉斯开兹(1599—1660),17世纪西班牙的主要画家,被认为是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2] 格列柯(1541—1614),祖籍希腊开平岛,生于威尼斯共和国的克里特岛,后来成为西班牙最伟大和最独特的画家之一。

[3] 《一个现代艺术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画作点评》,爱尔兰皇家学院会员爱德华·莱格特著,马丁·塞克尔出版社,1917年版。——作者原注

[4] 蒙马特高地,法国巴黎的一个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曾有多国艺术家在此聚居。

[5] 《卡尔·斯特里克兰:生平与作品》,胡戈·魏特布雷希特-罗特霍尔兹博士著,莱比锡:施温格尔与哈尼施出版社,1914年版。(德语中的“卡尔”相当于英语中的“查尔斯”)——作者原注

[6] 瓦尔特·雷利爵士(约1552—1618),英国政治家、探险家、诗人。

[7] 童贞女王,指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

[8] 《斯特里克兰:其人及画作》,画家的儿子罗伯特·斯特里克兰著,海因曼出版社,1913年版。——作者原注

[9] 克里斯蒂拍卖行的目录中对这幅画的描述如下:一个裸体女人(社会群岛原住民)躺在地上,旁边是一条小河。背景是热带风景,有棕榈树、香蕉树等。画幅长60英寸,宽48英寸。——作者原注

[10] 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莎士比亚戏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男女主人公。

[11] 提比略(公元前42—公元37),古代罗马第二代皇帝。

[12] 乔治五世国王(1865—1936),英国国王,1910年至1936年在位。

[13] 神秘主义者,以神秘主义为宗教信仰,认为人与神或与超自然界之间可以直接交往,并可从这种交往中领悟到宇宙的秘密。

[14] 原文为葡萄牙语。指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异端裁判所对异教徒进行宣判并执行火刑的仪式。

[15] 克朗,旧时英国硬币,价值5先令(相当于现在的25便士)。

[16] 塔希提岛(又译为大溪地岛),太平洋中南部社会群岛中向风群岛的最大岛屿。居民以波利尼西亚人为主,亦有法国人等。

[17] 尼尼微城,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亚述的首都(约公元前700—公元前612),位于底格里斯河东岸。《圣经》中多次提及。

[18] 福音书,指《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或《约翰福音》。

[19] 乔治·克拉布(1754—1632),英国诗人、外科医生、教士。

[20] 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英国诗人,以幽默和才智闻名。

[21]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22] 华兹华斯(1770—1850),最负盛名的英国诗人之一,与柯尔律治共同开创了英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运动”。

[23] 柯尔律治(1772—183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4] 雪莱(1797—1851),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诗人之一。

[25] 罗热(1779—1869),英国辞书编撰家。他编写的《罗氏同义词词典》是一本广受欢迎的工具书,于1852年问世,此后定期修订出版至今。

[26] 切尔西、布卢姆斯伯里、汉普斯特德、诺廷山门、高街、肯辛顿,均为伦敦市内的地名。切尔西区在泰晤士河北岸,19世纪和20世纪初有许多艺术家聚居于此,有艺术区之称。布卢姆斯伯里为20世纪初一些英国作家和艺术家的聚居地。汉普斯特德为伦敦北部一个高级住宅区,有许多作家和音乐家在此居住。

[27] 波希米亚社群,此处指聚居伦敦的那些追求非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创作方法的作家和艺术家群体。“波希米亚”原指捷克的波希米亚省,19世纪以来也指任何可以便宜地生活和工作,而且可以不依传统行事的地方,一个远离体面社会的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的社区。

[28] “艺术印花布料”,似指著名的“利伯蒂艺术印花布料”,由英国利伯蒂公司于1892年首次推出,并畅销至今。

[29] 锅底下烧荆棘的爆声,此典故出自《圣经·旧约全书》的《传道书》第7章第6节:“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

[30] 惠斯勒(1834—1903),美国画家,1859年后主要居住在英国伦敦。

[31] 威廉·莫里斯(1834—1896),英国设计师、画家、诗人、实业家和社会主义者。主要以其家具和居室装潢设计而闻名。

[32] 代尔夫特蓝陶器,17世纪早期首先在荷兰代尔夫特生产的一种锡釉陶器。后来此技术传到英国,英国也生产这种陶器。

[33] 柴尼道,伦敦切尔西区的一条历史街道,曾有很多作家和艺术家在此居住。

[34] 穆迪图书馆,由英国出版家穆迪(1818—1890)于1852年建立。

[35] 拉格比公学,一所男女兼收的寄宿学校,位于英格兰沃里克郡的拉格比镇,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学之一。

[36] 查理,系查尔斯的昵称。

[37] 伊斯特本,英国英格兰东苏塞克斯郡一区(自治市),濒临英吉利海峡。

[38] 原文为法语。

[39] 原文为法语。

[40] 原文为法语。

[41] 原文为法语。

[42] 原文为法语。

[43]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以对人类经验的现实主义描写著称。

[44] 编外助理神甫协会(Additional Curates Society),1837年成立于英格兰,创始人为英国酒商、慈善家、非神职人员乔舒亚·沃森(1771—1855),其宗旨是捐助贫困教区,为助理神甫提供资助。

[45] 原文为法语。

[46] 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在专著《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出了“道德律令”。

[47] 原文为法语。

[48] 西班牙广场,位于意大利罗马市。“阶梯”指从广场通往三一教堂的137级阶梯,人称“西班牙阶梯”。贝尔尼尼(1598—1680),意大利雕塑家、建筑设计家、戏剧家和画家,创立巴洛克雕刻艺术风格并加以充分发展。

[49] “如画”风格(the picturesque),又称“风景如画”风格,系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西方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一种风格,其特点为“复杂而古怪、多变而不规则、丰富而有力、富于生机活力”。

[50] 坎帕尼亚,意大利首都罗马周边的低洼地带。18、19世纪时,曾有许多画家来此描绘其美丽的乡村风光。

[51] 美第奇别墅,又译“梅迪契别墅”,意大利罗马市的一组建筑群,风格主义建筑的重要范例,由斐迪南一世·德·美第奇建立。1801年由拿破仑收购,1803年起成为法国艺术学院在罗马的总部,也供获得“罗马大奖”的艺术家使用。

[52] 原文为法语。“巧克力糖盒”比喻绘画作品过于完美而有些失真,像巧克力糖盒上的画一样。

[53] 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坚定不移的鼓吹者。

[54] 马奈(1832—1883),19世纪法国重要画家,成功地完成了从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到印象主义的过渡。

[55]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刻家、画家、建筑设计家和诗人。

[56] 蒙马特高地,法国巴黎市北部一座130米高的小山,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有许多欧洲艺术家在此居住,其中不乏著名艺术家。

[57] 鲁本斯(1577—1640),佛兰德著名画家,在巴洛克艺术宏伟壮观、雄浑富丽的多种风格中,鲁本斯的绘画是其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不仅是激情澎湃、丰富多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和重要的外交家。

[58] 夏尔丹(1699—1779),法国画家,擅长表现静物和家庭生活场景,以朴素的风格著称。

[59] 原文为法语。

[60] 原文为法语。

[61] 柯罗(1796—1875),法国19世纪风景画家。

[62] 原文为法语。

[63] 萨梯,希腊神话中的小林神,具人形而有羊的尾、耳、角等,性嗜嬉戏,好色。

[64] 卢森堡公园,巴黎市第二大公园。

[65] 罗浮宫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和艺术品陈列馆,设于巴黎一座建于12世纪的宫邸内,是世界上收藏绘画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66] 原文为法语。

[67] 原文为法语。

[68] 原文为法语。

[69] 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盛期将意大利艺术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杰出人物之一。

[70] 安格尔(1780—1867),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领导人。

[71] 德拉克罗瓦(1798—1863),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

[72] 这幅画原为里尔市一个富裕的工厂主所有,他在德国人到来之前逃离了里尔。此画现收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家博物馆。瑞典人善于玩这种浑水摸鱼的小把戏。——作者原注

[73] 原文为法语。

[74] 相当于40摄氏度。

[75] 法翁(Faun),罗马神话中的农牧神,具人形,但有羊的耳、角、腿、尾。

[76] 玛息阿(Marsyas),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传奇人物。据说他找到了雅典娜女神发明的双管芦笛并吹奏熟练后,竟同演奏竖琴的太阳神阿波罗比赛。缪斯女神判断阿波罗获胜,于是阿波罗把玛息阿绑到树上,剥去了他的皮。

[77] 马拉梅(1842—1898),法国象征派诗人、理论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人物。

[78] 加博里欧(1832—1873),法国小说家,被誉为“侦探小说之父”。

[79] 拉丁区,巴黎市内最古老的文化区和住宅区之一。

[80] 林泽仙女(Nymph),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居于山林水泽中的仙女。

[81] 迈那德(Maenad),希腊神话中酒神的女祭司,又称“迈那德狂女”。

[82] 托比·培尔契爵士,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中的人物。

[83] 此成语意为:自作自受,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84] 布列塔尼,法国西北部一半岛地区。

[85] 圣加尔米耶,法国卢瓦省的一个市镇。

[86] 皮克牌(piquet),一种纸牌游戏,常由两人用三十二张牌对玩。

[87] 夏尔丹(1699—1779),法国画家,《饭前的祈祷》(Benedicite)是他的一幅名作。

[88] 米洛的维纳斯(Venus of Milo),系著名古希腊大理石雕像,做于约公元前150年,公元1820年在米洛斯岛被发现,现藏于巴黎罗浮宫。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

[89] 美第奇的维纳斯(Venus of Medici),希腊式大理石阿佛洛狄忒(即维纳斯)雕像,是公元前1世纪一座希腊青铜雕像的复制品,最早由美第奇家族收藏。从1677年起一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展出。

[90] 代尔夫特陶器(delft),17世纪早期首先在荷兰代尔夫特城生产的一种白釉蓝彩陶器。

[91] 路易十五(1710—1774),法国国王。

[92] 神秘主义,一门融修行术与秘传知识为一体的学科,是上升到最高水平的个人宗教,起源于印度。

[93] 奥利弗(Oliver),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约公元1100年)中的人物。这部史诗描述发生在公元778年的龙塞沃战役。主人公罗兰(Roland)是个勇敢、鲁莽、倔强的武士;奥利弗(又称奥利维埃)是罗兰的好友,也是个勇敢的武士,但处事比较小心谨慎。正如诗中所言:“罗兰勇敢,奥利维埃智慧;两个人都十分英勇无畏。”

[94] 伊阿古(Iago),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中的反面人物。

[95] 苔丝狄蒙娜(Desdemona),《奥瑟罗》中主人公奥瑟罗的妻子。

[96] 西斯莱(1839—1899),法国画家,印象派创始人之一。

[97] 德加(1834—1917),法国表现人物动态的绘画大师,西方艺术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素描画家之一。

[98] 安格尔(1780—1867),法国画家,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领导人。

[99] 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法国巴黎大都会地区内的一个市镇。

[100] 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巨神,他是善用诈术的神,也是火神。由于他盗取天火送到人间,主神宙斯用链子把他锁在一块岩石上,并让一只恶鹰啄食他那不断生长的肝脏。

[101] 金镑,旧时英国金币,面值一英镑。

[102] 兰特里夫人(1853—1927),英国著名女演员。

[103] 玛丽·安德森(1859—1940),美国女演员,以美貌著称。

[104] 此典故来自《圣经·创世记》第32章。雅各与上帝的天使搏斗,最后天使承认他取得了胜利,并为他祈祷。

[105] 那不勒斯湾,地中海第勒尼安海的半圆形小海湾,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的西南面。

[106] 提香(1488—156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

[107] 底比斯(Thebes),古埃及帝国的首都,位于埃及南部的尼罗河畔。

[108] 塞尚(1839—1906),法国画家,伟大的后印象派画家之一,对20世纪绘画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109] 凡·高(1857—1890),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对20世纪的表现主义艺术有很大影响。

[110] 温特哈尔特(1805—1873),德国油画家、石板画家,以创作具有浪漫风格的宫廷肖像画著称。

[111] 伦勃朗(1606—1669),荷兰伟大画家。

[112] 老布鲁盖尔(即彼得·布鲁盖尔,1525—1569),16世纪最伟大的佛兰德斯画家,以创作农民生活画和风景画著称。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是画家。

[113] 莫雷阿岛(Murea,即Moorea),太平洋中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火山岛,是社会群岛中向风群岛的第二大岛。

[114] “圣杯”传说,中世纪西欧的一个传说。耶稣把自己在“最后的晚餐”中用过的杯子给了养父圣若瑟。耶稣遇难时,圣若瑟曾用此杯接过耶稣的鲜血。圣若瑟把圣杯带到英国,放在一个城堡里,由其后人看管。后来圣杯下落不明,使得许多武士踏上寻找圣杯的旅程。

[115] 惠灵顿(Wellington),新西兰首都。

[116] 蒙塞拉特岛(Montserrat),加勒比海小安第列斯群岛北部岛屿,英国殖民地之一。

[117] 波利尼西亚人,南太平洋上夏威夷、新西兰以及复活节岛之间诸岛屿上的原居民。

[118] 帕皮提,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首府,在塔希提岛西北岸。

[119] 达哥人,系英国人对意大利人或西班牙人及其后裔的鄙称。

[120] 卡那卡人,波利尼西亚人的别称,特指从太平洋诸岛到英国殖民地干活的工人。

[121] 邦巴辛绸,又称邦巴辛毛葛,一种用经毛纬丝织成的平纹或斜纹纺织品,通常为黑色,常用于制作丧服。

[122] 萨摩亚群岛(Samoa),位于南太平洋中,在夏威夷以南3450公里处。

[123] 纽卡斯尔(Newcastle),英国英格兰的港口城市,曾是英国主要的煤港。

[124] 马达加斯加,印度洋西部岛国,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

[125] 好望角,非洲西南端的岬角,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

[126] “福地”(Cockaigne),一个想象中的国度,在中世纪欧洲传说中尤其著名。据说“福地”人过着富裕和安逸的生活。

[127] 查理,系查尔斯的昵称。

[128] “半岛东方轮船公司”,俗称“铁行轮船公司”或“大英轮船公司”,简称P&O,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航运公司,成立于1837年。

[129]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

[130] 包莫图群岛(Paumotus),即土阿莫土群岛(Tuamotu Archipelago),太平洋中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岛群。由60多个环礁和众多珊瑚礁组成。

[131] 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太平洋中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个火山岛簇。

[132] 半岛,指塔希提岛的一部分,又称塔亚拉普半岛。

[133]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134] “哈伯德老妈妈”式连衣裙,一种带高领的宽松长连衣裙,以英国18世纪童谣《哈伯德老妈妈》中的人物命名。

[135] 蒂阿瑞花,栀子花的一种,为塔希提的国花。

[136] 黎凡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地中海东部诸国的通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托管地叙利亚和黎巴嫩名为黎凡特国家。

[137] 亚历山大(Alexandria),埃及主要海港城市,濒临地中海。

[138] 贝洛托(1720—1780),意大利威尼斯画派风景画家,以精心绘制意大利中部及东欧城市风景闻名。

[139] 佐法尼(1733—1810),英国画家,皇家美术学院(1768年建)奠基人,擅长描绘人物众多场面的风俗画。

[140] 原文为法语。

[141] 原文为法语。

[142] 原文为塔希提语,又译为“沙滩布”或“沙滩裙”,是塔希提男女岛民都穿的一种缠腰裙子,由印有图案的长方形棉布做成。

[143] 原文为法语。

[144] 原文为法语。

[145] 原文为法语。

[146] 原文为法语。

[147] 伊甸园,《旧约·创世记》中,上帝给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创造的乐园。

[148] 原文为法语。

[149] 原文为法语。

[150] 原文为法语。

[151] 原文为法语。

[152] 原文为法语。

[153] 原文为: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系英语成语,比喻“用非所长者”或“与社会格格不入者”。“圆孔方木”或“圆凿方枘”为汉语成语,意为“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比喻两者不能投合。两个成语基本契合。

[154] 布列塔尼,法国西北部一地区。

[155] 坎佩尔,法国布列塔尼大区菲尼斯泰尔省的省会和港口。

[156] 原文为法语。

[157] 原文为法语。

[158] 原文为法语。

[159] 原文为法语。

[160] 原文为法语。

[161] 原文为法语。

[162] 原文为法语。

[163] 原文为法语。

[164] 原文为法语。

[165] 原文为法语。

[166] 原文为法语。

[167] 原文为法语。

[168] 原文为法语。

[169] 原文为法语。

[170] 福斯塔夫,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人物,一个肥胖、诙谐、爱夸口的爵士。

[171] 原文为法语。

[172] “崇高”(the sublime),西方美学名词,其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给人以惊心动魄、激奋昂扬的审美感受,让人产生景仰、敬畏、赞叹的情怀。

[173] 原文为法语。

[174] 亥里俄嘉巴鲁斯(约205—222),罗马皇帝,以具有怪癖著称。

[175] 赫斯珀里得斯三姐妹(Hesperides),希腊神话中的林泽仙女,负责看守该亚送给赫拉的金苹果。

[176] 原文为法语。

[177] 原文为法语。

[178] 原文为法语。

[179] 原文为法语。

[180] 坎普登山(Campton Hill),伦敦西部一地势较高的区域。

[181] 阿伦德尔(Arundel),英国南部一小镇。

[182] 巴克斯特(1866—1924),俄国艺术家,对舞台剧的服装和布景设计进行了革新。

[183] “圣家族”是基督教对耶稣、圣母玛利亚和约瑟的合称,有时也指耶稣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组合。“圣家族”是西方艺术的一个传统题材,常见于教会建筑的内部装饰和绘画、雕塑等陈设艺术品。此处叙述者的话颇有幽默意味。

[184] 此引语似出自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1807—1882)翻译的17世纪德国讽刺诗人洛高(1604—1655)的诗《报应》,相关诗句如下:“虽然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研磨得格外细腻;虽然上帝站着耐心地等待,但精确地研磨一切。”实际上,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希腊哲学家、怀疑论者塞克杜斯·恩皮里柯(约160—210)的著作《驳数学家》。

[185] 惠特斯特布尔,英格兰肯特郡一镇,以盛产牡蛎闻名。

[186] 先令,英国1971年前的货币单位,相当于十二便士,即二十分之一英镑。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