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医目了然

第六章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家庭医生

第六章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家庭医生

感冒 发热 咳嗽 胃病 便秘

医案故事始终是“懒兔子”微信公众号里最受大家欢迎的部分,因为这些医案都来自普通的中医自学者。看看人家是怎么辨证和用药的,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每篇医案后面都附带了用药分析,方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药品的功效和适用范围。

一、新手妈妈治疗宝宝感冒发烧

兔子不懒:

小丸子,3岁女宝,深圳,于4月11日上午和往常一样正常吃过早饭:半截玉米,大半个煎蛋,一小块馒头,两口菜,小碗稀饭。我9点左右感觉女儿不太对劲,10点半她开始发热。舌苔淡白,但有小红点,没有鼻涕,开始睡觉。

到了中午,她的体温突破39℃。12点多,小丸子醒了后,闹着哭着直喊头疼!由于原因不明,所以没处理,赶紧给她爸爸打电话,让他请假回来。

问了她爸爸才知道,我早上做饭期间,爸爸锻炼完嫌热,在客厅开了空调。小丸子早上睡醒后,从床上下来直接去了客厅。深圳这几天又热,一觉醒来,总是有点细汗,吹了四五分钟后爸爸觉得不合适,才关了空调。他也没跟我说,导致我没有早点采取相应措施,让孩子发展为了高热。

这时已经快下午1点了,烧到39℃,这边离医院远不说,去了肯定也是服用布洛芬和挂吊瓶。我想起罗大伦老师曾说的石膏粳米粥退热,所以让丸子爸熬了石膏粳米粥。

又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女儿喝石膏粳米汤半小时后,热退了一些。从39.9℃退到39.2℃。这一段时间,只要孩子哭闹就一身汗。

之后,我开始给孩子进行推拿。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耳后高骨;按风池,补肺经、脾经;清天河水,推六腑。对了,还用吹风机吹了吹大椎。

能使的本事我都使上了。这一天,孩子多数时候在睡觉,喝完石膏粳米汤,基本上就没喊过头疼。中间有几次脚凉,我都想办法给弄热了,要么泡脚,要么不停地搓。

因为孩子不好好喝粥,所以降温速度一般。到晚上临睡觉的时候,她拉便便了,也尿了,我这下才松了口气。夜间,我又给孩子推拿了两三次,然后一直用温水擦。孩子最高烧到40℃,一整夜就是这么过的。

4月12日,孩子烧未全退,头上一直未出汗,担心中,上午的体温38.5~38.7℃,下午在38.5℃以下。所以孩子上午喝了一次石膏粳米汤,下午到晚上我就只推拿了,还是那几个穴位。

4月13日,早上7点半多,孩子出了一头汗,体温为37.2℃,但是出现咳嗽症状了,有点流清鼻涕,声音有点沙哑。从13日开始,我给孩子喝怀山药水,其间对搓肺俞、膻中,分推肩胛骨,上捏脊,开天门,推坎宫、太阳穴、迎香穴,揉风池,没咋注意孩子的舌苔。13日晚上,孩子咳嗽严重,有一阵子咳得我都睡不着觉,继续给孩子对搓肺俞、膻中等。

4月14日,白天,我还用上了陈姥姥的拍咳手法。晚上,孩子的咳嗽好了。

4月15日,孩子开始拉肚子,基本上午次数多,4~5次,每次都拉稀的,继续喝怀山药水。我白天继续给孩子捏脊,晚上按摩腹。

又过了三天,孩子彻底正常了。

很庆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在场,否则,肯定都是各种黑着脸让我往医院带。没有老人家的絮絮叨叨和指责压力,自己应对起来还算好。以后,我要跟着兔子好好学中医,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家庭医生,让家人从此远离病痛伤害!

首先肯定一下这位妈妈,能坚持用中医的推拿和食疗方法治好孩子的感冒发烧及咳嗽,真的很了不起。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这个案子,从孩子有症状到最后痊愈,总共用了8天的时间,不算短了。按摩我不懂,所以不讨论对错,单就用药方面来说说我的想法。

一开始,当家长确认孩子是吹了冷风而导致的感冒时,可以根据高烧、无汗、舌苔白等症状及时选用感冒药。

可以选用的风寒感冒药有: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防风通圣丸、黄连上清片。

上面这四种中成药都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有发烧、恶寒、无汗、头痛、咳嗽、舌苔白、脉浮。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用药技巧,发烧期间,每4小时给药一次,直到烧退后,再恢复正常次数。

比如,风寒感冒颗粒,孩子一般一次服用一包,那就每4小时给药一次,一定要让药力持续。

尤其是在发烧期间,千万不要因为用了一次药后烧没退,就立刻换药。只要辨证方向准确,具体方药并不拘泥,关键是持续给药。

另外,有经验的中医在治疗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喜欢同时配伍消积导滞、畅通中焦的药。比如,除服用感冒药外,同时服用焦三仙

这样治疗感冒的效果更是迅捷。除了焦三仙以外,保和丸、大山楂丸都是很好的选择,推荐各位妈妈尝试。

煮怀山药水确实是很好的食疗办法,但是现在很难买到正宗的怀山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吃宣肺散寒的止咳药,比如风寒止咳颗粒、通宣理肺丸等。

还有一个做法我不是很赞同,就是用吹风机吹大椎穴。我也看过有些医家会推荐这种方法散寒,但是风邪为六淫之首,即使是吹热风,对于感冒的人来说,也并不是好事。这个方法是否妥当,还值得商榷。

二、川芎茶调丸,居家旅行必备

懒兔子:

你好!分享一个自我感觉还不错的用药经验,希望能对其他人有所帮助。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9岁的女儿突然说头疼,两侧太阳穴附近疼。我这才意识到,她下午在客厅看电视时距离风扇太近,估计是吹到风,感冒了。我感觉问题不大,就让她躺下休息一会儿。

后来,我外出散步时,突然想起一个中医朋友推荐过的川芎茶调丸,擅治风邪外袭所致的头疼。我便径直走到附近的一家药房,买了一盒川芎茶调丸,才8.4元。

回家后我才知道,前后不到半小时,女儿的症状就严重起来了,胸闷、难受、想吐,正趴在床边呕吐呢,幸好还没吐出来。

我赶紧泡了一杯铁观音,因为这个药的特点就是要用清茶送服,而一般的药物是忌茶的。按成人用量的一半,我喂她吃了4粒。

女儿说,药物下肚,就感觉气往下行,不再难受,也不想呕吐了。她躺下一会儿就睡着了,一夜无事,次日早上起来,又是一个活活泼泼的小姑娘了。

这一次,我不得不对川芎茶调丸刮目相看了,到底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速效之功!谁说中药见效慢呢?自此以后,川芎茶调丸就成了我居家旅行之必备药物了,多次将女儿的感冒症状扼杀于萌芽状态。

其中最惊险的一次经历是有一年夏天在莫干山旅游。当时我们住在山顶,由于贪恋景色,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我们还在山谷里游玩,那时虽然天色还没黑,但凉风已生。女儿突然说有点头疼,我便觉“不好”,赶紧带她回宾馆,但为时已晚。

不一会儿工夫,女儿头疼加重,而且开始发烧。事情虽然有点严重,但我和孩子妈妈倒也不急,淡定地掏出行囊中的法宝——川芎茶调丸,还是4粒,泡茶送服。女儿躺下休息,很快便平安无事了。我和孩子妈妈相视一笑,心想:“小样,还怕你不成?”简直是套路,又一次化险为夷。

没想到的是,我们这次高兴得太早了,毕竟是山野之风,过于刚硬,杀伤力也更强。半夜又被孩子闹醒,她说头疼、难受,明显能感到她还在发烧,而且温度还不低。

这个时候,我们两人开始有点不知所措了,茶调丸还能不能吃?毕竟刚刚吃过没多久,而且吃过又病,再吃是否还有效?

思来想去,实在没其他办法了,只好又喂女儿吃了4粒。最后,女儿竟然一觉睡到天亮,诸症尽失,啥事没有了。

呵呵,谢天谢地,谢中医,更要谢谢川芎茶调丸!若是没有它坐镇,这深更半夜、荒郊野外的,遇到孩子头疼发热,我们可如何是好啊!

顺便分享一下,我们家出门旅游时必带的几样药物,仅供参考:

1. 附子理中丸

2. 川芎茶调丸

3. 小柴胡颗粒冲剂

4. 双黄连口服液

5. 艾条两根

遗憾的是我不会用针,若会的话,啥都不用,带一套针足以应付一切情况。

川芎茶调丸闪亮登场了。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身世,川芎茶调丸是川芎茶调散的中成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用法与用量:饭后清茶送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功用是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风邪为六淫邪之首,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上升,就会出现头痛目眩。

风邪一般不会只是自己来,通常都会带着自己的“好朋友”寒邪来。因此受邪之后,还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苔薄白、脉浮等症状,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感冒。

川芎茶调丸中川芎性味辛温,为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薄荷、荆芥、羌活、白芷、防风有疏风止痛、清利头目的功效,细辛则散寒止痛。

之所以一定要用清茶送服,是取茶叶苦凉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温燥和升散,使降中有升、升中有降。

在使用中,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也不一定非要感冒时才用,只要是受了风寒而引起的头痛,都可以用。

三、看完就知道什么是寒包火感冒

亲爱的兔子:

你好!今天我来写篇医案。

在我25岁以前,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因为年轻,平时也没什么毛病,偶尔有个小感冒,我也是去药房随便买点药吃,有时就是扛扛也就过去了。

但在25岁那年冬天,我得了一场重感冒,头痛得厉害,而且全身都痛,喉咙也痛,又流清鼻涕,又觉得冷。当时就想着去药房买感康,那时这个药的广告打得多,没想到吃了两天没有一点儿用,并且感觉越来越严重。

当时我给我妈妈打电话,因为我妈妈以前经常说,我们三姐妹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都是她用外婆教她的偏方治好的。妈妈告诉我,说我这是寒包火感冒,还说寒包火感冒最难好了。

她让我去药房买点生石膏、黄连、甘草,还有几味什么药,我记不太清楚了,还说要配上我家的红灯笼草(我妈每年都会准备一些给我带在身边,下火很好)。把这些药熬好趁热喝了,然后赶紧上床多捂几床被子,捂出汗来,早上起来再熬老姜、红糖、苏叶水喝。她说寒包火的感冒要先下火再散寒才行。

于是我按照老妈的交代吃了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晚上根本不出汗,怎么捂也捂不出汗来,热得要命。也不知是我方法不对还是什么原因,第二天早上起来,我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

当时我妈也打电话来问,听说没好就让我去医院。怎么办?幸亏当时网络较发达,想着在网上搜搜这寒包火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怎么这么厉害!

没想到,搜到一个感冒合剂配方:

炙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后下),银花15克,苏叶10克,草河车10克,羌活10克,板蓝根15克。

当时看到这个方子,我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什么都不管,跑去抓了三服。吃了一服后就觉得身上开始出汗,上午在家里睡了一觉起来,觉得舒服多了,然后继续把后面两服吃完,就这样完全好了。

最近跟着兔子学了点中医基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老妈让我抓的药吃了没用,虽然有苏叶、甘草、生石膏,但没有麻黄、柴胡这些解表的药物,所以再怎么捂也是捂不出汗来的。后面我吃了这个感冒合剂,根本都不需要捂就会出汗。

兔子以前好像也说过,寒热往来就用小柴胡颗粒,应该也是用柴胡的解表功能吧?

现在进入冬季了,很多人会容易感冒,如果有看着既像风寒感冒又像风热感冒的症状,不知道要用风寒感冒药还是风热感冒药时,可以试试上面的方子。

这个医案,是典型的寒包火。

寒包火是啥?是表有寒邪,但是内有郁热。所以表现出既有高烧、口渴、咽痛的热证,也有怕冷、畏寒、流清涕的外寒症状。

这时候很多朋友就蒙圈儿了,不知道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应该用寒药还是热药。其实这种寒包火的症状出现后,我们既要用清热的药,也要用散寒的药。

医案作者妈妈的方法之所以没用,是因为这个方法先清热,再散寒解表,正好说反了。因为清热也要给热邪以出路啊,不解表,热邪哪里来的出路?又怎么可能清除呢?

如果她先用生姜、紫苏叶来宣肺散寒,同时用生石膏、黄连等清里热,效果一定立竿见影。其实作者后来在网上搜到的那个方剂,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用了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更强。

如果我们平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或者黄连上清片。这两种药都可以治疗外有寒证、内有热证的感冒,所谓表里俱实证。具体可以参看前面的中成药解析。

四、积食引起的咳嗽,最容易辨证和治疗

可爱的兔子姐姐:

你好!作为一名二胎妈妈,给你发这篇医案,心情甭提有多激动了!此刻是凌晨1点,我刚给40天的小儿喂完奶,坐在沙发上,特别清醒。听着床上他爸和大儿子那均匀的呼吸声,我心里真是好高兴。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快过年时,我想着自家孩子每年过年都会有一次积食,于是就在药店买了山楂消食颗粒、健儿消食口服液和大山楂丸,就怕过年吃大鱼大肉的,把孩子的脾胃给吃坏了。

过年时,我们回到了乡下,可是孩子一直有点儿咳嗽,晚上入睡和早上起床时比较明显,但精神很好,也很能吃。对,孩子很能吃,这才是重点。孩子过年吃了很多肉丸子,这是他的最爱。

过完年,正月初三我生二宝,过了不久家里请客,孩子又吃了很多肉丸子、虾,更别提其他的零食了。出了月子,我们来到了外婆家,这下好了,外公做了羊肉,菜一上桌,七八坨羊肉下肚,儿子边吃边说好。第二天,外公又做了鸭肉,这孩子又吃了很多。

我心里就开始忐忑了,孩子恐怕要积食了。果然到了晚上,孩子开始说肚子疼,不久,他就去拉了粑粑,形状不要太难看,味道不要太难闻啊!用他爸爸的话说,像剁碎了的生姜。那味道就是妥妥的酸腐味,连鼻子不灵敏的外公都闻到了。

第二天一早,孩子又说要拉粑粑,那粑粑还是跟头天晚上一样难看又难闻……就这样,那天他拉了四回。还有,他早上呕吐一次,中午吃完饭又马上吐掉。

这下我觉得严重了,但心里一点儿也不慌,因为我看各类专业的中医文章已经快两年了,知道这孩子一定是脾胃虚弱了。第三天,我果断让家里人给孩子熬小米粥,平常不爱喝小米粥的儿子,这下喝了很多,还说好喝。

从这一天开始,他没吐了,还是拉了三次。第四天,继续喂他小米粥,拉肚子也好了。第五天,他的食欲不是很好,但还是想吃点东西。这期间,儿子的咳嗽一直都有,还有加重的趋势,白天咳晚上咳。

这时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医案,判断应该是积食引起的咳嗽。我再回想起前两天看他的舌头,有些白腻,舌面中间有了一条线,是的,一条线,以前可没有过啊!这孩子的脾胃是有多虚弱啊,我是有多粗心!生孩子、坐月子已经让我忙得不可开交了,是我忽略儿子了。

当晚,我果断拿出了备存的健儿消食口服液给他喝。因为我确定他这个咳嗽一直不好,一定是伤食引起脾胃虚弱,进而导致咳嗽加重的。傍晚他喝了一支,晚上睡前又喝了一支。

就在我喂奶的间隙,我问他爸,孩子睡觉前咳了没有,他说没有,一直到现在我也没听到任何咳嗽声。嗯,我想这应该就是对证了。明天我还会给儿子吃,然后再观察。

兔子姐姐,这算不算一篇有效的医案呢?希望可以被更多的妈妈看到!谢谢!

我想说的是,所有的二胎妈妈,都是了不起的妈妈。

我在想,如果此时突然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半夜在我旁边哭着要吃奶,老大又在生病咳嗽,估计我会疯吧!

想起当年我怀二毛的时候,表姐意味深长地跟我说:“你好好享受现在的睡眠时光吧,等孩子出生后,你有几年晚上都别想好好睡觉。”

当时我就轻轻地笑了,心里想,怎么可能?而且老崔当时跟我打了包票,说我只管生,她管带。

结果呢,我太傻太天真了。生下来后,老崔只带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跟我说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头晕得受不了。

当时骗我生孩子的时候,怎么不跟我说清楚你有睡不好就眩晕的毛病呢?搞得我从月子里就再也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直到二毛五岁……

所以那些鼓吹什么睡得好就是婴儿的睡眠的人,都是骗人的,肯定从来没带孩子睡过觉。婴儿的睡眠就是哭哭醒醒,让你困得想咬舌自尽的时候,还得强打起精神去伺候他们……

好了,言归正传,说说积食引起的咳嗽。积食咳嗽大概是小孩儿咳嗽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好治的一种,主要是看舌苔。

舌头的中部属于脾胃,如果积食,舌头的中部就会有厚腻的舌苔,或白或黄。这时候要是咳嗽了,就用消积食的药,基本就可以好。

五行为土的脾胃,是肺金的母行,很多肺部症状都是通过脾胃论治。同样,如果脾胃有问题,也常会连累肺部出现病症。

可以给孩子用的除积食的中药有很多,比如焦三仙、四磨汤、鸡内金、小儿消食健脾口服液、保和丸、大山楂丸等,甚至是煮山楂水给孩子喝,也有效果。

五、加味逍遥丸也能治咳嗽,是真的

兔子:

你好!作为一个平时不怎么爱写东西的人,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给你发医案了。虽然喜欢中医并自学了一段时间,但我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你分享这个病案,因为它让我充分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伟大。

这次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用加味逍遥丸治好了自己的咳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话说11月初,北方干燥寒冷,我中午吃了顿热乎乎的羊肉泡馍,把电褥子加热,想美美地来个午休,结果呢?嗓子痒,咳嗽开始了。

我估计是上火了吧,没当回事,炖了点梨吃,无效;我又喝了点双黄连口服液,无效。咳嗽越来越迅猛地发展起来,严重到我晚上咳得根本睡不着。我想着赶紧看中医吧,大夫号了脉,说是内热外寒,开了药,三服,症状略微缓解。

于是大夫又看,说内热已无,剩寒凉,开药两服,也略微缓解。就这样,我断断续续吃了将近十服药,均是缓解,却断不了根。这简直要让我崩溃了,说明这些药都不对证啊!

那我的咳嗽到底是什么问题引起的呢?我的咳嗽是喉咙痒引起的,不痒的时候可以一两个小时不咳一下,痒的时候得咳一阵呢。这时,刚好有同事提醒了我(她也是中医爱好者),她说:“是不是肝经巡行经过喉咙呢?”

这突然给了我方向,对啊,足厥阴肝经从脚至头,刚好经过喉头部,那我会不会是肝气不舒引起的咳嗽呢?我仔细回想了自己的咳嗽历程:第一,这段时间因为某些原因心情确实不好,爱发脾气;第二,晚上前半夜咳嗽很厉害,后半夜基本不咳,这会不会是肝木反侮肺金,肝经的问题引发了肺部的问题呢?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按摩了太冲穴到行间穴的那一段,很疼,但是按摩完了以后,中午睡觉时嗓子好多了,不太痒了。我又看了下舌苔,舌苔厚,有点黄,于是去药店买了加味逍遥丸吃吃看,咳嗽果然有了大幅度减轻,我晚上基本不太咳了。

症状在白天也是一天天地减轻了,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好,后续又吃了几天,咳嗽终于离开我了!哇,自学中医时听闻中药经方如果对证,一剂知,二剂已,看来还真是如此啊,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

生气也会咳嗽,这个是真的。在中医里,五脏六腑皆能让人咳嗽,因肝气郁结而导致的咳嗽,叫作肝咳。

肝咳要怎么治?当然从肝论治。治疗肝咳常用的中成药有两种:一是文中作者讲的加味逍遥丸;二是我们最常见的小柴胡颗粒。

加味逍遥丸的功效为疏肝清热、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医案作者并没有写到自己的舌、脉,只是说心情不好,容易急躁。这时候的舌象,应该是舌尖、舌质红,左手的脉弦。

加味逍遥丸疏肝理气,肝气舒畅、脾胃调和,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都会恢复正常,人自然就不会咳嗽了。

小柴胡是和解剂,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主治外感病,邪犯少阳证(少阳指足少阳胆经),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因此只要是肝胆经有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它的日常适用范围更是广泛,为居家旅游必备、老少皆宜的好药,必须五星好评。

一般来说,尤其是孩子,舌红舌尖、咳嗽不断、脾气急躁、每天晚上上半夜咳嗽剧烈的,多半为肝咳,可以直接用小柴胡颗粒,用时要注意少量频服,一次一包即可,3~4个小时服一次药。

不过不管怎样,情绪管理都很重要。生气不但会咳嗽,还会引发其他很多疾病,比如胃病、肝胆病、心脏病、打孩子病、和老公吵架病。总之,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别把自己气病了。

六、胃肠型感冒,藿香正气水是首选

兔兔:

你好!今年2月初的一个周六,小区举办游园会,那天的气温只有5℃,阴天,风很大。我参加了一上午游园会,感觉都被冻透了。晚上,我还跟物业的小伙伴一起去吃了顿烧烤。其实这些东西我平常很少吃,但是跟朋友们聚一聚,吃得也很开心,还喝了啤酒。

就这样过了一天,没有什么异样。但是在周一凌晨四点半左右,我因为不适醒来。当时左侧偏头痛,从目内眦到脑后风池穴的位置,这一片痛得很明显,胸口(膻中的位置)感觉像憋着一股气,难受得睡不着。同时我还腹痛不已,不得不跑了趟厕所。

重新回到被窝里的我感觉全身发冷,即便是睡了一夜的被窝也没有温暖的感觉,感觉就像睡在冰箱里,我抱着一个暖水袋才勉强感受到一些温度。刚躺了一会儿,我又起床吐了一轮。每次头痛,我几乎都要吐一轮才能缓解,但是这次似乎没什么缓解,偏头痛依然存在。

这腹痛头痛、上吐下泻折腾得我没法睡觉,我纠结着是不是请假休息算了,可是一想到周一的晨会,还是硬撑着跑去上班。一路的冷风吹得我直打战,手足厥冷的感觉并没有减轻。

一个上午过去,那种里急后重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了,但是发冷的感觉还是有,我决定下午请假回去吃药休息。强忍着偏头痛的不适,我把自己的情况简单理了一下:舌质暗红(一直都是),舌苔白中间黄,前部较薄后部较厚腻,大便及呕吐物不腥臭(这是寒的表现),手足厥冷但没发烧,胸闷、少汗(偏头痛是老毛病了,基本感冒什么的都会出来折磨我,我几乎无视它了)。

简单分析了这些症状,我怀疑自己是肠胃炎,而且是寒泻,于是给自己开了附子理中丸的方子。中午,我在药店买了中成药,按照说明书服下,抱上热水袋睡了一觉,醒来后不适感缓解了很多,头脑稍微清醒一些。

此时我突然想到自己可能得了胃肠型感冒,而不是单纯的吃坏肚子。于是我立刻改服两支藿香正气水,晚上又喝了两支,第二天基本就痊愈了……我就没再吃药,而是清淡饮食,喝白粥,等它自己慢慢恢复。

以前一说到中暑,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藿香正气水,实际上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治疗胃肠型感冒,不但夏天用得着,冬天也用得着,真是家庭必备啊!

兔姐,我觉得自己对这次生病的治疗太过于简单粗暴,虽然有效果,但不一定很正确,请兔姐再指点一二。另外,虽然以前看了你的文章知道我的偏头痛是瘀血引起的,但也一直没能去治疗,看了倪海厦的《针灸大成》,买了放血针但又下不了手,只能每次都忍受痛苦折磨。唉,我觉得自己以后不是病死的,而是懒死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治疗胃肠型感冒,所以也没啥好说的。要说中医普及,其实已经很普及了,很多中成药大家都会应用,效果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下面简单说一下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水这两种药。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为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附子理中丸就是在理中丸里加了附子。

理中丸是干啥的?彭子益先生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解释得最好,他说:人的身体分为上、下、左、右、中五个部分。上部之气由右下降,下部之气由左上升,中气居中以旋转升降。

如果一个人上气不能右降,则会出现头痛;下气不能左升,则会出现行动无力,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中气虚寒,不能运化所致。中气虚寒,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呕吐,脾气下陷,就会腹泻。

这种上下左右皆病的病,不需要一个个地治疗,只需要调理脾胃就好,只要中枢正常运转升降,其他病皆能自愈。理中丸中的四味药(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作用就是温中散寒、燥湿健脾、补益中气。

附子的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加入理中丸中更加强了散寒止痛的功效。因此如果是寒湿型肠胃疾病,附子理中丸的效果自然很好。

那藿香正气水呢?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它和附子理中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多了解表散寒、理气降逆的药,所以外感症状比较明显,比如怕冷、怕风、无汗、流鼻涕,同时又兼有呕吐、腹泻等内在寒证时,用藿香正气水更好。

至于医案作者最后提到的因瘀血引起的偏头痛,最好的汤药就是血府逐瘀汤。如果实在太懒不想自己煮药,就买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按剂量的1.5倍服用,效果也很好。

不过不管怎么懒,有病还是得及早治疗,免得以后积重难返,更麻烦。

七、老公兜风感冒发烧,老婆出手相救

兔兔:

你好!我记录一下老公莫名其妙发烧的过程。

他因为工作忙碌压力大,一连四天都熬夜工作,最晚的那天熬到了凌晨3点才睡,后来补觉也多梦,睡不安稳。

周五下午,他提早回来说是出去运动一下,一连几天没睡好,想打篮球发发汗。于是,他运动到9点,同事骑摩托车把他送了回来。后来,他没吃晚饭,想喝粥,所以与同事找到一家烧烤店点了烧烤和粥,回家洗漱完就睡着了。

睡到凌晨4点时,他把我推醒,说感觉很热很闷,我一摸浑身滚烫,发烧了。

问了他,除了太阳穴痛,无身体疼痛,无汗发热,不怕冷,不怕风,无鼻涕,口干,无咽疼咳嗽,无痰。我看了舌苔,白色的,有点黄,想来可能是连着熬夜又运动伤着津液了,赶紧起来烧了乌梅白糖汤和白米汤。

然后,我拿来拔罐器为他拔了大椎穴,三分钟,又用刮痧板刮了六腑退烧的经络,他喝了乌梅汤就开始发汗了。

第二天一早,他喝了米汤就开始发虚汗,并感觉怕冷,发热没有晚上严重了。后来他因为工作又出去走了一圈,中午虽没胃口但是勉强吃了一点小米南瓜粥。

回到家,他就躺着不动了。室内27℃,他穿着两件长袖衣服,怕冷怕风,偶尔打喷嚏,鼻子堵但鼻涕不多,又发热了,只要不喝米汤、热水就无汗,舌苔白中带黄,太阳穴疼,身上酸痛,无咽疼,无咳嗽,无痰。我对症去抓了葛根汤合石膏汤。

他喝完开始发汗,其间多梦睡不安,多尿,排便是拉水,然后大便呈结块状,人没精神,一直低烧在37℃左右。

老公一直说着口苦口干而且心下满胀,一直喝山药大米粥,没精神,没胃口,吃不下东西。后来喝了葛根汤合石膏汤,他开始跑厕所一直拉水,才有了点胃口,但是口苦得厉害,想了想,换成了大柴胡合石膏汤,喝了下去,他晚上拉了一次睡着了,醒来低烧也退了。虽然醒来说口苦,但是睡得不错,而且头不痛了。

虽然折腾了一周末,但是看老公周一恢复精神了,心里还是很开心,但是烧退了还一直说口苦来着。

感冒事件,我们最常见了。这位朋友显然有些中医基础,所以辨证什么的还挺厉害,很快就把老公的病搞定了。只是她一开始用乌梅白糖汤有点儿不对证,乌梅白糖汤是用在胆火上浮的温病中的,脉一定要洪大而虚。

医案作者在治疗过程中,用的都是《伤寒论》里的经方,虽然很好,但是药材准备比较麻烦。这种比较常见的感冒发烧,其实都可以用中成药解决,一样见效快。

比如文中这位先生,运动后大汗,然后坐着摩托车回来,这简直不要太兜风好吗……就算没汗,运动过后毛孔也都是开着的,真的是:“风啊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

风邪是六淫邪之首,这么搞事情,风邪不弄出点儿病来以后简直没法在江湖上混了,所以必须发烧,必须当天就发作,时间紧迫来不及废话。

肺为娇脏,又主皮毛,风从皮毛进来直捣肺部,凌晨3~5点又是肺经运行时……

这时候我们该用什么中成药呢?正柴胡饮颗粒啊!看清楚一点儿,不是小柴胡颗粒,是正!柴!胡!

来看下正柴胡的组方:柴胡、陈皮、防风、赤芍、甘草、生姜。

功效: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方中柴胡疏散退热;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赤芍清热凉血;陈皮理气健脾。

所以只要是受了风寒,出现了头痛、发烧,正柴胡就可以用上了。

它和小柴胡汤证的区别就是——痛,尤其是头痛、身痛。它的治疗更偏向于散风和止痛。

如果文中的先生一开始就服用正柴胡,说不定会恢复得更快。

不过到了第二天下午,在用了几次经方后,出现口苦、胁下胀满、无食欲、低烧时,直接用小柴胡颗粒就可以了。因为此时出现的,就是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不用所有症状都有,只要出现一条就可以使用,当时那位先生很明显已经中了三条。

所以来上三包小柴胡颗粒,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也就好啦!

用好中成药,也是很棒的技能呢!

八、西医用乌梅三豆饮治好孩子的温病虚证

亲爱的兔子老师:

您好!我自己是一名西医工作者,关注您的公众号差不多一个月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中医,今天也想跟您分享一下我儿这次生病的医案。

我儿子7岁,121cm,20.5kg,消瘦,体弱,挑食,面色萎黄,容易感冒。作为一名西医,我都怀疑自己是个假医生,他的这些问题我毫无办法。

1月4日,儿子发烧干咳,我判断为风热,中午、傍晚给他服用柴桂两次,烧还没退,晚10点用小柴胡半包和银翘两片,一个多小时就开始退烧,一夜安睡。

5日、6日继续给他服用银翘和小柴胡,没再发烧,就是咳嗽没断根,偶咳几声迁延不愈。

13日下午,儿子又开始发烧,具体温度没量,舌苔也没注意看,没摸脉,咳嗽,干咳,但无咽喉疼,给小柴胡和银翘解毒片,给四次药烧都没退。

14日怀疑自己诊断错误,摸脉,轻按清晰有力,重按无或弱(不知道自己摸得对不对),给他用乌梅白糖汤,他喝了两小碗,最高烧到40℃,干咳,舌质红,中间厚腻,嘴唇烧干结痂,在床上睡了一天。

这一天他就这样干烧,就给他喝点水,夜里高烧,咳嗽,没做其他处理,当妈的心里煎熬着。

15日早上,我赶紧送儿子去医院看中医。他不肯走路,都要抱,高烧,干咳频发,痉咳,喉咙扁桃体红肿,舌苔厚腻微黄。医生说是实热,按急性扁桃体炎治疗,说小孩脉多变摸不准。

16日烧退一天,继续吃医院开的中药,自己又给他加了消积止咳口服液,嘴唇热敷脱痂,咳嗽无好转,舌苔如前。

17日凌晨,儿子又发烧,早晨测39.5℃,咳嗽无好转,舌苔有好转,但舌质、嘴唇红,嘴唇干燥,多处有小溃疡点,皮肤干燥。我自己扛不住又带他去医院看西医,儿子不肯走路要抱,抽血常规、拍胸片无碍,开了奥司他韦和其他辅助药,雾化,中午给他吃了一次美林,晚上没发烧,这天中药停药。

18日早上,儿子吃了西药,下午又发烧,38.5℃,咳嗽无好转,嘴唇干燥伴溃疡,嘴角干裂,舌质红,因为嘴巴张不大没法看舌苔。这次生病他脾气烦躁,有时候发烧上半身烫,手烫,双足冰凉,嘴唇口角溃疡。

我又考虑是温病,遂停掉所有药,煮乌梅三豆饮给他服下,体温缓降,夜里又烧,双足是烫的,估摸不会超高,也没处理。

19日早晨,儿子烧退,舌苔退了,咳嗽好转,各方面都好转,继续给他服用乌梅白糖汤、山药小米粥,到傍晚他已经会拉着我要玩游戏了。

20日无发烧,但还有些许咳嗽,舌质偏红,舌苔薄,精神状态好,继续服用乌梅三豆饮、山药小米粥。21日至25日,儿子都好得差不多了,给服少许六味地黄丸4天,咳嗽也好了。

这一番折腾下来,无比庆幸自己无意中关注了中医,知道了温冬有温病这一说,几碗平常的乌梅三豆饮就这么神奇地见效了。我的前半生学了西医,看来后半生要努力学中医了。

我们来把这个案子复盘一下:13日的时候,这位小朋友开始莫名其妙地发烧,并没有其他外感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疼痛等,只有咳嗽,而且是干咳,另外脉为轻按有力,重按虚弱。

这种脉象和症状都很像温病虚证,而且用小柴胡+银翘片服用四次都没有明显效果,虚证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两种药是治疗外感实热证的)。

可是为何改用了两小碗乌梅汤后,仍然高热不退呢?只有一种可能——用量太少了。如果继续服用,乌梅汤熬得浓一点儿,白糖多放一点儿,可能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

后来孩子发烧,出现了嘴角溃疡、咽喉红肿、脚冰凉的症状,都是津液亏损的表现。高热不退和津液损耗太多,造成内热加重。这时候不但要用乌梅汤,还应该配合用甘草干姜汤,补充津液。

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2克,干姜6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又名复阴汤,可见它生津液的功能很强。等津液补充充足了,身体的温度自然就会降下来,就好像是炉子上的锅都快烧干了,你往里面加了冷水一样。

因此建议每个有儿童的家庭,家中最好常备炙甘草和干姜两味中药,小儿高热时只要出现手脚冰凉,用甘草干姜汤救急,效果立见。

后来读者看孩子舌苔厚,用了消积止咳口服液也很好。中焦畅通了,不管对于实证还是虚证,都有好处。

最后收官之作为乌梅三豆饮,这个也用得好。因为连续高烧了几天后,孩子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乌梅汤中加了三豆,补益之力更强。

乌梅三豆饮:乌梅5~7颗,白糖若干,绿豆、黄豆、黑豆各一把,煮两个小时,豆烂喝汤。当天服用,切勿隔夜。

黄豆、黑豆,养肝补中平疏泄,兼能降胆火养津液。绿豆又滋养肝木,又清热解毒。三种豆子加在一起,对于治疗脉虚小微弱的温病效果更好。

不管怎样,温病虚证最方便快捷的药方就是乌梅汤。乌梅一定要烟熏的才有药效哦。

九、24小时治好感冒,就是这么牛

懒兔子:

你好!本来我不打算写医案的,毕竟我比你还懒。可是我今天看见你发的一位妈妈治孩子感冒的医案,前后用了8天的时间……这中间要承受多少来自亲人的压力呀,毕竟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眼里,我们都是后妈。所以我想,我也来分享一个医案吧,一定要用事实证明,我们也是亲的!

好了,言归正传。我闺女6岁半,暑假的一个周五中午发烧了。我在上班,让姥姥别急着喂药,先观察下,不超过39℃不用找我。可是后来我想想还是不放心,就请假回去了。回去时,闺女发烧到38.2℃,我打算不超过39℃就不用药了,因为我不知道她是为什么病的。

闺女午饭不想吃就睡了,后来体温一直在升高,舌苔白,稍微有点厚,脉浮,跳动很快。闺女告诉我身上疼、头疼,细问后背沿脊柱和后脑勺疼,判断是膀胱经太阳病(1)。

过了一会儿,闺女跟我说:“妈妈,我烧得实在太热,要不给我点退烧药吧。”想想前几天姥姥刚来,做了很多好吃的,她每次都吃得比平时多,可能也有一些积食。同时立秋凉了,晚上她盖不住被子,有两个早上醒来说冷,应该是有点着凉。

已经下午四五点了,辨证后,我去诊所给她买了葛根汤颗粒(一次陪她爸看病偶然发现附近诊所有这种好药)。半包葛根汤加上家里半袋保和丸送服。因为保和丸是蜜丸不好咽,闺女吃一半吐一半。

服药半小时体温没降,孩子还是说自己太热。我不忍心,想着要不给她吃布洛芬吧,但一摸脚凉,也开始发汗了,就忍住了没给,告诉孩子挺住,通经络就好了。

于是我开始给她暖脚,搓了一会儿我实在太累了,后来就使用工具。艾灸包给她暖了大椎穴、身柱穴,然后把艾灸包绑脚底暖涌泉穴,又用刮痧板给她点按曲池穴,小臂外侧刮一会儿,她说疼就中断了。

总之一阵忙活后脚不凉了,温度显示38.3℃。晚饭时,孩子说只想喝小米粥,姥姥给熬好粥吃了一小碗,间隔大概3个小时,睡前又给她服半包葛根汤。

我半夜摸了几次一直没退烧,但应该不超过39℃,太困了就没起来加服药。周六早上,闺女还是38.2℃,依然只想吃小米粥,一小碗,饭后继续半包葛根汤、半袋保和丸。她一上午精神很不错,摸着不太热便没量,中午测了温度37.2℃。加服半包葛根汤,一小碗小米粥。

闺女下午温度36.8℃,晚上半包葛根汤,便正常吃饭了。一晚上无事,周日无事停药。历时24小时,两包半葛根汤、一袋保和丸,成本几块钱,这病就这么好了。

现在想来,如果头一天晚上我给她服一包葛根汤,药量大一点,也许当天晚上就退烧了。

家有小儿,推荐常备药:大山楂丸或保和丸、消积止咳口服液,治孩子积食发烧、咳嗽,药到病除。另外,亲试通宣理肺丸治咳嗽、香砂平胃丸治胃病、金匮肾气丸减少老人起夜次数,都有奇效。

最关键是便宜!便宜!便宜!我家娃已经两年没去医院了,学点儿中医知识真的很省钱省时间!这就是我一直自学中医知识的原因——qióng。最后,希望兔子多介绍中成药,多给我们这些懒人一些早日康复的机会。

这个案子看完,我一拍小明的粗腿,连声叫好。为什么?因为这个妈妈有两点做得特别好:一是连续稳定地用药,没有因为暂时未退烧就频繁换药。二是治疗感冒时同时加用了除积食的药。

感冒发烧是我们最常见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在治疗的时候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只用一次药,看没退烧就立刻换药或者停药,认为自己辨证不准确。要知道,现在中成药的剂量都非常小,三包小柴胡颗粒也只抵过去一剂药的三分之一。

《伤寒论》里的方剂,在治疗退烧时都讲一剂无效,再服一剂。如果有效了,再停药。因此我们在用中成药治疗感冒发烧时,至少要连续用药三次吧,一次就退烧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无论是治疗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是这个道理。

医案作者用了葛根汤治疗受寒感冒后的头身疼痛、高热,特别对证。我们来看下葛根汤的组方:

葛根20g,麻黄15g,桂枝10g,生姜(切)15g,甘草(炙)10g,芍药10g,大枣(擘)4枚。(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葛根汤是辛温解表剂,功效为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

葛根颗粒是它的中成药,可是现在很多药店都没有卖,好在可以替代它的感冒药有很多,比如风寒感冒颗粒、感冒疏风片、川芎茶调丸或者正柴胡饮颗粒。它们都有祛风散寒、退热止痛的功效,特别适合受了风寒后,引起的高热、无汗恶寒、头身疼痛等症。

为何治疗感冒发烧要同时用到除积食的药?因为除积食的药,大山楂丸也好,保和丸也好,焦三仙也好,都有健补脾胃的功效。感冒时,如果用药畅通中焦,不管是否有积滞,对病情都有好处,因此这种做法十分推荐。

另外,如果在高烧时,病人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是身体津液不足、脾胃虚弱的表现,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补养脾胃,以助生津。最好的用药就是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2克,干姜6克,水煎服。

这个方子又叫复阴汤,功效为温补脾胃,帮助脾胃化生津液。因此只要高热的同时出现手脚冰凉,最好立刻使用,以助化生津液。否则津液大量亏虚,会导致患者一直高热不退,或者反复高烧。

甘草干姜汤只要用到手脚恢复温暖即可停用。

最后,正如医案作者自己所说,如果一开始她就给孩子用一包葛根汤,可能当天晚上烧就退了。对于6岁半的孩子来说,一次一包量正好,太少了会药力不够。

十、老公几个月没治好的咳嗽,医生搞不定,老婆搞定了

亲爱的兔子:

我老公去年9月因为感冒导致咳嗽,吃了药没好透,他就停药了,这是厄运的开始。两个月间,咳嗽断断续续,有痰。去了几次小医院,有的医生说是感冒引起的,有的说是过敏性咳嗽,拍了X片,没问题,然后就是回家吃医生开的各种药,没见效。其间多年的老毛病鼻炎又犯了,真是祸不单行。

11月,他出差回来,咳得已经不能用断断续续来形容,是不停地咳,五脏六腑都要咳出来了。我们又去医院,拍了片子,做了CT,医生说他的肺部有结节。

听到肺部长结节,我顿时泪如雨下,慌成一团。因为我父亲就患过肺癌,虽然两人的症状不一样,但肺部长东西,总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慌乱中,我们找人找医生,去胸科医院拍增强CT。

插个题外话。在大城市就医不是一般的难,做一个检查,挂号预约去一次,检查去一次,最后取结果一次。所以,有什么千万别有病呀,钱不钱的不说(当然钱很重要),人的精力有限啊!

记得老公一个人去拿结果那天,我故意自己找事做,不去想结果,因为等待的滋味很难受。但还是忍不住,想知道结果,就这样纠结了一早上。后来还是我电话打过去,他说刚拿到结果,确实有个5mm的结节,结节比较小,拿不到病理,不能确定其性质,要三个月以后再去拍片子确诊。当时我真想骂人,再等三个月,日子怎么熬?

医生说肺部有炎症,让挂水。从小到大没挂过水的老公有点不愿意,上班的人请假不容易啊!但医生让挂水,说明已经很严重了,因为上海的医生是轻易不给挂水的。

连续挂了半个月,感觉有所好转,老公早晚咳得没有那么厉害了,但没有完全好。这期间,我感觉自己受尽了煎熬,早晚要带娃,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听他咳嗽。他每咳一声,我的心都要颤一下。

因为他在吃西药,我就按兔子公众号里治咳嗽的办法,给他用温胆汤泡脚: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

半个月的水挂完后,已是春节,对于咳了几个月的人,身体已经很虚,本该休息,但老公非要回老家,上午挂完最后一瓶水,下午就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农村的春节要放鞭炮,空气很差,再加上回家本就是劳心劳力。结果从老家回来,老公的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加重了。他自己也害怕了,回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上次那家医院没看好,想换一家医院试试,这次他是抱着一定要治好的心态坚持要挂水的,但医院验了血,没炎症,不给挂,继续吃药。

当时我们家的气氛尤其差,我抱怨他不好好治病,都自身难保了,非要回家。他自己也不好受,毕竟咳了那么久,身体已经非常虚。

我没让他再吃药,已经吃了几个月都没见效,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吃点中药试试。于是我在兔子的公众号里找了二陈丸+三子养亲汤的配方。话说关注兔子,就是因为老公生病,俗话说“有病乱投医”,这次还真是投对了。西医几个月没看好的咳嗽,我用了这个方子,居然给治好了。

当时药店没有二陈丸,一开始就只吃了三子养亲汤:炒苏子6克,炒莱菔子6克,炒白芥子3克。去药房抓药时,药店的人还以为是给孩子吃的,说量太少。但我相信兔子,不是说中医只要对症,用药量都不会太大吗?

吃了一周,咳嗽有所好转,其间我继续给他用温胆汤泡脚,还从河南焦作买了新鲜的山药,给他每天熬粥。后来才发现,应该用山药片煮水效果更好。于是又买了山药片,只要不出差就在家给他煮水喝。

后来罗大伦老师的公众号说艾灸好用,又尝试给他艾灸。话说三子养亲汤喝了一周并未痊愈,我想,是不是因为没有二陈丸配合?三子养亲汤孤军作战,战斗力不强?再一看二陈丸的配方,温胆汤里不是都有吗?喝温胆汤不就可以代替二陈丸吗?我还泡什么脚呀,不是浪费吗?

于是让老公把三子养亲汤和温胆汤一起喝,当然是分开熬的。再加上每天吃山药粥,泡脚,偶尔艾灸,两周之后,他不咳了!当时我那个瑟啊,觉得自己真是神了。

三个月后老公再去拍片子,结节没有了,只是还有些炎症。

虽然病好了,但肺咳了那么久,估计也虚了,于是我继续给他喝山药水补肺,偶尔做做艾灸。都说冬病夏治,整个夏天,我想让他一直泡脚,驱走体内的寒气,山药水不能停,把肺气补一补,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还请兔子分析。

老公这一病,让我真正地爱上了中医,兔子的文章更是每篇都看,还买了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虽然看不懂。当然兔子的书是一定要买的。因为一场病爱上中医,虽然离领悟还早,但我会继续学习下去。网上那些中医黑,我只想说,你们还未真正体会中医的神奇与奥妙。

咳嗽的证型有许多,想要对证用药,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医案作者在医案里没有写清当时她爱人的具体情况,比如舌质红不红,舌苔是黄还是白,口渴不渴,想不想喝水,咳嗽有没有痰,痰的颜色是黄是白……

这些,都是我们判断咳嗽证型的重要依据。

温胆汤能不能治咳嗽?当然能。治疗什么咳嗽呢?治疗因为痰湿引起的咳嗽。这类咳嗽患者,舌质一般是淡红色,但是舌苔黄腻或者白腻,咳嗽时有痰,或者是有痰咳不出。

那医案作者选用的“三子养亲汤+二陈丸”治疗的是什么咳嗽呢?是痰浊壅肺型咳嗽。其中要注意的是,三子养亲汤是治标的,所以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二陈丸的配方是:茯苓、半夏、橘红、炙甘草。煮时加生姜4片,乌梅1枚。

而温胆汤的配方是: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枳实、竹茹。

其中虽然有陈皮和橘红的不同,但两味药的功效都是燥湿化痰,所以温胆汤确实具备了二陈丸的功能。

反推可以看出,作者爱人的咳嗽就应该是痰浊壅肺引起的,所谓的肺部有结节,其实是痰被热炼凝成的结。因此这种咳嗽治好以后,除了可以用山药水滋补肺阴肺气以外,还应该除湿健脾。

湿浊之所以产生,归根结底是脾虚造成的。脾主水湿代谢运化,脾虚后身体的湿气代谢不掉,停留在身体里,就会日久生痰。因此健脾是根本,脾气健运才能彻底了断病根。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子——六君子汤。它是张景岳先生在《景岳全书》里讲到除痰饮时,特别推荐的。

六君子汤:茯苓9克,炙甘草6克,党参9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半夏9克。水煎时,可放入生姜4片,大枣4枚(掰开)。(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六君子汤是在二陈丸的基础上加了白术和党参,功效为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可以用于治疗痰浊壅肺型咳嗽或者作为肺炎的善后方。

十一、治疗宝宝感冒不那么成功的医案

兔子:

你好。分享一个医案。

故事主人公:

1. 17个月男宝

2. “85后”新手妈咪

12月10日,周日

去乡下外婆家,看鸡看鸭看羊咩咩,室外风大。午睡脱了衣服不肯睡觉,上蹿下跳。晚上觉得额头和小手很热,但当时开了空调,我以为孩子热的,虽然有点担心,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12月11日,周一

早上醒来就大哭,精神不好。中午打电话回家,奶奶说宝宝不肯吃饭,黏人,没精神,在发烧。我班也没心思上了,火速回家。

回家时宝宝精神好了一些,在跟爷爷玩,摸额头有点低烧。除了发烧,没有其他症状。我不敢断定是风寒感冒,因为没有流鼻涕、打喷嚏。想着也有可能是因为最近在长牙齿,生长痛也有可能,所以没有用药。

洗漱完毕睡觉,10点左右一摸额头,好烫。量体温,因为不配合,腋下温度只量了1分钟就38.5℃了。为娘不淡定了,斟酌良久决定服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一支,出了一身的汗,一晚上在哼哼唧唧中度过。

当天没大便,以前都是一天1~2次,很规律的。

12月12日,周二

早起烧退,精神尚可,无其他症状,就没有用任何药物。下班回家婆婆说宝宝今天不发烧了,但有点流鼻涕,打喷嚏。我很纳闷,怎么是先发烧有里热,然后再出现外寒的症状的?但既然是外寒,就紫苏叶+荆芥+生姜,煮汤泡脚。

傍晚终于拉屎了,颜色质地都正常。晚上也没发烧,但一直哭醒,表情异常痛苦。以前都是一觉到天明的,搞得我好心疼,但找不到原因。

12月13日,周三

继续流鼻涕+打喷嚏。怕泡脚药效不够,交代婆婆如果感冒严重就吃半袋风寒感冒颗粒。由于婆婆一个人不好喂药,所以白天就吃了一顿药,还洒了一半。睡前把剩余的半袋吃了。

傍晚拉一次屎,拉到最后很稀。晚上睡觉继续夜醒+号啕大哭,折腾了一夜。

12月14日,周四

其实宝宝就有点清水鼻涕,偶尔打几个喷嚏,感冒还停留在外寒的阶段,并不严重,夜啼很让我费解,并且哭的时候一直用舌尖抵住上颚,我怀疑喉咙有问题。

按捺不住去了社区医院。医生一看,果然咽喉肿痛,但不是扁桃体发炎。说应该是前两天发烧引起的,让回去吃点清热解毒的药,推荐蒲地蓝或者小儿清热宁颗粒,还说肠胃也有点不好。

由此,我醍醐灌顶,其实宝宝应该是兔兔这几天一直在强调的“寒包火”。所以之前发高烧,用了一支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就一剂而愈。之后针对症状只做了散寒,却没有清热,所以真正困扰宝宝的病因便是内热引起的咽喉肿痛。

我按照兔兔的思路,考虑到小儿清热宁颗粒已经含黄芩、柴胡等散外寒的药,并且外寒症状不严重,因此用口服小儿清热宁颗粒+紫苏叶、荆芥、生姜泡脚的方式,清里热+散外寒,当天晚上就一觉到天明了,不再哼唧了。

12月15日,周五

继续口服小儿清热宁颗粒+紫苏叶、荆芥、生姜泡脚,偶尔流清水鼻涕,精神状态很好,晚上睡眠质量也不错,胃口也基本恢复了。

12月16日,周六

去医院复诊看下喉咙,医生说还有点红肿,让巩固用药2天。因为还有点清水鼻涕需要善后,所以决定周末两天继续口服小儿清热宁颗粒+紫苏叶、荆芥、生姜泡脚巩固下,应该就没大问题了。

回过头来再梳理了一下这次的病程,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上来就发高烧,并且无其他感冒症状,辨证困难。之后无故夜啼,因小儿不会讲话,我判断不出是因为咽喉肿痛,最后还是依靠医院诊断。好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比较靠谱,我又有点医学常识,不然就要与万千家长一样,儿童医院一日游了。

再次感谢中医的智慧,感恩,比心。

这个医案特别典型——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小孩儿经常是先发烧,后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儿不会表达,其实他有可能在发烧的同时,已经有畏寒、无汗、头痛等外感症状了,但是因为不会说话,而且这些症状又很难看出来,所以家长会误以为没有。

二是小儿机体比大人要敏感得多,当有外邪侵袭的时候,身体的正气会被立刻调集到体表与邪气作斗争,所以体温迅速升高。

三是发烧、畏寒、无汗、头痛、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这些都属于外感症状,排名不分前后,也没有固定的出现次序,因此即使一开始就发烧,也有可能是外感了寒邪。

因此治疗小儿的病症,舌脉诊就非常重要了,要看舌质的颜色和舌苔的颜色。另外还要大概感受一下脉象。

一般来说,外感风寒,舌质淡红,舌苔白,脉浮紧。外感风热,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浮数。

再来看下读者用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它的组方为:

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

功效为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

从组方来看,这药可以透热外出,止痛,解肌生津。绝对不仅仅是退热这一单项功能,所以即使烧退了以后,也应该再继续巩固服用1~2天,清除体内余热。

如果文中的妈妈能再坚持用1~2天,可能孩子后来也不会出现咽喉肿痛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中成药取名很有问题,往往只是偏于强调某一项功能,导致它的适用性大大地降低。就像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一听名字很多家长都会把它当作退烧药来使用,一旦退烧就停用了,但其实它的功效远不止于此。

再看下小儿清热宁颗粒,它的组方为:

羚羊角粉、牛黄、金银花、黄芩、柴胡、板蓝根、水牛角浓缩粉、冰片。

功效为清热解毒。用于外感温邪,脏腑实热引起的内热高烧,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大便干燥。

这个药在文中用得很对证,一般用于实热引起的各种热证。使用时的辨证要点为舌质红,舌苔黄,小便黄,咽干咽痛,大便秘结。脉象为轻轻地按比较快,但是越往下按越有力。

十二、儿子没白养,治好了老爸的胃病

兔子姐:

你好。分享一个医案。

早上用餐时我听父亲说,肚子一阵阵地痛,问他有无其他不适,他说没有。

由于赶着上班,妻子拿了两包藿香正气丸,让他服用。

中午我回到家,问他如何,他表示还是一阵阵地痛,而且还一阵阵地发冷。由于大意没看他舌象,就断定为寒湿证,让他继续服两包藿香正气丸。

傍晚我们下班回到家,见他疼痛更甚,已是难以忍受,要用东西顶着肚子,而且也越发寒冷。添衣未能解寒(虽然是阴寒天,但他是壮实之人,平时冷天也只是两三件薄衣服,此时已是加到四五件还穿上了一年可能都没穿一次的羊毛衫,可见他有多冷)!

我问他是否有吐或泻的症状,他说都没有。这让我有些犯难,现在是寒湿天,而且症状也有些类似寒湿之证,按理说藿香正气丸应该对路,那怎么疼痛没减反而加重了?

正愁着,此时他疼痛又起。只见他用手压住胃脘而非他说的肚子,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肚子痛呀,明明就是胃痛嘛(有多少人肚痛、胃痛,傻傻分不清楚)!

都是自己没仔细辨证的缘故,才导致病情的加重,这时他已是痛得头上直冒汗,要趴着用枕头顶着。过了一会儿开始腹泻,有点呕就是没有吐。

过后重新问诊,让他指出哪里痛,他指了胃脘处还有左边肋骨下,左肋下痛应该是肝气升发不利导致肝木横克脾土。看他舌象,舌质暗红而无苔,中间有些焦黄,应该是湿热,但是他说刚才服了行军散,所以无法辨别。

边问边翻查兔子姐的文章,找到香砂养胃丸(湿阻气滞所致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应该对证。又从罗大伦博士的文章中找到三九胃泰(其中白芍缓急止痛,其他几味药清利湿热)。

于是,决定买这两种药来试试,到楼下时,正做饭的妻子问了情况,我跟她说父亲是胃痛而非肚痛,而且现在痛得头上直冒汗,她突然脱口而出:“那可以用芍药甘草汤。”她说记得看过某个讲中药的视频,有位老师讲过。

我立马赶去药店买了白芍60克,炙甘草30克,共3剂。还买了三九胃泰和香砂养胃丸各一盒。

回家后,妻子先给老爸冲了一包三九胃泰,我在楼下煎芍药甘草汤。等药煎好,端上楼要给他喝,他已经睡着了,只是还是得顶着枕头趴着才能睡。没过多久他醒来,大概9点多,让他喝下了一碗芍药甘草汤。到了10点左右,他已经能平躺着睡着。

到11点多,忙完了自己的事过去看的时候,他正好醒过来,问他还痛不痛,他说刚刚是痛醒的,但是起来之后就不痛了。他是穿好多衣服还盖着厚被睡觉的,这时候他已经感觉很热,赶紧脱下几件厚厚的衣服。

没过一会儿又拉了肚子,但是现在已经好了很多。看他有好转,让他又服了一包三九胃泰和一碗芍药甘草汤。

3月8日早晨5点多,再去看老爸的情况,他还没睡醒,老妈说老爸已经好了。

7点多的时候,他说已经不痛了,只是胃还是怪怪的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我想效不更方,所以让他继续服用这两种药。晚上给他按了脾经和胃经都有比较强的痛感,这应该是寒邪伤了脾胃吧。

3月9日他说胃还是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我问他是否会呕酸水,他说会。正好兔子姐昨天发了治胃病的文章,查了一下并问老爸:胃是不是似饿非饿,似辣非辣,似痛非痛,不知道如何形容?都一一对上了,所以,让他改服香砂养胃丸。饭前服16丸。

第二天再问他,表示已基本没事。让他继续服用香砂养胃丸巩固下,到现在一直正常。

记得好几年前他也是这样痛过,那种痛让他彻夜难眠,疼痛不堪,那时我也才开始自学中医没多久,还没能帮上忙,只知道给他按按足三里,但是没效果。过后要好几天才能恢复。真的是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虽然这位小兄弟把老爸的病治好了,很是了不起,但是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看他是不是全部辨证正确。

先从他用的几个药说起吧。

藿香正气丸的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治疗外感暑湿之邪而引起的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简言之,藿香正气丸是治疗外感寒湿的。如果不是因为外感而引起的腹痛,藿香正气丸的作用就不明显了。

再看读者的父亲,浑身发冷,胃痛,但是喜温喜按。只有胃部虚寒引起的疼痛,才会喜温喜按。如果是热证,则会腹痛拒按!所以由此可以判断,老爷子是脾胃虚寒证。此外左肋下痛,确实有可能是肝脾不和引起的。

此时作者同时给他服用了三九胃泰和芍药甘草汤。

三九胃泰:清热祛湿,消炎止痛,理气除胀,养胃益肠。

芍药甘草汤: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可见,三九胃泰并不对证,但是芍药甘草汤却非常对证。因此老爷子吃了芍药甘草汤后,疼痛明显缓解,只喝了两次,胃痛就彻底消失了。虽然三九胃泰不对证,但是由于是中成药,药量较小,所以对治疗的影响不大。另外,它也有一定的养胃益肠的作用。

那为何老爷子的胃还是一直隐约地不舒服呢?因为他的虚寒证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时,读者很及时地为父亲调整了用药,改为香砂养胃丸,结果算是一剂而愈吧。

香砂养胃丸为温里剂,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结果对症治疗后,胃病立刻就好了。

不管怎么样,有个会点儿中医的儿子,真是老爷子的福分啊,比给老爹一万块钱有用。

十三、用治疗便秘的药治好牙痛,没逗你

兔子姐:

你好,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最近用麻仁丸治好了儿子的牙疼,分享给你,帮我看看我分析得是不是对。

一天上午10点半左右,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儿子牙疼得厉害,我立即赶到儿子的学校把他接出来。儿子说:“妈妈,刚刚牙太疼了,就是昨天我告诉你的那个有个小洞的牙。”我一看,昨天只看到那个牙有个窟窿,现在牙龈下面长了一个红红的疙瘩,我用手一按,儿子说疼!

带儿子去卫生室,医生说:他们有专门的牙医,下午六点才来,让我们六点再过去!儿子一直疼,等肯定不能等了,我跑到家里找出“兔子”的《医本正经》,找到那篇介绍牙疼的——上牙疼一般是胃中有热,下牙痛一般是大肠经热盛造成的。

于是赶紧带着儿子去药店买了一瓶麻仁丸,让儿子回去吃了四丸。下午两点上学时问他还疼不,说好多了,我看牙龈旁边的疙瘩明显小了一些!

麻仁丸是治疗便秘的药,我买的时候药店老板还劝我买别的,可我坚信了自己的判断,买了治疗便秘的麻仁丸来治疗儿子的牙疼!

下午接儿子时问他:牙还疼不?儿子说不疼了。真的管用吗?只吃了一顿就不疼了!

晚上看儿子的牙,发现牙龈上的疙瘩小了,一直说不疼了,我让他又吃了四粒麻仁丸。第二天早上接着吃了四粒,中午放学接他时问他疼不,仍然回答不疼,看来这次药拿对了!

用治疗便秘的药治好了儿子的牙疼,更坚定了我走学习中医之路的决心!感叹中医的神奇!为了我周边的人的健康,我一定要坚持学习中医!

中医药的神奇,就在于此——它是全科医学,所有的病都是整体辨证。牙疼和便秘,都有可能是大肠经有热造成的。用一种药,没毛病。

麻仁丸: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

功效为润肠通便,有润肠泻热,缓下通便之功。

通便是为啥?不仅仅是为了大便,还是为了泻热。很多家长都有体会,孩子有时候高烧不退,但是拉了大便后,立刻就退烧了,或者降温很多。那是因为大肠与肺相表里,大便泻了胃肠道的热,也把肺热泻了。

大肠经的循行路线是经过下牙的,下牙疼痛,除非是牙齿本身的问题,否则牙龈肿痛用清大肠经的办法就可以治疗,所以用麻仁丸效果很好。而上牙是胃经的管辖范围,胃经有热,上牙的牙龈就会有肿痛的现象,这时候用黄连上清片就很对证。

并不是所有的牙痛,都要去找牙医。找会中医的妈妈就好了,很快搞定。

十四、20多年的便秘,是用什么中药治好的?

兔子姐:

这次医案,便秘。

一说便秘,用凉药就行了,我们都是这样想的,便秘是热。这次,不一样。

刘女士,40岁,便秘20多年,治便秘很久,效果一般,吃药最长时间3个月。

吃药,大便通,不吃,还原。

一来看病,就问,几服药能治好?

我们还没看病呢,说不知道。废话不多说,其他多言省略,继续医案。

望诊,脸色偏黄,有斑,静脉偏青,急躁,偏瘦,天枢穴有压痛,舌苔白厚腻。

脉弦细兼数,小便黄。五六天大便一次,量少,色黑。怕冷,手脚冰凉。

乍一看,是实热:小便黄,按压有痛,脉象数。但其实兼有寒证。

诊断:寒积里实。

刘某要求先吃两服,试试看。

药方是大黄附子细辛汤,我们用的量比较大,不公布了。

2天后,刘某来到,火气很大。吃药一点效果没有,细问后,也没反作用。

病人都不想治了,不信我们。为了病人好,我们只有加油治,好说歹说才答应治。

继续治疗,还是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再吃两服,大便有点通,拉出来的都是小球球,还有点肚子胀。

大黄48克,制附子40克,细辛15克,芒硝10克,大腹皮30克,木香20克。(方、量仅供参考)

药方随证调整,治疗过程中有着凉过,吃坏肚子过。三服一小疗程,半个月,大便缓解很多,手脚渐温,后调整为附子理中丸,继续吃药。

两个月后,恢复正常,写到这里,谢谢兔子姐,谢谢看完!

之所以选用这篇医案,除了案子本身治疗得比较精彩以外,有个很重要的说明作用——附子、细辛这些“毒品”,不但可以用,而且用对了地方,就是救人的好药。

附子没有只能用10克的上限,细辛超过3克也没有死人,大黄更是用到惊人的48克,患者也好好的。可见,脱离了患者和病情,单独讨论药物的毒性和剂量,都是不对的。

不过作者也再三说明,是随证用药,方子峻猛,千万别擅自模仿,以免发生危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切!

不过我也发自肺腑地佩服这个案子的主治医生,他真的是胆大心细,敢于用药,现在能这样用药的医生已经非常少了,可见他有些功力。

下面来说说大黄附子细辛汤。

这个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的剂量就很大:

大黄3两,附子3枚,细辛2两。

重量,当然不能用现在的两来进行换算,《方剂学》书中为了谨慎,都是用1两为3克来算的,而又因为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细辛的参考用量也仅为3克,与原方差得远。所以今天我们就不讨论具体用量了,说说医理。

此方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什么是寒积里实证?指的是由于阳气虚弱,有实实在在的寒气积滞在体内。阴寒主凝结,腑气不通,当然会腹痛便秘、胁下疼痛。肠内有宿便郁结,气机不畅,日久就会郁而生热。

由于本质是寒,因此虽然内有郁热,但是舌苔白腻,四肢畏寒,阳气虚弱。

这个病,是个因寒而郁热的病,既有寒也有热。寒为本,热为标,治疗的时候要标本兼治,效果才好。

附子温里助阳,散寒止痛。细辛辛温,可以助附子温里散寒。大黄有泻热通便、消积导滞的作用,能够帮助泻下郁结在肠内的宿便和郁热。虽然是简单的三味药,可是温里散寒、攻下寒积的作用都有了。

而本案中,医生在这个方子里加了芒硝,是为了加大泻下的作用,而大腹皮和木香都是理气的药,可以行气止痛,用于畅通阻滞的气机。对于案子中的患者,这几味药加得精彩。

如果便秘不是因为寒积而造成的,就不能用这个药了,否则会热上加热,病情更加严重。所以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切!

十五、一个中成药治好了朋友两年多的胃病

学习中医知识后,一直和一个朋友交流学习心得。那天她突然说,让我给她老公治治胃病。她老公之前的情况我先做下简单的描述:

胃窦炎,胃酸分泌过多,有两年多了,之前一直吃西药,吃的时候就好,药一停胃部就有灼烧感。后来我建议她看看中医,就一直在中医的医院调理,大约调理了一年半。中医也是给他开的西药(降胃酸的),同时开了一些中药调理身体。我朋友着急了,这都那么久了也没见好啊!然后跟我说,你给调调吧。

本来我看他是实质性的胃病,也是不大敢下手,但是看到医院调理的情况也实在觉得不太靠谱啊,有清热的药、补肾的药、补血的药,还有一些我不太了解的药材。关键是她老公喝了那中药后没有感觉!我本来也认为中药的效果是慢的,不会太快见效。但是学习了中医知识后,才知道对证的中药是会很迅速地有疗效的。加上跟兔子学习了圆圈理论,一直有些跃跃欲试,就详详细细地把患者的情况都罗列了出来,想分析一下:

1. 胃口还是不错的,能吃,但吃完胃胀。停西药胃部就有灼烧感。

2. 想喝冷水,但一喝胃就不舒服,喝热的才舒服。

3. 人变瘦了。

4. 手上有一些皮炎。

看看这些症状,胃气不降,该向下走的消化液返到胃里,胃酸可不就多了嘛;脾气不升,脾的功能弱了,人可不得瘦啊;脾胃转不起来,那就积食了,胃就胀了呀。这不是典型的脾胃圆圈转不起来嘛!手上的皮炎,我推断的是,肺主皮毛,可能跟肺气不降有关系。

我就跟朋友说,我觉得症状挺明显的,但人家医院调了那么久也治不好,我也不敢保证我几服药就一定能见效,但是可以试一下。我担心自己拟方量不太好掌握,就根据我想要的几味药(茯苓、半夏、枳实、陈皮、甘草),找到了一个接近的中成药:香砂养胃丸,推荐给了我朋友,让她趁着端午小长假给她老公调理一下,嘱咐她断西药,按时服中成药,同时调理饮食,不要吃刺激的东西。她在吃之前还有个疑问,说药的说明书上写着,胃有灼烧感的人慎用,问我能不能吃。我说,我没有特别注意说明书,但是我分析过里面药的成分,是对证的,让她试一下,万一不舒服就停药。

结果,还没等到假期过完,她就打电话来问了,说她老公吃了这个药以后,一直在打嗝,问我要不要紧。我问她胃部的灼烧感如何了。她回复,西药停了以后,每天就一小会儿有灼烧感,喝点热水或吃几口小米粥就没有不舒服了。我告诉她,打嗝也是一种排浊气的方式,让他打,继续服药观察。

节后,她给我进一步反馈:西药停了5天,灼烧感已经几乎没有了,打嗝也在打了一天以后就没有再打了,感觉非常好!

哎呀,我那个激动啊!用了圆圈的方子,短短5天,就几乎治好了人家医院看了2年多都没看好的病。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成功的案例发给兔子,让我再乐一会儿,哈哈。

胃反酸的定义:胃反酸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并非都是胃有毛病。当胃酸过多时,酸性分泌物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反酸,让人有烧心的感觉。临床发现,70%的胃病与胃酸有关。

作者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说,这是因为身体的圆圈不转了。她讲的圆圈是什么呢?来看下。

身体的中枢是脾胃,正常情况下,脾气从左边升起,胃气从右边降下去。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脾气。所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

在右边,除了要下降的胃气以外,还有胆气和肺气。胃气不降,胆气和肺气都没了下降的通路,只能被憋在上面干着急。

所以作者认为,患者的皮炎就是因为肺气不降导致的,肺主皮毛,肺气不降,就会出现皮肤的病症,这个解释也算合理。

香砂养胃丸: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

为温里剂。方中木香、白术、茯苓、藿香是用来除湿醒脾健脾的,砂仁、半夏、枳实、厚朴,具有除积滞降胃气的作用,陈皮理气化痰降肺气,醋香附疏肝理气,常用来治疗胃病的问题。

因此整个方子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实质就是升脾降胃,让身体的中轴畅快地转动起来,以带动整个圆圈转动。

适应证: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现代医学在治疗胃酸过多的病症时,就只是用药物降低胃酸而已,甚至是中和胃酸。所以药不能停,身体逐渐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但是中医治疗,都是整体论治,不管胃出现什么病症,都可以从根本论治,不适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1) 膀胱经太阳病是中医的一种病名。太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太阳所主肤表与经络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分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三大类。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