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来信

烟火来信

Hey,见信好。

从上封《一个人就一个人》的信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这两年中,我常会听那段念信的语音,也会看音频下的留言,看你们如何介绍自己、是男是女、年纪多大、在哪里、做什么工作。也会想象,在这几年的疫情下,大家都过得怎样。

看完《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这本书,也许你已知道这几年我的心性变了不少。大概是自己给了自己足够多的安全感,回头看时,我并未被过去所遇到的挫折羁绊,也并未因少时犯过的错误裹足。我总是在当下安慰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此刻做的决定才能让明天的自己更快乐一点。

这十几年来,常被人说“没心没肺”“厚脸皮”“怎么跟傻子一样”……刚开始并不觉得开心,后来才明白过来,这大概是我保护自己的某种方式。

不在同一个泥潭打滚,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也不必为昨天的失误再流今日的眼泪。过去的我不行,那从明天开始,能不能更行一点?

这几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问自己:还有斗志吗?还能写出真正想写的东西吗?还能因为一句感人的话就哭出来吗?还敢被朋友背叛吗?还敢去爱一个人吗?还敢承认自己的无知吗?如果又能又敢,那就再试试吧。

我怀念刚出大学进入社会的我。

一往无前,不被任何事物影响,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你相信我,我就努力做;你不相信我,我就更努力去做。只要还有机会做,就一定能交出一张答卷来。那时靠着运气,靠着机灵,也靠着他人对我的忍耐,尝试去做了很多事,甚至以为自己真的算是“厉害的人”。

但我更怀念过去的几年,不停反问自己的我。

游泳的时候,我问自己:“你究竟能做好什么?”听歌的时候,我问自己:“你究竟因为什么而难过?”每晚睡觉前,我闭上眼问自己:“你到底在被什么影响着情绪?”后来,我终于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敢不敢承认,你就是一个才华被高估的人?”那时我正在遛狗,脑子里闪过这个问题时,我当场愣住,脑子里重复了好几遍这个问题,然后对自己说:“其实,就是因为才华不够,所以够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突然,我就释然了,火石电光,万里晴空。

写下的这些故事,也是这十几年隐于唇齿间的故事。

退在记忆的阴影面,找寻出夜间才会浮现的暗线,织成一束微亮的烟火。

兴许是已经习惯用文字表达情感,我与人的聊天变少了。就算是聊天,也总是会聊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东西。像刚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小孩,只会问那是什么,这是怎么,不再话里有话,不再相互出谜题。

诚然,愿意开口打破僵局已算鼓足了勇气,但我已不再夹杂任何企图被理解的私心,说了但不被懂得是一种遗憾,遗憾多了,自然就不再说了。

虽心中常有日落潮汐的震撼,也有升格延时的缓急,但不自觉中,面部早已能做到毫无表情,任胸有山壑,百舸争流,语气里的情感早已被稀释到测不出任何酒精的浓度。

有人说:你变了,好像不那么有朝气了。

我确实变了,不再把朝气留给行为上的自己,而是留给了心里的自己。

我很感谢喜形于色的自己,没有他,我哪能轻易触碰到自己的内心。

我也希望喜形于色的自己能在他的世界里继续折腾。而深夜里的我,一直在等待一辆飞驰而过的列车,你我对视的那一眼,牵手向前即可。

两年前,有读者说“你写的东西很接地气,很烟火,不如叫你刘烟火吧。”

我当时觉得好玩,把“烟火”当成形容词。

没想到这次让我们再次在信上见面的书,居然叫《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烟火成了名词,也许也成了动词,但我依然希望它是你们心里的形容词。

对了,信纸的背面是大家为这本书手写的书名,我们选了一部分,还有很多手写书名比我自己写的好看多了。

谢谢你们,写字好看的人真多啊。

sign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