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香帅财富报告

选择:每朵乌云都镶着金边

选择:每朵乌云都镶着金边

2020年疫情后,这些财富增长和分化的路径大概率不会有太多变化,但是出现了新的细节,每个细节都指向选择的机会。

第一个选择叫作“书中自有黄金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古老的谚语总是以新的模样出现在时间的河流里。数据显示,教育是财富的减震器。教育程度越高,疫情中收入受到的负向影响越小: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收人平均减少15%,1/3的人反映失业或者收人大幅下降;而硕博学位的受访者收入平均减少2.9%,仅有6%的受访者工作受到较大冲击。而且,名校毕业生的收人损失更小,清华北大毕业生和其他985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损失分别是1%和1.6%,211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损失则是3.8%。

医疗行业、互联网行业、学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是疫情中最抗冲击的行业。在互联网行业内部,疫情期间学历和工资上涨概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硕博学位的互联网从业者中有33%的人工资增加了,这一比例在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的互联网从业者中下降了一大半。即使在分化较为严重的制造业,疫情期间博土学位从业者工资平均还增长了6.2%,而高中/中专/技校毕业从业者的收入则下降10.3%。

高学历的溢价,一定程度上是由进入体制内和选择大城市等因素解释的。在博士受访者中,有56.6%的人进入了体制内的部门,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仅有2.19%;博士人群中有47%生活在了一线城市,而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比例不到20%——这些数据,很好地解释了疫情后的很多经济现象。比如说城市房价的分化上涨,二手房的价格指数显示2020年前3季度,北上广深杭成六大城市房价平均涨幅7.3%,中小城市平均涨幅只有1.3%。还有国考一片火热,超过150万人报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万余人。

但是,要注意一个现象,在职业选择上,“体制内”虽然显示了高度的稳定性,但是和金融资产“风险一收益”匹配的原则吻合,体制内的从业者财富水平处于排名的中间层。政府、党群、机关、社会团体就业者的平均财富是383万,而医疗行业、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体制外就业人员的平均财富均超过了400万。金融行业体制外就业者平均财富更高达488万。在大城市,这一现象更显著。例如,硕博人群中,一线城市体制外金融行业与党政机关就业者的财富水平之比为1.24∶ 1。而在三线城市,这两个行业财富之比下降至1.18:1。这也意味着,在大城市的市场上打拼,更容易实现财富跃迁。

第二个选择叫作“位置决定命运”。在2019年的财富报告中,我们反复强调一个人所站的位置决定了他的生产效率、收入以及福祉。8人们投入到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多个生产要素,其实都是与城市、区位密切绑定的。能拥有这些地方的房产固然很好,但是即使暂时不能拥有房产,这个“位置”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我们看到“所在的位置”是一个人工作收入受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位置越好的区县,工作受损的比例越低。所谓位置越好,指的是区县的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综合指标好。我们基于这三大维度,用14个细分小项测算了各个区县的综合得分,据此来判断位置好坏。比如人口维度考虑了区县的人口密度、人口平均学历、外来人口占比等指标,基础设施维度考虑了区县的商圈、医院、学校、金融机构等基础设施数量及便利度。在受访的人群中,位置越好的区县的人,疫情之下工作受损的比例越低。同样在一线城市,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静安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这些区县的人群,大约有20%的人工作受损;而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嘉定区,北京市顺义区、通州区这些区县的人群,则有超过40%的人工作不同程度受损。“位置”的选择是工作和收入的核心变量,而且更会影响到未来的路径。

即使对于农村户口和低学历人群,位置的选择仍然至关重要。2020年,在低收人农村户口群体的工作和收入普遍受损的情况下,一些综合得分高、位置好的区县,反而因为相当的人口和市场规模、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精细的城市管理等,让低收入农村户口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少——在厦门市思明区、郑州市中原区、宁波市酇州区、武汉市洪山区、佛山市南海区、温州市鹿城区等这些二三线城市中的“优秀”区县中,农村户口人群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抗风险能力,处在这些位置的农村户口人群中,不仅收入受损人群占比更低,收入增长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第三个选择叫作“金融认知溢价”。2020年疫情后家庭财富变化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就是“金融投资”。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低收人群体动用存款消费,高收入群体则动用存款买房产和配置基金。2020年前3季度,资产规模前10%的人群中,超过20%的人取存款买房,57%的人增配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而资产规模最低的10%的人群却刚好相反,接近70%的大多数人动用了存款用于生活消费。这个举动的结果是,超过40%的高金融资产家庭房产和股票双升值,家庭财富平均增长超过40万元。中等资产家庭通过房产或者股票升值获得的财富增长比例大约为63%,平均增长了近12万,而低资产家庭则几乎没有能从资产价格上涨中受益。

但信息时代的一个优势是,学校不是教育和认知的唯一出口,而认知在金融投资中占有相当的影响力。比如说,对金融信息极其关注的群体,平均资产规模为524.6万,而不关注的群体资产规模只有207.4万,相差了317.2万。即使在控制了学历、行业等各种因素后,“金融知识”和“金融认知”仍然在投资回报上有显著作用:对金融信息极其关注的群体,今年投资收入提高了7.2%,而不关注、很少关注的群体,今年投资收人分别下降了4.9%和5.5%。

2020年1—9月,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有房一族今年房子平均增值了8.08万。70个代表性城市中46城上涨,平均涨幅4.7%。9中国市场上7805只基金(非货币和非QDII基金)的平均回报为18.65%,绝大部分基金回报为正,其中63%的基金回报超过5%。

换言之,不管你现在的家庭财富处于前10%还是后10%,不管你是工人、农民还是公务员、企业主,不管你是制造业还是IT行业,2020年假如你投资了基金市场,还持有了部分城市的房子,那你今年大概率会获得不错的资本性增值收入。即使自身没有从事高增速、高成长、高知识密度的行业,但仍然有机会投资于这些行业的头部公司,让专业人员帮助你进行投资,共享创新前沿的增长红利。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金融投资上,学历不等于认知。对于非专业普通人来说,除了像传说中的神兽一样缥缈的民间股神外,其实大家投基金、投房子的业绩都差不多。虽然我们前面反复提及教育水平能够提高劳动性收人,增加收入的抗冲击能力,但教育水平对于投资业绩的贡献率真的微乎其微——我们调研的持有10万—50万市值的股票及基金的人群中,硕博人群的投资业绩整体不如本科人群。持有200万—500万市值的股票及基金的人群中,博士人群的投资业绩最差。我身边北大的一个经济学博土就是其中典型——2019年因为工作出色拿到100万的年终奖,居然在2020年的股票市场一把梭,亏了一半。

 

是啊,生活就像一个通关游戏。尤其在这样一个充满困惑的历史大背景下,每次升级都会开启更多的“Hard模式”。但是我们仍然会继续前行。

有时候想想,一个人的命运就像金融资产,一部分收益来自国家和历史的系统性风险,另一部分收益一定来自个人选择的个体性风险。按照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定价效率越高,市场越有效,个体性风险带来的收益应该更高。个人选择始终是我们自己命运的钥匙。

如果国家的命题在于是否继续保持增长,是否能将增长的果实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实现效率和公平、增长和分配之间的平衡;那么个人的命题则是在于是否能在城市、专业、行业、资产的选择上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同时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2020年,不是历史的变量,而是历史的加速器,是分化的冰山浮出水面的拐点。但分化只是我们的起点,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从社会、职业、企业发展、资产价格和投资方向的分化路径出发,去寻找选择的机会。

所以,这不是一本关于分化的书,这是一本在分化时代如何选择的书。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