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伟大的电影1

潘多拉的魔盒

潘多拉的魔盒

Pandora's Box, 1928

68.《潘朵拉的盒子》.tif


露易丝·布鲁克斯(Louise Brooks)从银幕上望着我们,就好像银幕不存在一样,她丢掉了电影的人工面具,邀请我们和她一起玩。宝琳·凯尔曾写道,布鲁克斯的美“几乎是非人的”,而她自己却把这种美当做一件无足轻重的礼物,作为一个淘气的姑娘出现在我们眼前。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个人时,你必然会受到吸引,但你内心深处知道她只会带来麻烦。

人生不能允许这样的自由,因此布鲁克斯在她最好的影片中永远备受折磨——她要为她的欢乐受到惩罚。在《潘多拉的魔盒》的结尾,她在开膛手杰克[1]的怀里被杀死了,她的死甚至不像是对她淘气的惩罚,而更像是一种报复:任何一个长得这么美、活得这么任性的人都必须被命运碾得粉碎,不然我们其余的人就要灰心了。

“露易丝·布鲁克斯太野性了,而她所处的行业却太驯顺了。” 在纪录片《寻找露露》(Looking for Lulu,1998)中,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的伊斯曼故居[2]担任胶片收藏管理员的保罗·谢奇·乌塞(Paolo Cherchi Usai)博士如是说。特纳经典电影频道将于五月五日放映这部长约一小时、由雪莉·麦克雷恩叙述的纪录片,作为该频道主办的布鲁克斯纪念月活动的一部分。此外,这个频道还会放映《潘多拉的魔盒》、《炫耀》(The Show-Off,1926)和《上帝给女人的礼物》(God's Gift to Women,1935)。如果史蒂夫·希尔伯曼(Steve Silberman)在《连线》(Wired)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可信的话,布鲁克斯热目前正在全国卷土重来,她是网上最受欢迎的已故女星,等等。名声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布鲁克斯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是因为她在毁掉了自己在好莱坞的一切关系之后去了德国,有幸在默片时代即将结束时拍了两部伟大的影片。这两部影片就是《潘多拉的魔盒》和《堕落少女日记》(Diary of a Lost Girl,1929),均由性心理情节剧(psycho-sexual melodrama)的大师乔治·威廉·巴布斯特(G.W. Pabst)导演。目前这两部影片都已经过修复,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在黑白片那纯洁的光晕中,布鲁克斯的脸凝成了永恒:刘海低低地压在眼睛上(《InStyle》杂志称之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发型之一”),丰盈的一字眉与刘海平行,乌黑的眼睛幽暗而深邃,调皮的小嘴不是撅着就是撇着,肌肤犹如瓷器般光洁,如此端正完美的五官让她看上去就像一个卡通人物(连环漫画《摩登姑娘》[Dixie Dugan]即以她为原型)。

她的身材苗条而不失丰润,是一位典型的二十年代时髦女郎(flapper[3])。她的情人不计其数,其中有查尔斯·卓别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长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他给了她一份终身薪水),还有纽约一家伴游公司的多名客户,四十年代期间她被所有有钱有势的朋友所遗忘的时候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过。她的确“太野性了”(十八岁时就因“滥交”被逐出阿尔冈昆酒店),但她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酗酒。她喝多了便无所顾忌,派拉蒙影业公司请她回好莱坞为她最后一部默片配上对话的时候她竟然叫他们去死。

布鲁克斯的人生像弗朗西斯·法默[4](Frances Farmer)一样令人心碎,但结局稍好一些。她年纪轻轻便开始走红(十六岁就和玛莎·葛莱姆[5][Martha Graham]一起跳舞),成为好莱坞明星,随后又去德国拍片,再后来便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她在与约翰·韦恩合作的那部B级西部片[6]中对他大流口水)。在酗酒和“陪游”中沉沦数年之后,她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她在纽约的公寓和约翰·施普林格(John Springer)的住所只隔一条走廊,而他恰好是一名宣传经纪人。当时任伊斯曼故居胶片管理员的詹姆士·卡德(James Card)问施普林格哪里可以找到布鲁克斯,施普林格便敲开了她的房门。布鲁克斯到罗彻斯特去看她拍过的老片子,受邀留在了那里。卡德爱上了她,但两人关系的性质并不明确。他带她到巴黎参加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回顾展,年迈的亨利·朗格卢瓦[7]当场宣布:“没有什么嘉宝!没有什么黛德丽!只有露易丝·布鲁克斯!”听到她的名字和她传闻中的两位同性情人联系在一起,布鲁克斯想必露出了微笑。

她在罗彻斯特写了许多篇回忆录,最终整理为《露露在好莱坞》(Lulu in Hollywood)一书,这是少数几部称得上必不可少的电影著作之一。她回忆了年轻的鲍嘉在纽约舞台上刚刚起步的情形、她的老朋友W.C.菲尔兹在私生活中可爱的一面,也坦陈了自己走红的过程,而衰落的经历写得尤其直白。许多默片明星后来都成了乏味的老古董,翻来覆去地重复那几件老掉牙的逸事,但露露那尖刻的机智挽救了她。

前几天晚上,我重看了《潘多拉的魔盒》。露露被好莱坞抛弃之后,巴布斯特给了她这部片子。如果没有她的出现、她的特写,这还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吗?恐怕不会。影片的情节在今天看来有待改进。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露露的年轻女子,尽管她声称自己不是妓女,但我们却注意到她的行为跟妓女相差无几。影片开始时她正在取悦一个抄表员,随后又对衣着破烂的老头子席戈尔齐(卡尔·戈茨[Carl Goetz]饰)笑脸相迎。席戈尔齐可能是她的父亲,也可能是给她拉皮条的,或者两者兼备。他要她会见一个想找她表演高空秋千节目的杂技演员,但她的情人兼保护人、报纸出版商舍恩(弗里茨·科特讷[Fritz kortner]饰)来了,席戈尔齐不得不暂时回避。

舍恩的情绪很低落,他快要结婚了,准备和露露分手。当他发现席戈尔齐躲在家具后面喝酒时,他的情绪就更低落了。露露到舍恩的办公室去找他,又迷住了他的儿子(弗朗茨·李德勒[Franz Lederer]饰)和一位女伯爵(爱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饰),后者是出现在银幕上的第一个明显的女同性恋者。露露在舍恩的儿子制作的一部轻喜剧中做舞女,舍恩很不明智地陪同未婚妻和儿子一起到后台探视,不料露露指着他的未婚妻说:“我不给这个女人跳舞。”舍恩试图与她理论,但在推搡中反被她勾起了欲火。他的未婚妻发现了这尴尬的一幕,于是婚事告吹,舍恩改娶露露为妻。凯尔曾写道,这段场景“单就情色的张力而言……堪称无与伦比”。

爱上露露的人最终往往死于非命。当露露意外枪杀了某一片中人物时,她脸上的表情令人着迷:她仿佛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以旁观者的眼光看着对方倒在她的枪口下。另一段重要情节发生在一家水上赌场里:一位声名狼藉的侯爵企图把露露卖给一个来自埃及的妓院老板,理由是既然她已经不可能回德国,不如充分利用眼下的情况。露露乘小划艇逃出了赌场。随后,开膛手杰克从伦敦的浓雾中浮现出来。

影片已近尾声,露露饥寒交迫,还要照顾她那位年老的皮条客(或父亲),似乎直到此时,她才第一次决定为钱出卖肉体。但当开膛手杰克说明他没有钱时,她仍然请他上楼,因为她喜欢他的长相。显然,她不怎么会看人。

这样的情节梗概不但适用于一部杰作,也适用于一出闹剧,而布鲁克斯使《潘多拉的魔盒》成为一部杰作。她的形象如此突出,仿佛独立于影片之外。布鲁克斯不像大多数默片明星一样化着过时的浓妆,看起来相当现代,几乎像是用电脑合成到老电影画面中的黛咪·摩尔(Demi Moore)或薇诺娜·赖德(Winona Ryder)。当她在一个个男人的怀中流连时,唯一不变的是她的任性:她想作乐,她想做爱,她想喝酒,她想告诉男人她要什么,而且她要什么就要得到手。驱使她的不是财、不是色,仅仅是欲望,是自私。这样的人生可以是丑恶的,而她却使它显得有滋有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如果你拖得够久,你就会开始以为自己可以免单。

(殷宴  译)

[1]  Jack the Ripper,英国19世纪末臭名昭著的连续杀人犯,1888年在伦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此案至今未破。

[2] 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柯达公司创始人,胶卷的发明者。

[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类时髦女郎的总称,特点是装扮性感、生活开放、反对传统观念。

[4]  Frances Farmer(1913—1970),美国女演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名,但始终受到母亲的控制,甚至被其送入精神病院并被迫接受脑叶切除手术。

[5]  Martha Graham(1894—1991),美国舞蹈家、编舞家、舞蹈教师,促进了美国现代舞的形成。

[6] 指《跨陆马车大劫匪》(Overland Stage Raiders,1938)。

[7]  Henri Langlois (1914—1977),电影保护事业的先驱,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创始人,电影活动家。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