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天下货币

后记

后记

感谢您读完了这本书。相信您一定还有不少疑问,期待您到我的微信公众号“马霞价值投资”的留言栏提问,我将把问题归类,一并作答。

货币问题首先是货币技术问题

我已经做了近百期的视频、音频讲座,收获了支持与赞美,也得到了质疑与批评,在这些反对声中,出现最频繁的一句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许多批评我的观点认为我把美元问题看成了一个单纯的货币技术问题,缺乏对政治、军事、科技、地缘博弈、大国竞争等多角度的充分论述,因此,我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的世界元方案也缺乏可操作性。我当然知道货币问题不仅仅是货币技术问题,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经济问题与政治是分不开的。

首先,术业有专攻,就个人能力而言,我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国际货币技术问题的实践者,我创作本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国际货币的技术问题讲清楚,并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技术解决方案供决策层参考。

其次,关于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关系,我也做过相关的思考。我常说,地缘政治的基础是地缘经济。对于这个观点,我曾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了支撑美国霸权的三个要素——美元、科技、军事及其相互作用(见微信公众号“马霞价值投资”,《打造大金融时代之十四:产业空心化的美国还能保住霸主地位吗》)。本书并没有展开谈经济与政治、军事等的关系,是为了专注地分析货币问题。本书的宗旨就是从国际货币的技术角度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去美元化方案,如果话题铺得太宽,不仅背离了本意,还将影响论证的严谨。

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不仅限于解读数据报表,但要分析经济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数据报表。因为只有将数据报表解读透了,讨论更宽泛的经济问题才有意义。同样,探讨货币问题首先要分析货币技术问题。世界元本质上是一个解决现有国际流通货币问题的技术方案,在解决了相关的技术问题之后,才能进一步地讨论与之关联的政治、军事等问题。如果将来推动发行世界元成为现实,那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领域的专家齐心协力,才能制定出详尽的操作方案。

本书的三个遗憾

本书达到了我的写作预期,但还是有遗憾:一是论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在岸货币体系和在岸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二是对于后美元时代的推进过程,本书只设计了大体的行动框架,没有给出具体的落地方案;三是国际金融问题不仅限于货币问题,也包括金融市场的管理等问题,而本书对货币以外的金融问题没有展开论述。

先说第一个遗憾。我没有谈在岸货币体系和在岸货币政策,是因为我缺乏这方面的准确数据。我是“求证狂”,我认为任何没有准确数据支撑的观点,都只是大胆的猜测。我在前文中提到,本书中的每一个论点都有数据支持。没有相关的数据,在岸货币体系和在岸货币政策根本无从谈起。如果硬着头皮谈,一定说不到重点上。

在岸货币体系和离岸货币体系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货币体系。本书已经将在岸货币体系和离岸货币体系必须完全分隔管理的原因解释得很清楚了。这样做也是为数字货币的顺利流通铺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要解决在岸货币体系和离岸货币体系分离运行的问题,下一步才是思考在岸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在在岸货币体系与离岸货币体系彻底分离运行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在岸货币体系、制定科学的在岸货币政策,需要有四个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支持,同时这四个资产负债表要具有会计性质的彼此核对关系,也就是在区块链技术下构建由四个资产负债表组合起来的、可以相互印证的国民经济数据库。这四个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财政部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汇总、居民个人资产负债表汇总。

在现行的银行管理体系中,建立以这四个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数据库是可以实现的。届时,金融学理论将被完全改写,金融市场将彻底告别只依靠市场被动调节的时代。这一天已经不远了。等有了完善的数据库,我们再来讨论在岸货币问题。

说起第二个遗憾,关注过我的视频讲座和公众号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我在本书写作完成后发表的讲座中,已经谈了不少去美元化过程的细节。我没有将过多的细节加入这本书中。首先,因为本书是站在全球金融安全的角度论述的,更多地分析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给全球经济造成的巨大伤害,希望唤醒世界各国警觉美元危机,做好应对准备。这是去美元化的第一步。其次,去美元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复杂的、难以预测的情况,比如,美元最终是会以崩溃的方式失去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地位,还是会实现从美元到世界元的软着陆,这个演变的路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我还无法预测到操作环节中的变量。截至2020年4月,美国总外债高达40.20万亿美元,可以预见的是,走向后美元时代的路一定不会畅通无阻。

第三个遗憾是,为了确保整本书的严谨、连贯,我没有展开讨论国际金融问题。我计划在我的下一本书中,全面地探讨国内国际金融双循环这个话题。打造后美元时代的内外两个金融循环体系,就是打造两个完全分离又彼此呼应的金融体系,实际上也是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问题。

大变局时代,一切都在加速。我在这里简要谈几个备受关注的金融问题,算是完善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引出下一本书的主题。

欧美央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际金融资本在国家间不受控制的自由流动是全球金融危机不断的症结所在。国际流通货币是全球离岸货币,其本质上是国家间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桥梁货币。国际流通货币承担国家间商品结算以及财富和信贷转移等职能,交易双方的资金最终都要回归到本国货币,参与本国的经济运行。现行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本质上是违背国际收支平衡原理这一基础理论的。正是由于国际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掩盖了美元支付能力不足的事实,才使美元原本已经十分庞大的外债持续膨胀。如今,欧美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完全依赖非理性的金融市场进行调节,几乎没有风险隔离机制。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在美国全面失控,美国的金融市场已经“赌场化”,金融资本的市场流动性恶化,市场中出现暴涨、暴跌等剧烈波动的现象。除了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外,欧美央行没有其他工具来稳定金融市场。

当前,各国央行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用货币政策工具来稳定利率和通货。欧美金融市场已经风雨飘摇,各国央行都在尽一切努力防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而各国央行预防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工具就是基准利率,通过设定基准利率,同时对国债市场的利率进行干预,控制利率并稳定通货。现在美国的金融市场还能勉强维持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零利率吹出大量的投资泡沫。我在本书中反复提到“美联储不可能三角”,一旦美联储无法控制利率,或者说一旦零利率保不住,美股和美债就有了大麻烦,到时美元债务危机的爆发将难以避免。

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各国央行的管理手段依然陈旧。在过去50年中,全球的通胀率温和而稳定,利率基本在各国央行的控制之下。欧美央行和财经界人士对金融风险缺乏警觉,危机降临时,应对措施也非常滞后,历次金融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全球金融市场处在危机全面爆发的前夜,各国央行似乎还能控制住利率和通胀率,但是,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当美元的支付能力危机最终爆发时,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将失去对利率和通胀率的掌控。我相信,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已经处在乌云翻滚的暴风雨前夜。或许直到经济危机真的来了,西方经济学家才会开始反思什么样的货币体系才是科学的。

缩小贫富差距的出路

一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也受到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影响,而其核心应该是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尽力缩小贫富差距。《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曾经指出,贫富差距的根源是普通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追不上资本收益的增长速度。随着贫富差距的年均复合增长,也就是呈几何级数增长,贫富分化渐渐会演变成贫富极端分化。皮凯蒂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税收,然后由政府进行财富再分配。而实践中,靠增加税收来缩小贫富差距是不现实的。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一个国家实行高税收,其资本就会流向低税收的国家;其次,高税收会影响企业的技术投入和扩大再生产;再次,高税收会打击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失去生产动力,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便会随之下降。

既然是资本所得过高造成的贫富极端分化,我们就要从管理金融市场的秩序入手,用金融工具对资本收益进行再分配。要让普通民众都能分享金融市场的资本收益,要保证金融市场具有财富再分配的能力,就要根治金融市场“赌场化”的顽疾。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也是我下一本书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即将走进普惠金融的时代,金融将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大家的事,需要大家一起来操心。

我相信,大数据时代将是社会主义大放异彩的时代。盲目依赖市场的经济学是盲人摸象式的经济治理理念,将被时代淘汰。我们是时候用精准的大数据分析替代盲目的市场崇拜了。全新的经济学将带领世界走进科学治理的新时代,其核心思想就是普惠共荣。只有多赢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引领经济全球化,带领我们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好-书-推-荐-v-x b-o-o-k-e-r-1-1-3】

马霞
2020年9月10日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