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桃花扇

第十一出 投辕(癸未九月)

第十一出 投辕(癸未九月)

(净、副净扮二卒上。净)杀贼拾贼囊 [1],救民占民房,当官领官仓,一兵吃三粮 [2]。(副净)如今不是这样唱了。(净)你唱来。(副净)贼凶不弃囊,民逃剩空房,官穷不开仓,千兵无一粮。(净)这等说,我们这穷兵当真要饿死了。(副净)也差不多哩。(净)前日鼓噪之时 [3],元帅着忙,许俺们就粮南京,这几日不见动静,想又变卦了。(副净)他变了卦,俺们依旧鼓噪,有何虑哉!(净)闲话少说,且到辕门点卯,再作商量。正是:“不怕饿杀,谁肯犯法?”(俱下。丑扮柳敬亭,背包裹上)

【北新水令】走出了空林落叶响萧萧,一丛丛芦花红蓼。倒戴着接䍠帽 [4],横跨着湛卢刀 [5],白髯飘飘,谁认的诙谐玩世东方老 [6]。

俺柳敬亭冲风冒雨,沿江行来,并不见乱兵抢夺,想是讹传了。且喜已到武昌城外,不免在这草地下打开包裹,换了靴帽,好去投书。(坐地换靴帽介。副净、净上)

【南步步娇】晓雨城边饥乌叫,来往荒烟道,军营半里遥。(指介) 风卷旌旗,鼓角缥缈。前面是辕门了,大家趱行几步[7]。饿腹好难熬,还点三八卯 [8]。

(丑起拱介)两位将爷,借问一声,那是将军辕门?(净向副净私语介)这个老儿是江北语音,不是逃兵,就是流贼。(副净)何不收拾起来 [9],诈他几文,且买饭吃?(净)妙!(副净问介)你寻将军衙门么?(丑)正是。(净)待我送你去。(丢绳套住丑介。丑)呵呀!怎么拿起我来了?(副净)俺们是武昌营专管巡逻的弓兵,不拿你,拿谁呀?(丑推二净倒地,指笑介)两个没眼色的花子 [10],怪不得饿的东倒西歪的。(净)你怎晓得我们捱饿?(丑)不为你们捱饿,我为何到此?(副净)这等说来,你敢是解粮来的么?(丑)不是解粮的,是做甚的?(净)啐!我们瞎眼了,快搬行李,送老哥辕门去。(副净、净同丑行介)

【北折桂令】(丑) 你看城枕着江水滔滔,鹦鹉洲阔,黄鹤楼高 [11]。鸡犬寂寥,人烟惨淡,巿井萧条。都只把豺狼喂饱,好江城画破图抛。满耳呼号,鼙鼓声雄 [12],铁马嘶骄。

(副净指介)这是帅府辕门了。(唤介)老哥在此等候,待我传鼓 [13]。(击鼓介。末扮中军官上 [14])封拜惟知元帅大,征诛不让帝王尊。(问介)门外击鼓,有何军情?速速报来。(净)适在汛地捉了一个面生可疑之人 [15],口称解粮到此,未知真假,拿赴辕门 [16],听候发落。(末问丑介)你称解粮到此,有何公文?(丑)没有公文,止有书函。(末)这就可疑了。

【南江儿水】你的此来意费推敲 [17],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凭空何处军粮到?无端左支右调 [18],看他神形,大抵非逃即盗。

注释:

[1] 贼囊:指流贼的行囊。

[2] 一兵吃三粮:暖红室本眉批曰:“官制之弊,非老兵不能说出。”

[3] 鼓噪:原指古代战时双方擂鼓呐喊,以壮士威。后泛指喧嚷、躁动。

[4] 接131-i (lí)帽:指白接131-i ,一种白头巾,饰以白鹭羽毛。

[5] 湛(zhàn)卢刀:著名的剑名,相传为春秋战国时铸剑师欧冶子所铸。此处指宝刀。

[6] 东方老:指东方朔,一位诙谐滑稽的人物。

[7] 趱(zǎn)行:快步行走。

[8] 三八卯:军营中的一种点名方式,例逢三(如三、十三、二十三)、八(八、十八、二十八)日点名之意。卯,点卯。

[9] 收拾:惩治。

[10] 花子:乞丐。

[11] “鹦鹉洲阔”二句:武昌两大名胜。鹦鹉洲在武昌西南江中,黄鹤楼在武昌西南江边。

[12] 鼙(pí)鼓:军中用的一种乐鼓,也称骑鼓,小曰鼙,大曰鼓。诗文中多借指战争。

[13] 传鼓:击鼓传报。

[14] 中军官:军职官名。明清时期,主要管理军中营务。

[15] 汛地:军事组织名称。明清时期,军队驻防之地。汛,指千总、把总等官员掌管的军队。

[16] 拿:押送。

[17] 费推敲:需要思考斟酌。典自贾岛“推敲”之故事。

[18] 左支右调:方言。指支支吾吾、敷衍塞责。ft


(丑)此话差矣,若是逃、盗,为何自寻辕门?(末)说的也是。既有书函,待我替你传进。(丑)这是一封密书,要当面交与元帅的。(末)这话益发可疑了。你且外边伺候,待我禀过元帅,传你进见。(净、副净、丑俱下。内吹打开门,杂扮军卒六人各执械对立介。小生扮左良玉戎服上)荆襄雄镇大江滨,四海安危七尺身。日日军储劳计画 [19],那能谈笑净烟尘 [20]?(升坐,吩咐介)昨因饥兵鼓噪,本帅许他就粮南京,后来细想,兵去就粮,何如粮来就兵?闻得九江助饷,不日就到,今日暂免点卯,各回汛地,静候关粮。(末)得令。(虚下 [21],即上)奉元帅军令,挂牌免卯,三军各回汛地了。(小生)有甚军情?早早报来。(末)别无军情,只有差校一名,口称解粮到此,要见元帅。(小生喜介)果然粮船到了,可喜,可喜!(问介)所赍文书 [22],系何衙门?(末)并无文书,止有私书,要当堂投递。(小生)这话就奇了,或是流贼细作,亦未可定。(吩咐介)左右军牢 [23],小心防备,命他膝行而进。(众)是!(末唤丑进介。左右交执器械,丑钻入见介)元帅在上,晚生拜揖了。(小生)唗!你是何等样人,敢到此处放肆?(丑)晚生一介平民,怎敢放肆?

【北雁儿落带得胜令】 [24]俺是个不出山老渔樵,那晓的王侯大宾客小?看这长枪大剑列门旗,只当深林密树穿荒草。尽着狐狸纵横虎咆哮,这威风何须要?偏吓俺孤身客无门跑,便作个长揖儿不是骄。(拱介) 求饶,军中礼原不晓。(笑介) 气也么消,有书函将军仔细瞧。

(小生问介)有谁的书函?(丑)归德侯老先生寄来奉候的。(小生)侯司徒是俺的恩帅,你如何认的?(丑)晚生现在侯府。(小生拱介)这等失敬了。(问介)书在那里?(丑送上书介。小生)吩咐掩门。(内吹打掩门,众下。小生)尊客请坐。(丑傍坐介。小生看书介)

【南侥侥令】看他谆谆情意好,不啻教儿曹 [25]。这书中文理,一时也看不透彻,无非劝俺镇守边方,不可移兵内地。(叹介)恩帅,恩帅!那知俺左良玉, 一片忠心天可告,怎肯背深恩,辱荐保 [26]?

(问丑介)足下尊姓大号?(丑)不敢,晚生姓柳,草号敬亭。(杂捧茶上。小生)敬亭请茶。(丑接茶介。小生)你可知这座武昌城,自经张献忠一番焚掠,十室九空。俺虽镇守在此,缺草乏粮,日日鼓噪,连俺也做不得主了。(丑气介)元帅说那里话?自古道“兵随将转”,再没个将逐兵移的。

【北收江南】你坐在细柳营,手握着虎龙韬 [27],管千军山可动,令不摇。饥兵鼓噪犯天朝,将军无计,从他去自逍遥。这恶名怎逃?这恶名怎逃?说不起三军权柄帅难操。

(摔茶盅于地下介。小生怒介)呵呀!这等无礼,竟把茶杯掷地。(丑笑介)晚生怎敢无礼?一时说的高兴,顺手摔去了。(小生)顺手摔去,难道你的心里作不得主么 [28]?(丑)心若做得主呵,也不叫手下乱动了 [29]。(小生笑介)敬亭讲的有理。只因兵丁饿的急了,就粮内里,亦是无可奈何之一着。(丑)晚生远来,也饿急了,元帅竟不问一声儿。(小生)我倒忘了,叫左右快摆饭来。(丑摩腹介)好饿,好饿!(小生催介)可恶奴才,还不快摆!(丑起介)等不的了,竟往内里吃去罢。(向内行介。小生怒介)如何进我内里?(丑回顾介)饿的急了。(小生)饿的急了,就许你进内里么?(丑笑介)饿的急了,也不许进内里,元帅竟也晓得哩 [30]。(小生大笑介)句句讥诮俺的错处,好个舌辩之士!俺这帐下倒少不得你这个人哩。

【南园林好】俺虽是江湖泛交,认得出滑稽曼老 [31]。这胸次包罗不少 [32],能直谏,会旁嘲。

(丑)那里,那里!只不过游戏江湖,图哺啜耳 [33]。(小生问介)俺看敬亭,既与缙绅往来,必有绝技,正要请教。(丑)晚生自幼失学,有何技艺,偶读几句野史,信口演说,曾蒙吴桥范大司马、桐城何老相国,谬加赏赞,因而得交缙绅,实堪惭愧。

【北沽美酒带太平令】俺读些稗官词,寄牢骚;稗官词,寄牢骚。对江山吃一斗苦松醪 [34]。小鼓儿颤杖轻敲 [35],寸板儿软手频摇。一字字臣忠子孝,一声声龙吟虎啸。快舌尖钢刀出鞘,响喉咙轰雷烈炮。呀!似这般冷嘲、热挑,用不着笔抄、墨描。劝英豪,一盘错帐速勾了。

(小生)说的爽快,竟不知敬亭有此绝技,就留下榻衙斋 [36],早晚领教罢。

【清江引】从此谈今论古日倾倒,风雨开怀抱。你那苏、张舌辩高 [37],我的巧射惊羿、奡 [38],只愁那匝地烟尘何日扫 [39]。

(丑)闲话多时,到底不知元帅移兵向内,有何主见?(小生)耿耿臣心,惟天可表,不须口劝,何用书责?

(小生) 臣心如水照清霄,
(丑) 咫尺天颜路不遥。
(小生) 要与西南撑半壁,
(丑) 不须东看海门潮 [40]。

注释:

[19] 军储:军需供应。计画:同“计划”。

[20] 那能谈笑净烟尘:指筹划军中事务的不易,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

[21] 虚下:戏曲术语,提示角色下场的方式。

[22] 赍(jī):指拿东西给人,引申为携带、持。

[23] 军牢:为官府服役的兵士。

[24] 【北雁儿落带得胜令】:暖红室本眉批曰:“此曲嬉笑谩骂,尽情极态,熟读快歌,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5] 不啻(chì):不止。

[26] 辱荐保:有辱于侯恂的推荐、保举。辱,有辱,愧对。荐保,推荐,保举。

[27] 虎龙韬:指用兵的谋略。兵书《六韬》有文、武、龙、虎、豹、犬六韬,此句用了虎、龙二韬。

[28] 心:原作“手心”,据清康熙刊本改。

[29] “心若做得主呵”二句:一语双关,讽刺左良玉无法控制自己的军队。暖红室本眉批曰:“策士之舌,不减仪、秦。”

[30] “饿的急了”三句:一语双关,讽刺左良玉因为缺粮而移师南京之举动。

[31] 滑稽曼老:柳敬亭自比为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性诙谐、滑稽,善词赋,常讽谏汉武帝。

[32] 胸次:心胸,胸怀。

[33] 图哺啜:柳敬亭的自谦,混吃混喝的。哺,吃。啜,喝。

[34] 松醪(láo):酒名,用松膏酿制的酒。

[35] 颤杖:小鼓槌。

[36] 衙斋:衙门里官员起居之所。

[37] 苏、张:指苏秦、张仪,春秋战国时期的说客。

[38] 羿(yì)、奡(áo):《论语·宪问》有“羿善射,奡荡舟”句。羿,指后羿,以善射著称。奡,后羿的心腹寒浞之子,相传他会陆地荡舟。

[39] 匝:遍。

[40] 东看海门潮:形容引兵东下。ft

点评:

本出出评:“此《投辕》一折,与后《草檄》一折对看者,投辕是柳见宁南,草檄是苏见宁南,俱被捉获,而谒见不同。是对峙法,又是变换法。”“曲白爽口快目,极舌辩滑稽之致。古人发汗已头风者,此等文字也。”

这一出的内容,是顺承前面的《抚兵》《修札》二出而来的,左良玉与柳敬亭分别作为这两出中所延伸出的线索,在此处得到交汇,是为“移师就粮”一事的解决。然而此事的解决,并不是整个波澜的终点。后续的矛盾,仍在酝酿。

两个已经被酝酿成熟的矛盾冲突,并未经由人物行动,便已得到解决:其一是移师就粮问题,未经柳敬亭劝阻,左良玉早已打消了这个想法,并不成为冲突。其二是军粮缺乏问题,左良玉、柳敬亭并未在该出中解决此问题,只是经由左良玉口中一句自九江借粮,便将此问题消解透彻。

实际营造戏剧效果的冲突,是左良玉对于柳敬亭从轻视到尊敬的转变,也几乎是支撑情节进行的最实在动力。这是历史逻辑与戏剧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柳敬亭为左良玉纳入帐下,是历史中实有之事。然而此事并未发生在武昌,契机也并非柳敬亭为侯方域传书,而是左良玉在皖城筵席上遇见柳敬亭。但此出让柳敬亭介入传书,使得整个故事得以串联起来,亦整饬客观,增加戏剧性。梁启超批注时,也以为“时日相值”,是为妙笔。

柳敬亭与左良玉的结识,固非如该出中所写一样,但是该出中二人的关系,却与历史上的情境相符。如黄宗羲在《柳敬亭传》中所说:“宁南(即左良玉)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左良玉与柳敬亭关系之密切,一如该出中所介绍的一般,虽然虚构却见真实。

柳敬亭与左良玉的相会,节奏把握得很好,柳、左二人一来一往,不急躁不混乱,层次分明。先是左良玉斥责柳敬亭,而柳敬亭以侯方域代父所修书信化解;随后左良玉敬问姓名,而柳敬亭则借机游说;左良玉为柳敬亭所激怒,而柳敬亭却借机讽谏,是以最终取得了左良玉的信任,被他纳为帐下心腹。

柳敬亭的两番讽谏,颇有语言意趣。在讽谏文字的写作上,孔尚任可能借鉴了《左传》《史记》诸书中谏君的方法。第一番讽谏,是柳敬亭故意摔碎茶杯,引得左良玉斥责。柳敬亭以自己手不受心的控制为喻,讽刺左良玉的手下不为其所控制、移师就粮;第二番,承接第一番而来,应着左良玉以饥饿辩解,柳敬亭以自己饥饿甚急为由,要求进入左良玉帐后,还以“饿的急了,也不许进内里,元帅竟也晓得哩”,再次讽刺了左良玉“移师就粮”之说。

这两番讽谏,柳敬亭皆是从身边事说起,看似无心,却可以于突然之间转移到“移师就粮”问题上。这种巧涉譬喻的方法,在诸多古代典籍中可以见到。如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邹忌的“城北徐公之美”、淳于髡的“一鸣惊人”,都是如此。不过孔尚任并没有抄袭古人,而是自出新格,以“手不从心”、“饿急就内”两个论说为意,亦可见其才思。

也正是凭借这两番讽谏,柳敬亭得以为左良玉所敬重,成为其幕下之人。这一安排,也是与历史实情相符合的。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