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某些地方会召唤我们的身体躺下:一块草坪、一片海滩或岩石中一个适合躺卧的洞穴,这样的洞穴看起来就像是专门为了让人躺卧在石头上而造的,尤其当它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时候。在户外时,我们的视线不再受房间天花板的局限,而是悠游于蔚蓝的天空,眺望不断变化的云朵,就这样四处观看。天空看起来仿佛无边无际。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视线所及还要取决于我们是仰卧、侧卧还是俯卧。俯卧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一点点草皮,至于天空,我们只能感知。
自然界的躺卧与封闭空间的躺卧有截然不同的属性,这并不仅仅因为自然界的上方缺乏边界。在户外,人会接收到大量的知觉信息:强光、风、鸟语、花香、水流声、有时令人惬意有时令人心烦的人类或机械活动的噪音、渐近的脚步声,以及突然打破宁静的远方的呼唤声。在海滩上,还可以聆听浪的节拍把时间划分成短小而规律的片段。即使附近没有人类停留,我们也并不孤单。周围的一切,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可以与我们相通,甚至对我们言说,只要我们注意倾听周围的动静。我们躺卧的时候,就与大地连成一体了。大地成了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也成了它的一部分。
仰望天空能开阔心境
我们是躺在一块能避开公众视野的私人草坪上,还是公共海滩上,决定了躺卧的性质是公开还是私密。在一则十分有名的东佛兰德地区的啤酒广告中,一名男子掉落在沙滩上,并在那里舒展四肢——这是极度放松和自由的表现。那些自家没有花园、也不住在海边的人,就只能去公园里凑合了。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做法——去田野里:既能避开好奇的目光,躺个痛快,还能欣赏到自然的风光。
在闷热的夏夜,房间里的空气难以流通。这时候,带着床垫和床单逃到外面去的渴望就特别强烈。户外微风徐徐,天色明朗时或许还能观星,早晨则在鸟儿的协奏曲中醒来,这简直是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不过我们要留神,别把它想得太美。有露天过夜经验的人都知道,户外那些陌生的背景音是多么烦人,与我们习惯了的卧室里的安静氛围大不相同。户外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儿发生。一旦我们进入了浅睡期,稍微大一点的噪音就能吵到我们,在深夜里也难免被惊醒。有人认为,黑暗会使听觉更敏锐。或许我们在进化过程中潜藏着一些本能,使我们意识到在户外会面临更大的危险。显然我们不可能习惯于此:看看那些经常在外面睡觉的无家可归者,他们经常处于戒备状态中,睡眠也经常受到干扰,更不用提露宿对健康的严重损害了。
在户外躺卧或睡觉需要时刻提防外界。在森林中就更要如此。之所以在森林中尤其如此,不仅是因为那里有强烈的甚至是恼人的花香,有大大小小的动物环绕在我们近旁或在暗中观察我们,还因为有腐烂、泥泞的地面——所有这一切,无一对睡眠有益,尽管森林如今早已不是幽灵、女巫和危险野兽的领地。此外,在森林中或公园的树丛里过夜的人还会被当成可疑分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凡在柏林动物园里过夜的人,即使没有任何犯罪行为,也会立刻被归入“流浪汉”和“罪犯”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