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要冒险进入太空,我们需要带上一部分地球,比如空气、水、食物和各种各样的保护。为准备好这次航行,研究人员正试图把太空的各种困难集中到地面实验中,有些实验是自然实验,也有些实验是极端实验。也就是说,在地面营造太空环境进行大量实验,研究人们在遥远的环境中(如南极基地),如何在寒冷、封闭或孤立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和相互交流。
南极洲的发现和随后的探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我们冒险进入太空时所预期的情况。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和其他人就已经推测出南极这片冰封大陆的存在。他们的推测仅仅基于地球的对称性,以及南半球一定有类似于北半球的陆地的假设。在接下来的1000年里,“未知的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探险家们痴迷不已。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很幸运。陆地并不是对称分布的,但南极洲却在“下面”等待着被发现。1773年和1774年,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他的船进入南极圈,看到了岛屿。南极大陆通常被认为是费比安·戈特利布·塔迪厄斯·冯·别林斯高晋(Fabian Gottlieb Thaddeus von Bellingshausen)——一名具有德国血统的俄罗斯海军军官,于1821年发现的[尽管英国的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Edward Bransfield)和美国的纳撒尼尔·帕尔默(Nathaniel Palmer)可能分别于1820年发现过这片大陆]。
早期基于海洋的探险很快就跟上了,整个南极大陆的地图在19世纪末基本上就被绘制出来。随后在1897~1917年,南极探险进入了英雄时代。在这段时期,人们绘制出了南极内陆地区的地图,并到达了南极的磁极和地磁极。我们之所以称之为“英雄”,是因为许多探险家都牺牲了,包括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领导的著名探险队。1911年,在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到达南极的33天后,斯科特在返回途中去世。这一时代以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试图首次横越南极大陆的尝试而告终,这次尝试虽然未能成功,但却用沙克尔顿团队的英雄壮举以及活着 回来,成功激励了下一代探险家。
在接下来的40年里,在诸如空中飞行和医疗耐用设备等新技术允许建立永久性科学基地之前,探险活动非常少,间隔也很长。首先,对南极探索更持久的回归计划是由于地缘政治。德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在20世纪初探索过南极洲,希望建一个捕鲸站来获取鲸油,用于生产人造黄油、润滑剂和甘油(用于制造硝酸甘油)。那是1939年,战争即将爆发。德国开辟了一个他们称之为新斯瓦比亚(New Swabia)的地区。[19]这些计划没有持续多久,捕鲸站也没有建立起来。但是这一举动——加上德国与阿根廷的亲密关系,阿根廷靠近南极洲——让英国人感到不安。1943年,英国人发起了“塔巴林计划”(Operation Tabarin),在南极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永久性基地。这反过来又在“二战”后引发了一场土地争夺战,或称冰上竞赛。不到10年的时间,邻近的智利和阿根廷建立了基地,苏联、挪威、瑞典、法国和美国也都建立了基地。
冰上活动在升温。到1959年,已经有十几个国家提出了土地主权要求,只是为了参与其中,甚至没人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游戏。南极洲有什么好处?没人清楚。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发现了矿藏和其他有价值的资源,如煤和石油。但是,严酷的气候环境以及与全球市场遥远的距离,使这些资源变得昂贵、危险,从而不适于开采。
尽管如此,在冷战前夕,土地就意味着权力,紧张局势开始蔓延。由于以前是欧洲的殖民地,智利和阿根廷对北半球国家的主权要求尤其感到恼火。南美洲的顶端距南极洲只有1200公 里,其与南极洲的距离大约是到新西兰或澳大利亚距离的1/5。不同寻常的是,也许是考虑到潜在的冲突,在南极洲有重要利益的12个国家在1959年签署了《南极条约》(Antarctic Treaty)。该条约禁止在南极洲进行军事活动,并将南极洲划为科学保护区。截至2015年,已有50多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20]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南极洲和月球间的相似性太多:遥远、环境恶劣、资源丰富、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如果一个国家设法在那里插上一面旗帜,建立一个基地或定居点,就会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从人类第一次踏足南极洲到建立永久性基地,大约用了50年。而且,你瞧,从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到计划永久返回月球,也是用了50年。
现在还不清楚人们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南极洲和月球之间的相似之处,但前者无疑为后者提供了一个模板。与《南极条约》类似的是《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其正式的名称是《关于各国探索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Treaty on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Use of Outer Space,Including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该条约是在月球竞赛过程中制定的。当时各国都在担心会出现一场脱缰式的(月球)圈地,或者更糟糕,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外层空间条约》第二条规定:“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不受国家主权要求以及使用或占领或任何其他手段的支配。”[21]从本质上讲,《外层空间条约》为月球像南极洲一样成为一个巨大的科学实验室奠定了基础(后面我将讨论为什么一些人认为该条约阻碍了太空商业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至少在开始阶段,在月球工作将跟在南极洲工作完全一样。甚至还会出现旅游业。正因如此,南极洲成了月球和太空探索的试验田。下面让我们更仔细地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