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始于极限

代后记2

铃木凉美女士:

一年真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起初我心里也有些忐忑,好在顺顺利利进行了十二轮通信,总共二十四封。这是一场没有海图的航行,每个回合都教人满怀期待,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对每一件没做过的事情都兴致盎然,还特别喜欢与人合作。合作对象都是我感兴趣的人,在合作中不仅对对方感到诧异,还看到了由此牵出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自己,目瞪口呆……在这次通信中,我也尝到了这种滋味。

尤其这次的合作对象是与我差了一辈的你,这逼得我回想自己在你这个年纪时的种种。你肯定也无法想象自己到我这个年纪之前会走过怎样的岁月。

重读书信时,我发现第一轮和最后一轮形成了完美的闭环。或者说,也许我们只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打转。用社会学的话来总结,大概就是如何突破“结构与主体”这一困境。在人生的尾声,我有幸得到你这位难能可贵的收信人,再次认识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被历史所定义。人无论活到多大年纪,都能有新的发现呢。想象你五六十岁会是什么模样,也是乐事一桩。只可惜那时我十有八九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使这些发现成为可能的,正是书信这种慢如蜗牛的对话形式。而且我们的每一封信都写得很长,信息量远超仅限一百四十字的即时交流。策划者是幻冬舍的编辑竹村优子女士。虽然这本书是你我二人合著,但她绝对称得上是第三位作者。每次发稿件过去,她都会结合自身经历给出深刻的点评。不难想象,她对你肯定也是如此。编辑是稿件的第一位读者,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完全全被读者接收到了,对作者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而且她的点评总是一针见血,堪称“编辑的楷模”。听说校对老师也都很期待每期的内容,还有读者感叹“看得我大气都不敢出”。由衷感谢大家。本书的装帧工作由铃木成一先生负责,我们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我年轻时出版的《裙子底下的剧场》。

我相信每位女性读者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极有共鸣的部分。那男性读者呢?你在最后一封信里说,你们这一代女性“对男性的信任好似风中残烛”。在之前的信里,你也反复问我“如何能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我觉得我们也在这本书里反复探讨了“何为男人”。

有女人因为疫情被迫进入性产业,其中也有女人因为感染疾病的风险濒临失业。这个行业中存在一种不对称,出售性的女人暴露在好奇的视线之下,购买性的男人却从不被质疑。男人动不动就想占女人的便宜,色狼、偷拍、儿童色情制品、性虐待、援交、外卖茶、找干爹、射精产业……购买性的男人构建起了性市场,并且让买春成了男人的“出厂设置”。面对此情此景,广大男性就没有一点意见吗?

“男人们!”是编辑部拟的备选书名之一。据说副标题是“男人是可以信任的吗”,然后书腰上写“性工作的代价,是丧失对男人的信任。谨以此书献给即便如此也不放弃争取平等、坚持斗争的女人与男人”。是不是还有个备选叫“不再当受害者与加害者:写给冲破结构和主体困境的女人”?不过最后还是选了现在的书名。我不怎么奢望男性读者拿起这本书,却很想听听他们的感想。

我们总是行走在时代的边界上,难以展望未来。谁能在几年前预料到新冠病毒的爆发呢?又有谁能预测强行举办奥运会的后果呢?况且历史并不总是直线前进,进一步又退两步也不是不可能。你十有八九能比我活得久(可千万别走在我前头呀,这事得按顺序来),你会看到多少我无缘得见的景象呢?……尽管我不相信存在阴间,却想在那个时节回到阳间瞧上几眼。

要是可以每隔几年与你探讨各自的衰老与成长就好了。

在那之前,请务必珍重。

写于5月晴天
上野千鹤子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