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日本蜡烛图技术

刺透形态

刺透形态

对大多数蜡烛图形态来说,有一个看跌形态,就有一个相反的看涨形态。乌云盖顶形态便是这样的。有一个与乌云盖顶形态相反的形态,它的名称为刺透形态(如图4.26所示)。刺透形态出现在下跌的市场上,也是由两根蜡烛线所组成的。其中第一根蜡烛线具有黑色实体,而第二根蜡烛线则具有白色实体。在白色蜡烛线这一天,市场的开市价曾跌到低位,最好下跌至前一个黑色蜡烛线的最低价之下,但是后来市场又将价格推升回来,深深刺入黑色蜡烛线的实体内部。

刺透形态与看涨吞没形态同属于一个家族。在看涨吞没形态中,白色实体吞没了前面的那条黑色实体。而在看涨的刺透形态中,白色实体仅仅向上刺入了前一个黑色实体的内部,但是未能完全覆盖。在刺透形态中,白色实体向上刺入黑色实体的程度越大,该形态构成底部反转信号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理想的刺透形态中,白色实体必须向上穿入前一个黑色实体的中点水平以上。关于刺透形态背后的心理过程,可以做如下理解:市场本来处于下降趋势中,刺透形态第一天疲弱的黑色实体加强了这种市场预期。第二天,市场以向下跳空的形式开市。到此刻为止,空头观察着行情的发展,感觉诸事顺遂。可是到当日收市的时候,市场却涨了回去,结果收市价不仅完全回到了前一天的水平,而且变本加厉地向上大大超越了这个水平。现在,熊方开始对手上的空头头寸忐忑不安起来。有些市场参与者一直在寻找买进的机会,他们据此推断,市场不能维持这个新低价位,或许这正是入市做多的大好时机。

关于刺透形态,也有四项参考因素,如果刺透形态兼具这些特征,那么它的技术分量将大为增强。这四项参考因素与乌云盖顶形态的四项参考因素内容相同,而方向相反(参见前一节的有关内容)。在讲述乌云盖顶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虽然我们更愿意看到黑色实体的收市价向下穿过了前一个白色实体的中点,但是在这一条判别准则上,还是有一定的灵活余地的。然而在刺透形态中,却没有什么灵活的余地。在刺透形态中,白色蜡烛线的实体必须向上推进到黑色蜡烛线实体的中点以上。之所以看涨的刺透形态不如乌云盖顶形态灵活,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处理底部反转形态必须更加谨慎,他们对形状近似的价格形态做了进一步的区分,将它们分为三种情况,分别称为待入线形态、切入线形态、插入线形态(参见图4.27到图4.29)。这三种形态与刺透形态在基本构造上是相似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其中的白色蜡烛线实体向上穿入黑色蜡烛线实体的程度是不同的。在待入线形态中,白色蜡烛线(其外形通常是比较小的)的收市价位于前一个蜡烛线的最低价下方的附近。在切入线形态中,白色蜡烛线(它也应当是较小的白色蜡烛线)的收市价稍稍进入前一个黑色实体的范围之内。在插入线形态中,白色蜡烛线比上述两个形态的更长一些,其收市价也更多地刺入前一个黑色实体之内,但是没有达到黑色实体中点的水平。

图4.26 刺透形态

图4.27 待入线形态

图4.28 切入线形态

图4.29 插入线形态

能不能记住从图4.27到4.29的各种具体形态并不重要。只要记住,白色实体必须推升到黑色实体的中点以上,才能构成较为有效的底部反转信号。

图4.30中区域1和2处出现了一系列长下影线,表示56美元附近可能存在支撑水平。可是在9月8日,戴顿-赫德森(DaytonHudson)连出重拳,开市于54美元上下,开市就跌穿了上述支撑水平。空方掌控了行情——或者这只是他们的错觉。到9月8日当日交易结束为止,多方杀了一个回马枪,把股价推到了明显高于前一个收市价的水平。9月7日和8日的蜡烛线组合成了刺透形态。在该刺透形态一周之后,9月16日,形成了一根锤子线,再次加强了该形态位于54美元左右的支撑水平。紧接着在锤子线之后的一周内,冒出了一系列长下影线,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支撑水平。

在图4.31上,3月中旬有一个看涨吞没形态,由此开始形成一轮上冲行情;3月24日接近59美元的纺锤线显示了这轮行情可能遇到麻烦的迹象。4月3日,收市价超越59美元,全天形成一根长白色实体,标志着多头回来了,至少到本时段为止重掌大局。在4月4日这一天,该股票形成了一个乌云盖顶形态的变体。之所以说它是乌云盖顶形态的变体,是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该形态第二天的开市价高于第一天的最高价,而在本例中,第二天的开市价只是高于第一天的收市价。虽然如此,考虑到4月4日黑色蜡烛线向下回落到白色实体的内部如此深入的地步,增加了该形态的技术效力,该形态可能比中规中矩的乌云盖顶形态更有效。

图4.30 戴顿-赫德森公司(Dayton-Hudson)——日蜡烛线图(刺透形态)

图4.31 美国通用保险(American General)——日蜡烛线图(刺透形态)

4月17日和18日组成的刺透形态引出了之后的上冲行情。从这个刺透形态开始的上冲行情一直持续到4月24日和25日组成的另一个乌云盖顶形态。这个乌云盖顶形态也可以看成经典乌云盖顶形态的变体。为什么?因为其中的黑色实体没有向下跌破白色实体的中线。无独有偶,虽然这个蜡烛线组合不属于常规的乌云盖顶形态,但是它具备两个要素,让我相信它的看跌性质与传统的乌云盖顶形态不相上下。具体来说:(1)4月25日的黑色实体开市价急剧上涨,高于前一天的最高价,在这个基础上,其收市价低于前一日的收市价;(2)该形态验证了4月上旬乌云盖顶形态形成的阻挡水平,也标志着市场向上尝试该阻挡水平以失败收场。

本图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适用于如何对待不是很理想的蜡烛图形态。(1)形态构成的具体情况;(2)它所处的总体市场图景。当我们遇到不那么完美的蜡烛图形态时,上述两方面的因素有助于我们评估其有效性,看看它是不是具备与更准确定义的蜡烛图形态同等的技术含义。正因为需要这样的主观判断,使得蜡烛图形态的电脑识别十分困难。举例来说,本图所述的两例乌云盖顶形态都不满足乌云盖顶形态的经典定义,但是根据它们的构成情况,以及它们在行情演变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依然将它们视为乌云盖顶形态。前一节对此已经进行了分析。

如果在刺透形态的次日,实体没有深深地进入第一日实体的内部,我通常建议,应等待进一步的验证信号。假设刺透形态后一根为白色蜡烛线,下一个时段的收市价向上超越了该白色实体,就构成验证信号。在图4.32中,3月31日上午的晚些时候,一根白色蜡烛线向上推进到了前一根黑色实体的内部。既然它并没有向上超过黑色实体的中线,就不能构成刺透形态。这是一个插入线形态。在插入线形态的下一个时段,收市价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有助于增强形态的效果,说明其可能是一个底部信号。在3月31日晚些的一个时段,在117美元附近,形成了另一个插入线形态。通常,在插入线形态出现后,应该等待进一步的看涨验证信号(正如在当日更早的时候看到的那样)。但是,对于本图中的第二个插入线形态,由于它验证了之前的支撑区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来等待看涨验证信号了(也就是说,不需要那么多理由来等待下一个时段的收市价推升到更高位置)。如此一来,对活跃的动量交易者来说,不妨在第二个插入线形态的白色蜡烛线收市时,利用它作为买进机会。第二天上午的早些时候,出现了一个看跌吞没形态,给出了退出信号。

图4.3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5分钟蜡烛线图(刺透形态)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