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天
今天是周日,你计划在家把周一要演讲的PPt认真准备一下,除了今晚有一个聚会,也没其他什么事,想想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你打开电脑,泡了一杯咖啡,准备开始工作……
突然,电脑上弹出一则新闻,标题是《八旬老人长期被保姆殴打》,你难以抑制住内心升起的怒火,点开了新闻,越看越气愤!忍不住,在评论区里狠狠地问候了一下这位保姆的全家……
你在愤愤不平中关掉新闻,抿了一口咖啡,打算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一下,赶紧回到工作中来……
电话铃又突然响起,原来是你朋友,她说最近工作不顺利,和同事正在上演宫廷剧,被打小报告、穿小鞋,可能因此将被辞退,内心委屈不已,找你诉苦……
你强忍着听完她的抱怨,并想方设法安慰她的情绪,突然一封电子邮件出现在屏幕的弹框,你点开后发现竟然是个段子……
你不小心笑出了声,竟然被你朋友误以为是对她的不敬……
一通解释后,终于友善地结束了这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对话……
你长叹一口气,又抿了一口咖啡,脑海里思绪万千,你顺便打开了朋友圈,看看她最近到底过得如何……
刷着刷着,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段特别搞笑的小视频,你忍不住打开了抖音,关注了这位视频中搞笑的妹妹,顺便欣赏了她另外几段舞蹈……
越看越有意思,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时间飞逝了两个多小时……
眼看就要到饭点了,你猛然想起晚上还有个饭局,立马起身收拾了下行头,匆忙出门……
吃完到家已经是10点了,你洗完澡,倒了杯咖啡,放了点轻音乐,刷完最后一拨朋友圈……
时间终于来到了11点,你对着空空如也的PPt,又抿了一口咖啡……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看上去忙得很,结果一天过去了,却发现啥都没做好,效率极低……
为什么会这样?
你是否也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拥有三头六臂,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
就像计算机一样,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但是你知道吗?
就算是计算机,它的CPU也不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谓的“多任务”,就是高速切换处理单任务,通过把CPU的计算时间,切成足够小的时间切片,然后供不同的任务轮流使用而已。
人脑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也是不可能的,你得先结束一个任务,然后切换到另一个任务,这个切换过程由人脑中一个叫“丘脑网状核”(TRN)的组织负责。
所不同的是,CPU切换一次只需要22亿分之1秒,而人脑则是5~15分钟……
因此,如果你想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切换的时间成本极高!
一件事还没有认真开始,又转向另外一件事了,时间都耗费在了没有价值的切换上,整体效率自然就会变得非常低……
为什么切换需要那么多时间?这个过程里大脑发生了什么
如果大脑同时接受多种任务信息:
比如你数学、物理、语文、英语课一起上,或者电影、培训、电子书一起看,或者韩剧、日剧、美剧、抗日神剧一起刷……
结果会怎么样?
结果你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也都理解不了……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学习了上一课,你就会知道,理解某个新信息,你需要调用相关背景知识去链接才行,没有这些背景知识,你是无法理解它们的。
所以,当你接收到某个信息,你的大脑为了能够让你理解它,就会启动“寻找相关背景知识”的工作。如果这个过程被打断,又来了一个其他领域的待处理信息,大脑就需要擦除之前已经调用出来的背景知识,重新链接新的背景知识,再重新梳理……
除非你在这几个领域都已经非常精通,都是条件反射级的调取速度,不然,调用这些背景信息时,处理量大且缓慢,切换的过程就会变得特别耗时……
那不擦除,让两件事情或者多件事情并列进行,可不可以?
那背景知识就会混乱,可能就无法正常理解新信息并思考问题了,甚至可能出现串频的现象,就像你和多个人一起聊微信,消息竟然回错了人……
因此,想要提高工作效率,你就必须避免这些没有效率的来回切换,避免进行多任务同时处理,这是所有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把时间切成一段一段,每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学会专注!
关于怎么切分时间,如何分配任务的问题,我们之后会讲,因为任何的时间管理技巧,如果离开了专注,都是花架子,每一段时间都没有效率,加起来也没有效率……
专注,才能提高效率!
工业革命,让社会的整体效率,因为分工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原来汽车是富人的专利,因为制造一辆汽车,要几十个熟练技师,围绕一辆车,持续奋战70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亨利·福特通过流水线的方式,让这个制造时间缩短到了12.5小时。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在环节中的每一个人,都更加专注了!
再拿近两年大热的人工智能来说:
人工智能的计算放弃了使用传统的CPU,转而使用原来专做图像处理用的GPU,不是因为GPU速度更快,而是因为GPU比CPU更专一,可以只负责相关的人工智能计算,而不需要去管计算机的其他任务。
当然,现在谷歌有了让人工智能运算效率更高的芯片:TPU。
从CPU到GPU,再到TPU,效率提升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两个字:专注!
专注,才能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