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人生只有一件事

像孩子一样

像孩子一样

已过世的一位宗教界人士留下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令人震撼。

文中提到,他晚年重病缠身,因用药而夜半屎尿失禁,被男看护“如同训斥孩子一样……教训我这九旬老翁……将我九十年养成的自尊,维护的荣誉、头衔、地位、权威、尊严一层层地剥掉”,终于见证了《圣经·马太福音》上说的,“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18∶3)。

《圣经》上的这句话我读过,但他用自己如此难堪的经历做见证,让人犹如五雷轰顶。

我倒认为,以他的德行和修持,其实早就“如同孩子一样”活在了世间天国中,他最后留下这段见证,是因为看到太多人执着于“荣誉、头衔、地位、权威、尊严”,不可能“如同孩子一样”,也很难进得了天国。出于大爱,他才用自己难堪的经历教化世人。

人生最大的功课,就是通过不断的努力,赢得荣誉、地位和权威(也包括财富),然后还能随时放下,像孩子般活在当下。能完成这门功课的人,不必等死后,生前就已经圆满了。

什么叫“如同孩子一样”?大多数成年人都忘记“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的状态,但只要全然投入地和幼童在一起,进入他们的世界,就能体会到人我两忘、身份消失、心灵相通、活在当下、充满爱的能量的狂喜滋味。这种状态使孩子随时充满喜乐,随时将喜乐带给周围所有人,这也是星云法师所说的“给人欢喜”!

为什么成年人,尤其是有成就的人,这么难“如同孩子”?这位宗教界人士比喻:“我穿戴的服饰太多太重……包装得一层又一层,以致失去了原形。”他又说:“(成就)让人自满,扬扬得意,甚至成了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让有成就的人放下“成就感”,正是“能如婴儿乎”的关键。

我辈凡夫俗子,很难像他一样这么有成就,同时谦卑若此。我愿提供几项指标,作为检视“如同孩子”的量表。第一,你能全然自在地陪伴孩子,进入他们的世界吗?第二,你常把工作中的你带回家,还是把生活中的你带入工作?第三,你经常在说,还是更常用心地听和看?第四,当别人视你如无名小卒、不假辞色时,你仍能泰然自若吗?第五,你能不追求任何目标,仍然觉得人生有滋有味吗?第六,你可以不需任何特定条件,就在日常生活中真心开怀吗?第七,你常感觉充满了爱,想要分享和付出吗?

做到以上七点难不难?越“如同孩子”越不难,越“不是孩子”越难。如果你觉得难,可能离“如同孩子”太远了。

每个人终其一生,内在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孩子,能和众生万物和谐相融,如在伊甸园中。只不过我们穿戴了太多世俗追逐的华服,让“内在的小孩”透不过气来,才离圆满越来越远。这位宗教界人士用他临终最赤裸的见证,把大爱和智慧留在人间,教我们怎么卸下太多太重的服饰,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