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古书上读到两句话: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让我深有感受。
一般人“心”真不真,“愿”广不广,无从得知,但看他所做之事实不实,所行之踪深不深,知之过半矣。
我反思自己半生之行事,绝大多数时刻心都不够真,愿都不够广,以至于虚事、浅行塞满了人生行事之历程,非但自己白忙一场,还耽误了别人。
正巧近日对年轻人演讲,有人提问:“你人生阅历丰富,什么事印象最深、收获最大?”我仔细想想,凡是记忆深、收获大的,毫无例外,都是当时自己的心相对比较真、愿比较广的情境。这才明白,其实发生的是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事发当时,自己的心真不真、愿广不广。换句话说,凡是自己心不真、愿不广的人生时刻,基本上都错过了,都白活了。
我自我检视,自己人生白活的时光至少占八成,也就是说,这八成的时光基本上对自己无意义,对周遭的人也无意义,甚至还造了许多不必要的“业”。如果把这八成的人生经历删除,非但不会有损失,甚至还更清爽一些。
基于这样的反思,我对“生命品质”有了新的定义。原来生命品质不在于功成名就,不在于光鲜亮丽,也不在于品味讲究,而在于“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只有心真愿广,人生才算没错过,人才好好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观察,我也发现周遭所熟识的人,尤其是整天忙得团团转的人,多半也都“事虚、行浅”,“生命品质”改善空间甚大。探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现代社会运作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太过繁复,流行文化和人际关系造成“事虚、行浅”者互相牵扯,很难置身事外,不受干扰;其二,现代教育和职场学习都太偏重知识、专业和技能,有关“安身立命”的学习缺乏适当的环境。
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学习却可立刻开始。心越用越真,愿越行越广,但心之用、愿之行,却非读书冥想、只身独行所能够完成的,尤其是身处现代的环境中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
我自己也是多年前有缘遇到一群“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的人,能在好环境中学习,才打开了人生的一扇门,重启“人生学习”之路。看到自己人生百分之八十都错过,瞎凑热闹、白忙一场,忍不住想建议:你也很忙吗?早点学习人生吧,别再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