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多种思路,想以多个别人的故事并列来写,也想以自己的故事与别人的故事穿插来写,还想以第一人称写一个别人的成长故事……
但是,纠结了很久之后,觉得还是写写我自己的成长故事吧!
虽然不耀眼,甚至很平庸,但胜在足够真实。
正是有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我悟透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就足以配得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
01在另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过,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
那里南面全是山,自小我就没有到过山的对面,也不知道那边究竟是怎样的。我们这里的人,最大的活动区域,可能就是在我们村子的西北方向,离我们有三十多公里远的市区了。
但一年到头,我们那儿的人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去市区里赶一次集,买一些年货,开开心心地过个年。公交车一次一块钱,大家还要算着最多能去多少人,去的人多了,就怕一来一回的路费负担不起。所以,我从小就不会黏着家人去凑热闹,因为我怕父母多花钱。
并且那个时候,我多数时间是在亲戚家生活,偶尔白天也会回自己的家里拿一些需要的东西。由于我很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我从不敢向别人提要求,对自己的父母也同样如此。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也只能在心里偷偷地描绘它的样子,从来不敢说出口。
可以想象,小时候的我生活有多单调闭塞,甚至还有一点点悲苦。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外出打工,大家都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靠卖粮食为生。过了很多年以后,有人来我们村子里招工,去南方的一些服装加工厂,或者其他食品厂做长工,这才陆陆续续有人走出我们那个小山村,踏上了所谓的“致富之路”。
而我家里有三个孩子要上学,爷爷奶奶很早就不在了,单靠父母两个人拉扯三个孩子,父亲也无法去更远的地方,只能就近找一些工作干,晚上还能照看一下我们几个。
我的母亲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个有点文化的人。小时候的很多事,我都记不清了,但我一直记得,母亲经常翻阅一些杂志、报纸,有书了也会在空闲时间看会儿书。这些书籍之类的,都是在同一条街那个教师的家里借的,他们家算是我们那一片最富裕的人家,家里常年不断购入各种书籍和杂志。
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对阅读感兴趣,母亲看完打算还书时,很多时候都会被我半路截和。我的心里隐隐约约有一种想法,也要过上那种书籍自由的生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装满自己喜欢的书。虽然当时的我,对那种生活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但心中有一种感觉,在指引着我往前走。
02我的小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以为上了初中,就会有所改变,离我梦想中的生活更近一点。
没想到的是,上初中后没多久,我就有了第一次想要放弃学业的想法。
那一年,我第一次学英语,满怀期待的我,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连单词都背不会,即使今天背会了,第二天也忘得差不多了。学英语,简直成了我最大的噩梦。
第一次月考,我的英语只考了39分,满分是100分,我们班一半以上都是满分,我这算是倒数了。这样的英语成绩给了我一记暴击,毕竟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在90分以上,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在80分以上,只有英语给了我耻辱般的打击。
我心里有了不想上学的念头,可我不敢和老师说,更不敢和家人说。我在心里纠结着、难受着,一会儿给自己鼓鼓劲儿,一会儿再自我否定一下,无限循环。看着别人的英语成绩那么好,我却连及格线都达不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绝望。
但我这个人有一点很好,就是哪怕我心里再绝望,再想放弃,最后在我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我也会很理智地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现状,然后做出更有长远打算的决定。我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学业的冲动,最后都被无数次加一次的理智拉上了岸。
我没有放弃学业,而是慢慢接受了自己英语学不会的事实。这也并不代表我放弃了英语,而是学会了与自己和解,英语还会继续学,但不会太计较分数了。我的兴趣和特长在数学上,那我就取数学上的长处,弥补英语上的短处。
虽然初中时,我的总成绩并不理想,也可以说是那种在很多人眼中,没必要上高中的料。但我绝不放弃,我偏要上高中、考大学。
03我的任性,有幸被我的父母托住,他们几乎是无条件支持我的选择。现在想来,真的超级感谢我开明的父母。
中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以我的成绩最多上个很普通的高中,即使上了高中,考上大学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
我们村子里和我同一届的同学们,有一多半的人止步于初中,选择外出打工;有几个选择去了我们当地的中专技校,至于学习什么,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而选择上高中的,只有三四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我们那里的人对于上学这件事,并不是太热衷,反而觉得早一点出去打工,还能多赚几年的钱,等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和邻近村子里的人相亲结婚。不出意外的话,继承上一辈人的生活方式,过完自己的一辈子。
我不太甘心就这样过自己的一辈子,我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被禁锢在那个小山村里,我应该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当时上中专的同学家长,多次去我家,试图说服我的父母,让我和他家姑娘一起去上技校,不仅能学一门手艺,还能提前几年为家里赚钱。
他和我父母在院子里说,我在客厅的门缝处偷听。整个过程,我都紧张得要命,随时做好了冲出去和他们拼了的准备。
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的父母尊重了我的选择,支持我上高中。
也不是说上技校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要那个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无论什么路,都是一条好路。
对我来说,上技校不是我的目标。虽然我的目标在那个时候还不太清晰,但我知道,我得去上高中。
可能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这应该也是那时的我所拥有的最大的清醒了。
04我的高中上得也并不顺利,上了高中后,好像我的智力也跟不上了,原本让我引以为傲的数学成绩也一落千丈,每次考试都不太理想。我在高二的时候,又有了不想上学的冲动。
好在,我高二时的班主任比我们的年纪大不了多少,应该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和我们班的同学关系都走得很近,人也很和蔼。基于这一种信赖,我在一次课间,和老师倾诉了内心的烦恼。
老师具体说了什么话,我已经记不太清,但有一点我一直记得,大概意思是:“你想一下,很多人大学毕业都很难找工作,更何况是高中没毕业?当然不排除有人不上大学也能生活得很好,但毕竟那是少数,你觉得你目前有养活自己的本领吗?”
记得当时,我陷入了沉思,只说了一个词:“不能……”便灰溜溜地逃命似的和老师说了再见,规规矩矩地回到了座位上,拿起笔开始写作业。
也是那一次谈话,我又坚持上到了高三,那一年多里,我有过很多次挣扎,最后都是靠着老师的这段话支撑我走了下去。
高三毕业时,我被一所不是太好的大学录取了,身边的很多人都说,那样的大学不上也罢,上了也是浪费时间。我听了太多这样的话之后也开始觉得,那所学校上了也没有意义,甚至想要放弃。
就在那时,我的一个异性朋友对我说:“你想过那种日子?就是高中毕业之后,出去打两三年的工,到了适婚年龄回家相亲结婚,然后生个娃,天天就围着丈夫孩子转,围着那个你可能永远出不去的村子转?”
我当然不想。
最后,我拿上录取通知书,背上行李,踏进了那所我曾嫌弃过的大学,学了会计专业。但去了之后,那所大学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至少在那个学校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成熟了很多。
05学了几年会计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太喜欢这个专业,尤其是到了找工作时,更是让我崩溃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转行。
我从会计行业转到了教育行业,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小学,成了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小时候我最喜欢数学,长大后我又重拾我的爱好,教小朋友们数学,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再后来,我在空闲时间重拾了自己的写作梦,踏上了一条未知的、充满挑战的路。
如今,我在书写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突然觉得,我在一步一步靠近理想中的自己,靠近理想中的生活。每向前走一步,我都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多少次退缩都没有将自己彻底打败,而是越来越让我有勇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就像我前面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上不上学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抉择,别人没有任何权利去说什么。
上学对我来说,是走出那个闭塞环境的唯一出路。当然,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和我走了不同的路,也过得很不错。
人生的路,没有绝对好的路,也没有绝对坏的路,无论哪一条路,我们都要始终相信,只要我们一直走下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范围……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成为那个曾经只敢在心里想象一下的美好的自己。
最后,让我们再次告诉自己:要始终相信,你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送给你,也送给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