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党派虽然势不两立,但还是曾经停止过抗争,甚至互相勾结在一起,让首都几乎化为焦土。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在位第五年,1月13日纪念日这一天,大赛马场上绿党持续不断的嘘声,早已经让场内乱成一团。
亲临会场的查士丁尼一世皇帝默不作声,一直看到第二十二场。随后他再也忍不住了,经由传声筒严厉指责那些人。查士丁尼一世就这样点燃导火线,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皇帝与群众对骂。
表达不满的绿党开始时并不激烈,态度也很恭敬,只是指责政府官员的暴政,发誓会祈祷皇帝长寿、胜利。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则咆哮道:
“你们这些无礼之徒,好好听着。你们这些犹太人、萨尔马提亚人、摩尼教徒,给我闭嘴!”
但他们仍然寻求皇帝的同情,继续恳求说:
“我们既贫穷也无罪,却遭受虐待,在不公平的迫害下,已经无法走在街上。如果叫我们死,我们也乐于去死。但是皇帝陛下呀!要是我们非死不可,请陛下下令,让我们为陛下而死。”
然而即使绿党这样恳切哭诉,查士丁尼一世皇帝还是一再恶毒地咒骂他们。
身为主政者,这是什么态度?从这个态度上,绿党认为皇帝已经完全失去了威严,他们也不愿向拒绝公平的皇帝表示忠诚,于是开始臭骂起来,说他是杀人凶手、大笨蛋、不道德的暴君。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则更激烈地反唇相讥,问他们“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原本坐着的蓝党现在全站了起来,赛马场中情势险恶,一触即发。
绿党看出事态对自己不利,奔出场外,在君士坦丁堡内疯狂地烧杀劫掠。
当时正好有七名刺客在城内被游街示众,要被带往佩拉郊外的刑场。罪犯蓝、绿两党都有,都是被判有罪的大流氓。
到了刑场,七人当中有四名立刻遭到斩首,第五人被处以绞刑,当剩下的两人也要同样被吊死时,绳索突然断裂,那两人摔倒在地。大家都为逃窜的两人加油。幸运的是,从附近修道院来的圣科农教会修道士发现逃亡的两人,用小船把他们送到修道院。
两人一个是蓝党,一个是绿党。两党站在不同的立场,为暴政的残酷和为守护者的忘恩负义怒不可遏,因此两党签下协议,在囚犯获得解放并完成报仇之前要暂时休兵。
两派蜂拥过来的暴徒立刻就将内务长官的宫殿烧成火海,幕僚和卫兵惨遭杀害,牢狱被冲破,滥用自由扰乱社会秩序的歹徒再度获得自由。
上级派遣军队去解救长官,武装的群众随即扑向军队,并且人数愈来愈多,也愈来愈胆大妄为。不久,出于虔诚想要阻止流血暴动——虽然那样做未免太鲁莽——而介入协商的圣职人员,被担任帝国军履行职务的凶悍的赫鲁利人砍死。圣遗物遭到破坏,群众愈发义愤填膺,最后演变成为以神之名的抗争。
士兵准备发射箭头点燃的箭矢烧毁民宅,女人则从屋顶和窗户扔出石块,如雨一般落到士兵头上,市民和异乡人所放的火在四面八方熊熊燃烧起来,整条街都被火焰吞没。
这场大火烧毁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宙克西帕斯浴场、宫殿的正门和战神的祭坛,火势后来从宫殿延烧到君士坦丁大广场的长柱廊,医院和病患也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同时多数教堂和宏伟建筑物也遭到破坏,金银财宝大量熔化,有一部分还被烧得不见踪影。
这只能用地狱来形容。上层阶级和有理性的人都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逃到亚细亚去。之后一连五天,两党把首都尽情糟蹋一番。
由于他们的暗号是“尼卡”(胜利),所以后来历史上把这次的暴动命名为“尼卡暴动”。
蓝党威风八面,绿党悲痛万分,无论如何,只要对立继续存在,对双方来说,社会秩序根本微不足道。就这样,他们暂时结合在一起,指责政府在司法和财政上的腐败,强烈批判两个应负责的人——狡猾的特里波尼亚努斯和卡帕多细亚贪婪的约翰是暴动的元凶。
如果这只是温和的批评,或许会遭受漠视也说不定。但事态一旦演变成城市化为火海,即使皇帝也不得不倾听民众的声音。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立刻撤换财政和内政长官,由两名清廉的元老院议员取代。
做出这一让步后,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前往大赛马场,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打算接受民众的悔悟。然而群众并不相信皇帝,即使皇帝向《圣经》发誓也不行。查士丁尼一世皇帝感受到威胁,立即逃回宫殿。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心中不由得暗生怀疑,这场暴动之所以持续那么久,显然背后有极具野心的阴谋家在指使。如果有的话,一定是受到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皇帝的外甥——海帕提乌斯和庞培的支持,这两人为绿党提供了资金和武器。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越是怀疑就越感到害怕,于是派人暗中监视这对兄弟,最后认定他们是刺客,命令他们离开宫殿。
两人恳求说,如果服从命令他们很可能就会叛变,但皇帝听也不听,硬把两人赶了出去。果然六天后,群众包围他们的住宅,逮捕他们送到君士坦丁大广场,尽管两人严厉拒绝,甚至他们的妻子也含泪求情,但他们还是被戴上代替帝冠的豪华首饰,被推上皇帝宝座。
被迫登基的海帕提乌斯当时如果能够听从元老院的忠告,煽起群众的愤怒,那么他的气势应该可以压过查士丁尼一世皇帝。不过他犹豫不决。
那时候,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吓得蜷缩一团。拜占庭宫殿花园的台阶上系着好几艘船,已经暗中做好准备,可以随时将皇帝家人的财产,从首都转移到适当距离外的安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