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流量营销

自传播:产品的流量裂变

自传播:产品的流量裂变




在上一节中我们说到,符合用户心理的趣味性的内容会提高用户分享的概率,使其积极主动地对产品进行宣传。其实,用户的这一行为就是自传播,即通过用户自发的分享使产品获得更广的传播。

自传播的核心在于产品本身是否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且产生了价值。企业要比用户先一步考虑到分享需求,只要产品的内容或者服务具有价值,能够触及用户的实际需求,流量的自然传播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常来说,能够引发用户自传播的内容或产品大多具有以下某个或某些特征。


1.内容有趣

“分享有趣的内容就代表我是一个有趣的人”——不少用户都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他们看到有趣的内容时,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分享,无论它是一部好玩的电影,一个有创意的想法,还是一件有趣的商品。企业的产品或者活动设计得有趣、足够吸引用户,自然就能激励用户主动分享了。


2.产品有用

有用的产品自带价值,好音乐、好电影、好书籍都会使用户产生分享需求。一款对用户来说好用的软件或者产品,同样也会促使他们积极地分享。因此,在产品的介绍部分多备一个分享按钮,减少用户分享的思考成本和操作路径,也是增加流量的一个小技巧。


3.提供互动谈资

如果一个内容能为用户及其朋友提供互动谈资,或者触及用户的内心,使其有表达的需求,那么用户自然愿意分享。

比如支付宝一年一度的年终账单,对人们在这一年中的消费情况做个总结,不仅能让用户看到自己的总支出,还能让用户看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支出占比情况;QQ20周年的轨迹测试,触及用户群的情怀,容易让人联想到读书时代、QQ游戏、踩一踩等场景,从而引发用户自我传播;微信官方开发“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用户在微信中打开活动分享链接,就可以查看自己注册微信的日期、第一个微信好友、第一条朋友圈动态、好友的数量、走路的步数等,这戳中了人们的回忆,使用户产生了共鸣,并积极地分享。

此外,具备社交属性的个性测试、人物测试等,比如“测测你的情商有多高”“测测你是╳╳╳里的谁”,也往往能引起用户的广泛传播。


4.体验后分享

人们在体验一个产品或参与一次活动后往往处于情绪的顶点,或者难过,或者兴奋激动,此时,人们也愿意将信息分享给其他人。这就像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喜欢通过“打卡”的方式在微信或者微博进行分享一样。

因此,企业如果可以在用户进行体验后提供一个分享入口,或者添加一个分享提示,用户就会很自然地去分享了。


5.具备实时分享需求

有些产品有较强的动态服务能力,具备能被实时分享的功能,这种功能需求就算是“刚需”了。比如,有道云笔记出于办公需求而开发的协作功能服务,滴滴出于人身安全需求的考虑而提供的车程功能服务,等等。

如果你的产品也具有较强的动态服务能力,就可以考虑开发相关的功能,那么用户在使用此功能时就会进行一次裂变分享。


产品本身的内容和价值才是王道,用户之所以愿意分享,主要是因为对产品的认可。因此,企业要从打磨产品的核心功能出发,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或特色功能,通过社交分享将其放大,真正让用户的分享行为进化到裂变、自传播的阶段。

当然,产品的核心功能达到或者超出用户的预期后,如果可以再搭配一些奖励性的文案,就能更好地激励用户去分享。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