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2·用现在的自己安慰过去的自己,才最有力量

答疑2·用现在的自己安慰过去的自己,才最有力量

[问题1]

感觉我的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就是这样,既自卑又以自我为中心,我该怎么对待他,或者说该怎么跟他相处呢?

对于既自恋又自卑的人,很显然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自尊和自大。比如,他夸夸其谈地说了一件事情,有现实感的人就会去戳穿他的谎言,说:“你说的不是事实吧?你明明不是这个样子的吧?”但是,对这种人你要给他一个包容的回应,即提供一种母亲环境。可以这么说,自卑的或者是自大的人,缺少的就是一个爱的环境。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母亲要在场,而且母亲的这种氛围也要在场。小孩为什么要自大,恰恰是因为他自己太弱小,所以他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特别威严的、高大的、无坚不摧的状态。他对事物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容易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有扭曲,第二个就是有夸大。所以你跟他讲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可能会放大,你跟他讲了一件事情他没听懂,他会扭曲这件事情。这样的放大和扭曲就构成了自恋的状态。

怎样才能够让他慢慢纠偏?就是母亲环境,什么叫作母亲环境?母亲要在。母亲在的时候要有声音,这就是为什么有唠叨的母亲比有沉默的母亲的孩子要更加健康。这个唠叨不是去指责孩子,而是指不停地跟孩子说话,不管这些话有没有意义。比如,这个孩子的小脚很臭,孩子的皮肤很白,孩子的酒窝很深,今天太阳很大,然后说一些花花草草,诸如此类。看起来,妈妈讲的都是一些废话,可是对孩子来说特别受用。因为他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听到了妈妈语气,听到了妈妈愉悦的感受。如果对孩子的照顾活动有一定的规律,这个环境是让他有规可循的,比如,早上起来先上厕所,再吃饭,然后散步、唱歌、讲故事、睡觉、喂奶。如果他生存的环境是规律而稳定的,这个孩子就会逐渐在心理上形成一个保护壳。只要在这个壳里面,他就知道自己是非常安全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睡觉时摸着妈妈的乳房,或者要摸着妈妈的耳垂,就是因为这种行为让他有安全感,这就是母亲环境。在母亲环境中,他能够感觉到某种稳定性、某种恒定性。所以,母亲形成的某种规律对孩子内心的稳定来说基本上是一辈子的。

其实有时候成年人是这样的,他的一部分成年了,他的工作能力、他的智力都没问题,另外一部分则完全是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运气,营造一个母亲环境,你是一个环境母亲,孩子在跟你的互动中,就会逐渐变成成年人,恢复到他的成年人的状态。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智力超群,但是他的情感和早年的关系体验糟糕得一塌糊涂。早期体验导致的脆弱情感完全妨碍了他的智力发挥。当他的情况稳定下来的时候,学习、工作等,对他来说则完全不是问题。

[问题2]

如果童年没有很好地玩耍,甚至没有去幼儿园,该怎么弥补这些缺失?我就是这种人,怎么改正呢?

本书第2章第五节就是跟玩耍有关系的。我有一个同事是很厉害的教授。早年跟他接触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比较孤僻,而且比较容易被激惹。后来一起共事二三十年以后,他说起了这件事,他说在早年有两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第一件事是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被别人欺负哭了,家里人一心疼,就把他抱回家不上幼儿园了。在家里他当然被呵护得很好,但是没孩子和他一起玩,所以他说他性格孤僻跟早年没有上幼儿园有关系。上幼儿园固然会遇到挫折,有人欺负你,有竞争,可是也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合作,共同玩耍可以建立友谊。

第二件事就是他妈妈去世得比较早,他很早就失去了母爱。因此他缺乏玩耍,缺乏同伴,还缺乏母爱。

他是怎么转变过来的?首先,他上了大学,提升了智力。一个人即使小时候缺乏玩耍,但他的内心中也会和别人一样有个玩耍的孩子,他觉得,“哎,原来这件事情可以这样,那件事情可以那样”。在大学,在以后的社会中,他可能要找到一些玩伴,还有在书本中,他可以通过智力去弥补。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特别机械的人有时候也特别好玩,这就说明玩耍的内在小孩每个人都有,只是要看这个环境和跟你接触的人是什么样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跟什么人在一起,就可能成为什么样子。并且成年人还会去弥补,成年人的经验和儿童的经验也一样,也不一样,比如成年人玩耍和儿童玩耍不一样,成年人玩相机要钱,他爬雪山,他滑单板,但是儿童过个家家就行了。滑单板也是玩,玩相机也是玩,只不过是加了一个钱而已,成年人要玩的话,能玩的东西更多。总而言之,人无癖好不可交,你要形成自己的癖好,哪怕是很小的癖好。

[问题3]

心里有委屈的内在小孩,现在已经成年了,该怎么解决呢?

本书第2章第六节的内容就是关于道歉的。如果小时候别人欠你一个道歉,可能你心里就会形成一个有委屈的内在小孩。现在已经成年了,应该怎么解决呢?父母应对孩子道歉,这是很多成年人的内在小孩在等待的。我经常在工作中尝试,看父母对孩子说哪些道歉的话孩子能接受。结果发现,父母承认孩子,他很能够接受;父母说“对不起”,他会说“那我接受不了”。可是,我们在角色扮演的时候,让一个人扮演父母对他说“对不起”,虽然他承受不了,但是他的全身开始发抖,他的眼睛开始充满泪水,然后泪水开始失控。

我们知道,就现实来说,你可以原谅你的母亲,你也可以不去计较父亲以前是怎么对你的,可是,在工作的时候,走进内在世界的时候,突然那一刻,那个成年人变成了一个很委屈的孩子。这个委屈的孩子听到什么声音的时候,他才会让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就是父母很真诚地对他说:“对不起,爸爸妈妈当年冤枉了你,爸爸妈妈当年不应该这样对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话语,但是所有的话语在一个委屈的孩子面前都不如“对不起”这3个字有效。

[问题4]

如果有恐惧的内在小孩,到底该怎么办呢?如何帮助内在小孩释放恐惧?

第一点,在我刚才说的依恋关系中,你要回到依恋关系。换句话说,你要扮演一个母亲,或者要扮演一个环境母亲,怎么办?

第一点,要皮肤有接触,你要抱着一个孩子,我曾经说过,这个孩子会退化到一个原始的状态。依恋关系、依恋行为,都有一个拥抱反射,所以你要去抱他。有的时候你抱着孩子,孩子会哇哇大哭,甚至把你推开,这时你要抱他抱得更紧。

第二点,你不要再骂他了,也不要跟他讲道理。在一个孩子有巨大的恐惧时,他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这时候应该和他讲一些简单的话语,叫他名字,“宝宝,乖,妈妈在这儿”,反复叫他的名字,让他“不要害怕”。你不要讲特别复杂的情感,这时候连讲故事都不要讲,你只需让孩子听到你讲话的声音,然后柔声地说些安抚的话语:“不要怕,妈妈在这儿,这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事情不会在这儿,有妈妈在都不怕。”就这么简单。

第三点,要给孩子喝点甜的东西,因为在面对巨大恐惧的时候,人体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血压会瞬间升高,会出汗,会出现显性和隐性的脱水现象,隐性脱水就是呼吸急促、水汽从口腔里呼出去,他一下子就会感觉到口渴,然后他的恐惧会导致他的皮质类固醇上升,身体开始出现抑制,他会感到冷。这时候你要给他喂些温水、甜水。如果是秋冬季,你就给他裹一条毛毯,然后抱紧他,就像动物回到原始状态。他一定要有包裹才会感觉到安全,有温暖的那种感觉。所以,毛毯对小孩来说要常备。小孩哭的时候,如果天气不是很热,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把它披上,因为他哭的时候有显性和隐性脱水,恐惧容易散失热量,也容易引起感冒。这些其实都是母亲对孩子常做的事情。这个事情一做,就可以很快将孩子安抚下来。

[问题5]

小时候总被家人调侃大腿粗、性格柔弱、不会反抗,长大后觉得自己不优秀、低自信、很受伤。怎么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可参看本书第2章第九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寻求一种解决途径,就是怎么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要讲的就跟技术有关系。由于这是你自己的过去,是你的内在小孩,所以最好用成年人的你去安抚过去的你。比如,想象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在无助地哭泣,那么这时候已经长大成年、有力量的你过去把这个孩子抱住,然后对他说如下的话语:“虽然你现在这么孤独,但是不用害怕。你看若干年后的你就长成了我现在的样子,而我有力量来支持你。”

你说的这个问题恰好就回答了他,用现在的语气安抚过去的你,这是最有力量的。

[问题6]

小时候经常被调侃不是亲生的,总幻想自己的亲生爸妈在另外的地方,这种感觉也是被抛弃感吗?怎么消除这种感觉呢?

一个小孩感觉到自己得到的陪伴不够、被爱不够的时候,他就会在内心寻找一个更理想的父母,这个叫作自恋的想象。这跟自大是一回事,只有这样想象以后他才有一对父母能够在他内心中照顾他,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的一个特殊的防御,他必须有这种想象。

如果成年后还有这种想象,就属于一种精神病的症状了,叫作非血统妄想,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怀疑自己是被父母捡来的、偷来的,自己还另有亲生父母存在。这种非血统妄想,源自小时候被父母抛弃或父母陪伴不够等。这种人有的会去福利院工作。因为福利院里有很多孤儿,他去照顾别人的孩子、去陪伴。还有一些对动物特别热心,去捡宠物,对照顾别人特别热心。所以这种人在社会上是很正能量的。但是,有时候他们也做得比较过度,在照顾别人的同时也去控制别人。

修复被抛弃的感觉,虽然有升华的途径,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去建立一些亲密关系。一个是建立恋爱关系,不过恋爱关系对他来说可能会一再重复,因为不是他抛弃别人,就是别人抛弃他;另一个就是寻求专业的帮助,做心理治疗。

壹心理

人人江湖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