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概要:缺乏爱的内在小孩
●缺爱意象:贪婪的“恶魔”、饥饿的内在小孩
●具体表现1:强烈的占有欲
○占有食物,喜欢吃东西,追求厨艺
○占有物品,具有收藏癖、储存癖等
●具体表现2:病理性嫉妒
○嫉妒特定意象的人
○泛化,嫉妒所有人
缺乏爱的内在小孩可能内心是一个非常贪婪的“恶魔”,可能对于很多东西都有强烈的占有欲。
比如,一个大型企业的领导者已经55岁了,但是他的家人对他特别不满意。部分原因是他做的饭不好吃,还有3个特点:黑乎乎、咸乎乎、黏糊糊。
他出身农村,以前家里很穷,家人在缺菜时,就会做一些咸的食物,把酱油和饭搅在一起,因为加了酱油,肯定是黑乎乎的;缺少粮食时,可能就用饭,甚至是糙米,把饭菜拌在一起,所以肯定是咸乎乎的;如果做法不讲究,饭菜肯定就粘在一起,反正大家能够吃下去就行。
他倾诉说:“小时候,在我3岁时,我的妈妈就去世了,生活很艰苦。我爸爸很快就给我找了后妈,然后要我自己出去讨饭,那时真的是要出去讨饭才能活下来。”
这位领导者的孩子对他也有一个描述:“我爸爸那么大的一个领导在街上走路的时候,双手是不能空着的,他不拎公文包,但是他手上一定要握着东西,尤其是吃的东西。他主要喜欢吃肉,一只手要拿着肉,比如羊肉串,一只手要拿着汉堡。”
这段话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饥饿的内在小孩的形象。他的一双手上要有食物,这是一种要占有的表现。
这跟爱有什么关系?母亲跟孩子早年的关系,除了喂养关系以外,更重要的是爱的关系。母乳喂养,强调的不是乳,其实强调的是母亲。
因此,在心理学上,我们强调母乳喂养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母亲的爱。“我可以吃到东西”“我可以尝到乳汁,我可以挨到乳头”“我口中要有东西”。如果口中没有东西,这个内在小孩缺的不仅是能吃的食物,更主要的是缺乏母亲的爱。
关于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男性热爱制作美食,最后变成了一个著名的厨师,看着别人吃他做的饭菜,或者夸他做得很好时,他心里会非常满足。
有人会很奇怪,为什么一个男的能够把饭菜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调的味道会这么好?那是因为在做饭菜时,他都会亲自品尝,这其实就跟爱的缺乏有关。
曾经有一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女儿去美国学习金融经济,成绩非常好。
可是,毕业之后,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很快就辞职、消失了。她去了国外的一家米其林餐厅当学徒。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之后,她再次回到纽约,并请妈妈到一家餐厅吃饭。她妈妈这次可知道她女儿的厉害了。点菜之后,她仅仅通过品尝这些饭菜,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个菜里面加了什么东西,用了什么火候,有怎样的制作流程,为什么味道是这样的,这些味道来自什么佐料……她把来龙去脉分析得清清楚楚。
可以把食物进入口中之前的所有过程细节了解得如此清楚的人,在婴儿时期等待母亲喂奶的过程中,她心里该是有多么恐惧和期待。
果然,这位妈妈承认:“我在女儿早年时,夫妻关系不是特别好,所以我可能忽略了她。”
缺乏爱的孩子有一个表现形式就是贪婪,他是个饥饿的孩子。
我们还可以将饥饿这个意象延伸为一个人,他想去爱时,就特别贪婪,什么东西都想占有。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时处于口欲期。在这个时期,婴儿的头号需求就是吃东西,他对所有事物的感觉都是通过嘴来感知的。“口中有物,心里不慌”,就是口欲期的表现。
当嘴里含着妈妈的乳头,甚至是安慰奶嘴时,他就感觉自己是安全的,是获得了爱的。所以口中有物的这种感觉就象征性地演变成他缺乏爱时的占有欲,也就是“我要占有这些东西”。
而这种占有欲望还会有多种表现。
首先,他可以买很多东西。
比如,一名四十多岁的女性说,她小时候缺乏父爱。缺乏爱不仅指缺乏母爱,缺乏父爱也一样是缺爱。她出去买东西,一次要买四条以上的裤子,而且一定要买。价格可以不是很高,但东西一定要多,她要能够抱回去。
她还有储存癖,看到什么东西,都忍不住要把它带回去。比如,在路上捡到一个塑料袋或者盒子,只有带回家,她心里才舒服。
她家里并不需要这些东西,她得偷偷把从外面捡回来的那些东西放在储存室里,不能让伴侣看见。
这就是收藏癖、储存癖的特征,就是要拼命地去占有,看到一个东西就一定要占有,如果不占有心里就像猫抓一样不能安宁。
所以,贪婪不仅表现在吃上,还可能表现在对物质的占有上。
大家都知道,有些女性对包的占有欲也比较强,有的包可以贵到十几万元,但即使没有那么多钱,她也可能想要买。
其实,这很可能因为她在成长中心理上存在缺失,所以她要用包包这种特定的物质来弥补内心缺失的感觉。
得到这个具有心理补偿性的物品后,她可能会得到暂时的满足感,但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满足感就会消失,缺乏感又会回来,周而复始。
缺爱的内在小孩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病理性的嫉妒。他特别容易嫉妒,因为他所缺乏的爱不仅是母亲的缺位。
母亲缺位的情况不仅限于小时候没有母亲照顾,也包括情感忽视。
比如,有一个学员告诉我说,她已经50多岁了。她的父母生了3个女儿。父母在病重去世前就决定把财产都分给她们。
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父亲说了一句话,又让她气了半天。他说:“你们要知道,我是因为没有儿子,才把财产分给你们的,要是有儿子,这些东西跟你们都没关系。”父母也咽不下没有儿子的这口气,所以他们把东西分给孩子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虽然她岁数已经很大了,父母都已行将就木,可是她内心的内在小孩的病理性嫉妒依旧表现强烈。
第一,表现在对男性的敌意上。如果父母的爱都给了男性,那女性的表现就是对男性存有敌意,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她的兄弟。
第二,对有兄弟意象的人抱有敌意。比如,她在工作中,总是呵斥年轻的男性下属,觉得他们“总是不好”。在与同事的关系中,她呈现出的对他人的敌意,其实是对男性的敌意。
如果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嫉妒就表现为对男性的敌意,但是也有可能表现为对任何其他人的嫉妒。
因为嫉妒的表现就是,“我要是得不到,我也绝对不让你得到,我是绝对不让你好受的”,所以他会表现得特别具有攻击性。
你可以注意,在你的单位中有没有这样的同事:所有的事情他都出风头,他都要抢在前面,所有的好处他全部都要争先;但是别人要得到好处时,他是不认可的,他一定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种人就具有类似于变态的嫉妒心理,见不得别人好。这样的人,往往也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缺乏爱的内在孩子,不是以一个特别贪婪的形象出现,就是以嫉妒的、有攻击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形象出现。
所以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变得比较温和,变得比较友好、友善,变得单纯而没有什么心机,那就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的足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