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浪潮之巅

23.2 岁岁年年人不同

23.2 岁岁年年人不同

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个Google 在哪里,但是可以肯定它不在搜索领域,这就如同几年前我们寻找的下一个微软不会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最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一样。

现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 年前的历史。在1990 年前后,个人微机已经非常普及,但是作为微机操作系统的提供商微软公司,坯是一个小公司,更没有成为微机软件业的垄断者。蓝色巨人IBM 公司还试用主导微机市场,从技术和资本上看,它都超过微软。甚至当时莲花公司,从营业额和人数上也超过微软。当时的操作系统之争还远没有结束。我们在前面介绍过,苹果的麦金托什OS,Novell的网络操作系统和太阳等公司的Unix在技术上远远领先于微软,它们在市场上还在和微软顶着头竞争。在那前后。诞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主要针对微机的软件公司,包括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Intuit。

到了微软视窗Windows 3.0出来并且迅速占领市场后,微软的垄断地位已经形成, 一半最挣钱的应用软件,包括字处理(原WordPerfect公司的拳头产品)、表格处理(莲花公司的产品)和浏览器(网景公司的产品) ,都成了微软的囊中之物。有幸活下来的像样的软件公司只有两家,做财务软件的lntuit和做Photoshop的Adobe。不仅如此,从Windows 3.0 垄断市场以后,再也没有几家像样的软件公司上市。Intuit和Adobe都是以前就存在的公司。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存在一个足够大的应用软件市场,微软就一定能依靠它的垄断地位、财力( 甚至主要不是靠技术)来抢得这个市场。因此,所有风险投资公司要问软件公司创业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微软会不会做?”

那么难道聚全世界之力, 还不能搞出一个比微软还好的操作系统取代微软么?事实上开始还有人作这种努力,但后来还是越来越少,因为大家发现微软的操作系统“足够好了”或者说“够用了”,因此,在用户中不存在代替它的必要性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即使今天出现了一个比微软Windows 好一倍的操作系统,用户也没有要换操作系统的欲望,因为微软的“够用了” 。“够用了”这条很消极而枯燥的原则,让所有想通过做一个操作系统取代微软的努力都变得无效。

既然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方面的路子都给微软堵死了,那么“下一个微软”那样大的科技公司必然不会出现在微软所擅长的领域。事实上,更早以前并没有出现第二个IBM ,今天也没有出现第二个思科,道理相同。

现在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Google今天的地位,它和当年微软的情况出奇地相似。到2009 年,美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总值大约是300亿美元,而Google一家占了其中的1/3。如果加上Google的联盟者,这个比例超过1/2。Google 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也大致如此。Google 一边罩着成百上千万的广告商及几乎同样数量的内容商, 一边坐拥几亿乃至十几亿的网民。

任何一家广告公司想做广告,首先会想到Google。而内容商也是如此,因为它们和Google 联盟可以获得最充足的广告源, 当然大部分网民想找什么商业化的东西,也需要到Google ,因为它的商业信息多。现在, 互联网广告市场每增加一份, Google 和它的同盟者就拿走一半。如果有新的做广告的渠道, Google 是最容易占领这个渠道的,因为它有最多的广告商。虽然手机和视频广告在几年前对于Google 来说是新领域,但是它分别通过Android操作系统和YouTube网站,再次取得无人能挑战的地位。

那么是否有可能做一个比Googl号还好的搜索引擎逐渐将Google 比下去呢?事实上微软和雅虎已经做了很久,至今没有成功。原因是Google 的搜索引擎“够用了”,大家对新的引擎的欲望不强烈。公平地讲,雅虎和微软的搜索引擎在质量上和Google 相差无几,但是在市场上只是Google的零头。这就是这个“够用了”的宿命决定的。

不仅下一个Google 不可能是搜索公司,而且不太可能是现在意义上依靠广告挣钱的互联网公司,因为这个互联网广告产业不够再养活一个像Google 这么大的公司了。也就是说,即使有一个互联网公司(比如Facebook) 成为了下一个Google ,那么它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以广告为主而是别的。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