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丝毫不会怀疑自主智能机器有一天会产生情感。在第九章中,我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系统的行为由最小化目标函数来驱动。目标函数计算出的成本,衡量了机器的“瞬时不满意”程度。当机器纠正了一项使成本升高的动作时,是否可看作机器在避免疼痛或不适的感觉?
当用于测量机器人电池电量的镜头元件产生了较高的成本而致使机器人开始寻找电源时,不正与饥饿的感觉相似吗?
智能体模块的体系结构包括一个世界模型和一个评判体系,世界模型会预测世界的变化,而评判体系预测目标函数的结果,即衡量机器不满意程度的模块。如果机器人通过世界模型预测到自己将摔倒并受到损坏,评判体系就会预先通过目标函数计算出“疼痛”,紧接着机器人将尝试规划轨迹以避免这种不幸结果的发生。这不就像是一种恐惧感吗?
当机器因成本高昂而避免采取行动时,或者由于成本低廉而执行任务时,这是否已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情感的标志?
当计算饥饿的目标函数的组成部分产生高成本时,它会触发对食物的搜索。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些行为是目标模块组件不满意的结果。根据被使用的世界模型,复杂的行为是行动计划的结果,该行动计划可以使预期成本最小化。当你的手臂被夹住时,疼痛是瞬间的,通过你的目标模块计算的成本反映了你的当前状态;当有人威胁要夹住你的手臂时,你的评判模块会预见到疼痛并引导你保护手臂。情感是由评判模块所计算出的预期成本。
我很清楚,以上所有的比拟似乎都说得过于简化了。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无法轻易将其数字化为简单的数学函数计算,我们对将人类行为简化为目标函数的最小化也心存疑虑。但是,我在此提出的仅是关于智能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的假设,没有否认目标函数和世界模型的丰富性或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