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到第二种情况,也就是一个平民成为母城的君主,不是通过邪恶或其他任何难以忍受的暴力,而是由于同胞的爱戴。这样的政体可以成为公民君主国,其政权的取得既不完全仰赖才能,也不完全仰赖运气,而是带有幸运成分的精明。这样的君权要不是由于人民的拥戴,就是由于贵族的拥戴。我这么说是因为每一个城邦都有两种不同的民情,一方面是人民不希望被贵族统治或压迫,另一方面是贵族想要统治或压迫民众。这两种对立的倾向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要不是君主国,就是自由的政体,再不然就是无政府状态。
君主国的诞生不是源自人民,就是源自贵族,看这双方何者掌握机会而定。贵族发觉自己无法对抗民众时,开始联合起来抬举贵族当中的一个人,使他成为君主,以便在他的保护之下满足自己的欲望。民众也一样,发觉自己无法对抗贵族时,联合起来支持平民当中的一个人,使他成为君主,以便接受他的威权保护。比起由于民众的支持而成为君主的人,得到贵族的援助而获得君权的人较难维持既有的地位,因为君主身边多的是自认为和他平起平坐的人,这使得他无法依照自己的心愿统治或管理他们。受民众支持而拥有君权则发觉自己高处不胜寒,身边几乎每个人都唯他马首是瞻。
进一步来说,要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公平满足贵族的要求,那是不可能的事,要满足民众的要求却办得到,因为他们的目标比贵族的合乎正义:贵族要的是压迫平民,平民要的却只是不受贵族压迫。此外,君主一旦与人民为敌,他自己的安全就不可能有保障,因为他们人数更多;与贵族敌对不会有安全上的顾虑,因为他们人数少。面对有敌意的人民,君主所能预期最糟糕的情况是被他们抛弃;可是面对有敌意的贵族,他不只得担心被抛弃,还得担心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他,因为他们的观察比较敏锐,判断也比较精准,总是能够争取到时间为自己安排后路,总是能够从他们认为会占上风的一方得到支持。更何况君主必须永远和同一批人民在一起,没有相同的一批贵族却无所谓,因为他有权力随时加封新贵族或罢黜旧贵族,可以随心所欲赏赐或撤销他们的威信。
要进一步说明这个论点,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斟酌贵族的立场:也就是说,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完全配合你的主张。配合你的主张又不会贪得无厌的贵族值得尊重和关爱,不配合你的主张的贵族又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有人不配合你的主张是因为害怕,天生胆小,这种人你应该善加利用,尤其是长于智谋的那些人,因为身处顺境时,他们会尊重你,身处逆境时,你不需要怕他们。但是,也有人不配合你的主张是因为狡猾又野心勃勃,这表示他们只为自己打算,没有为你着想。这样的人,君主应该多加提防,把他们当作公开的敌人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他们在你身处逆境时总是落井下石。
如果是由于民众的支持而成为君主,那一定要跟他们维持友好的关系。这件事容易,因为他们对君主仅有的要求是不要欺压他们。但是,违背民众的意愿却由于贵族的帮助而成为君主的人,首要之务在于争取民众的支持。这也容易,只要他愿意保护民众,因为民众原本以为君主会欺压他们,如今不但没有欺压反而善待他们,自然格外感激,倾心拥戴的程度甚至会超过受到民众支持而成为君主的人。君主可以有种种方法赢得民心,因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并没有一体通用的规则,所以我略过不谈。但是我断言,君主一定要和民众维持友好的关系,否则面临逆境时会孤立无援。
斯巴达的君主纳比斯单独对抗整个希腊和战绩最辉煌的一支罗马部队的攻击[32],成功捍卫他的城市,也因此保住自己的统治权。大难临头时,他只需要防范臣民当中的少数人就够了;假如民众对他有敌意,这样做绝对不够。有句老生常谈是这么说的:“以人民为基础是在泥巴上盖房屋。”应该不至于有人引这句话来反驳我的立论,因为这句谚语说的是以民众为靠山的君主,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受到敌人或官员欺压时,民众会挺身相救。在这种情况,他往往会发现自己被骗,就像罗马的格拉古兄弟[33],或佛罗伦萨的乔治・司卡利先生[34]。但如果君主像前面说的那样以民众为立国的根基,那么他就能够有效发号施令继之以贯彻命令,不至于面临逆境就不知所措,凡事会有周全的准备,并且以身作则,凭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激励民众的士气。这样的君主将会发现他的政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这种类型的王国会遭遇危险,通常是因为打算改变政体,想要从正统的公民社会转为绝对的君主专制。那样的君主可能事必躬亲,不然就是通过官吏统治。在后一种情况,政权更脆弱,君主的处境更危险,因为他们完全仰赖被任命为官吏的那些公民的心意。那些人在危难的时候轻易能够借由谋反或抗命篡夺权位,而君主本身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无法施展绝对的权力——因为臣民已经习惯听命于官吏,在紧急时刻不会服从他的命令,所以在动荡的时刻总是不容易找到可以信赖的人。这样的君主千万不要被承平时期的景象给迷惑。在承平时期,公民需要他的统治,因为每一个人都顺顺利利地过日子,在死亡还连个影子都看不到的时候,自然信誓旦旦地表示愿意为他牺牲。到了时局动荡的时候,政府需要人民赴汤蹈火,可就连个人影都不容易找了。这样的考验可一而不可再,因此格外危险。所以说,明白事理的君主应该设法让他的人民觉得随时随地都需要他领导的政权,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永远效忠于他。
[32]纳比斯:公元前2世纪斯巴达的专制君主,在公元前195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受到罗马和大部分希腊城邦的围攻。
[33]格拉古兄弟:罗马深孚众望的护民官提比略·格拉古(卒于公元前133年)和盖约·格拉古(卒于公元前121年)两兄弟,积极主张改革,为低阶层民众争取权益不遗余力,结果赔上性命。
[34]乔治·司卡利:富有的佛罗伦萨人,在1378年的“梳毛工起义”之后成为平民派的领袖,1382年因率众攻击官署而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