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金阁寺

译后记

译后记

《金阁寺》一九五六年十月由新潮社出版,当时作者三十一岁,同年还创作发表了《漫长的春天》、《白蚁之巢》、《永远的旅人》、《施饿鬼船》、《走完的桥》以及《鹿鸣馆》、《近代能乐集》、《乌龟能追上兔子吗》等大量短篇小说、戏曲和评论。

金阁寺本是京都市临济宗鹿苑寺的一部分,因为建筑里外敷以金箔,俗称金阁寺。这座楼阁式建筑初创于一三九七年(日本应永四年,明洪武三十年),是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别墅,义满殁后遂改为菩提寺。一四六七年起始的长达十年的应仁之乱,鹿苑寺境内的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只有主建筑舍利塔幸免于难,成为北山文化的惟一建筑遗址。一九五〇年,舍利塔因年轻僧人林成贤自焚而被全部烧毁,一九五五年修复。一九八七年,殿堂里外重新贴敷金箔,焕然一新,金碧辉煌。

作者根据当年青年僧人的一句独白——“我妒忌金阁寺的美丽”,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现代名著《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罪与罚》等借助某一事件进行艺术创造的榜样,写出了这部颇具影响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题依然贯彻着作者“两极对峙”的创作思想,一方面是金阁的美丽与崇高;一方面是人世的污浊与丑恶。美与丑互相作用,互相对立,由混合走向裂变。作者所要极力表达的是“美达于极致就要遭到毁灭”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青年僧人焚烧金阁寺的行动,实际是一次对于虚美和奇矫人生的反抗。小说结尾飞扬的火场,使读者似曾相识,作者好多作品都有借助烈火强化文字气势的表现手法。这当然也使我们想到川端康成,《金阁寺》和《雪国》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金阁寺事件为题材的名作,还有水上勉一九六二年发表的小说《五番町夕雾楼》,与此作堪称并蒂莲花。

人类总是向往美,呼唤美,创造美。然而,美总是脆弱的。

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

这是人生的悲剧。

故而,我译《金阁寺》,满心如秋风般悲凉。

译者

2011年8月秋霖初降
于春日井高森山庄闻莺书院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