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关于说话的一切

后记 远离那条平庸之路

后记
远离那条平庸之路

常有人问我:“你的目标读者是谁,你做的这些内容都是给谁看的?”我说是做给5~10年前的自己看的,我回应的是我在20多岁时面临的诸多困惑,如果当时的我遇到现在的我,一定会少碰几次南墙,少走几条弯路,卸下更多的心理包袱,更重要的是,我会在学习现在已有的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找回属于自己的权力——那些自进入社会之后,被愚蠢的知识所误导,被无知于自己无知的他人经验所迷惑,在一阵阵晕眩中不自觉放弃掉的解释权与选择权。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关于说话的一切》完成了它的使命。

我提醒你要区分观念(理论)、意愿、方法和能力,这十分重要。

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我们说倾听和表达的初衷是“理解与被理解”,所有人都会同意,但当转过身去,在实践之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通过制造谎言和误解来达成他所希望的理解与被理解。这里没有贬义,正是因为人人如此,交流才真正成了可能。但问题是,一边是朴素、抽象且幼稚的语言交流观,一边是复杂、具体且腹黑的生活实践,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是诸多经验与知识犬牙交错的混沌之域。

观念的蒙昧,会导致意愿的错乱。有的人说,我并非“真的想要”好好说话,但我希望能掌握通过语言获得权力的方法,掌握和所有人都聊得来的能力,我大方地承认,我就是把语言当成进入世俗的铠甲和戏服,用来隐藏自己的弱点,满足自己的虚荣,如何?伪君子坦荡荡,没什么好批判的。

其实这并非事情的全貌。在你意愿的深处,你深知这是谎言,你无以复加地想要和他人缔结真诚且有深度的关系,但你假装自己并不想,你宁可编造谎言来欺骗自己,也不愿意面对无能于此的事实。在充满自欺的观念遮蔽之下,在扭曲错乱的意愿驱使之下,你不管那么多了,只顾着索要各种方法,锻炼各种能力,最后也只能回归庸俗的均值。

曾有朋友询问我“优秀”和“卓越”的差别,其实我不太知道卓越是什么,但我十分清楚,大部分成年人口中的优秀乃是一种“精致的平庸”,是没追求的人追求的东西,是不清楚自己意愿之人的意愿,“能说会道巫术崇拜综合征”不过是这种意愿的产物。

前段日子,有篇名为《我的孩子正在不可避免地沦为平庸》的文章很火,童年时代的“优秀”如其所是,我们敢当街逆风撒尿,写作文放狠话,当科学家宇航员,但很快,我们就会被符号秩序所笼罩,变得规矩起来。“优秀”这个意义丰富的容器,成了表演巫术的道具、avatar身上的装饰品。令人不堪忍受的真相是:成熟的人并不真的追求优秀,而只是追求优秀的样子——能说会道、善于倾听的样子,以此来满足那些未经反思的欲望,赢得权力,喂养我执。但这般自欺,一定会招致悖论的惩罚——沦为平庸而不自知,反以之为荣,扬扬得意,最终实现了“货真价实的平庸”。

不可避免地沦为平庸,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惨烈的事故,世俗意义上的成长,是通过双重自欺来实现的——“先是自己骗自己,然后骗自己没有骗自己”。当我们说一个人“成熟”了,本质上是在说这个人对这种双重自欺不再感到惊异和排斥了。自欺是容易破除的,只需要一些知识来击穿成见和盲区,但双重自欺却是极难破除的,还需要诚实与勇气,具体而言,是去否定、选择去否定的诚实与勇气。

我之所以在书中花那么多篇幅介绍各种语言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乃至哲学的基础理论,是为了拉扯出一个足够大的框架来强行拓宽读者的视野,并在其中,带领读者搞清楚“好好说话”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些是我们可以选择去把握的,比如问题意识、论证结构、助人立场;有些是需要我们去遭遇、去经历的,比如经验、知识面以及对它们的反思深度;还有更多,我们妄图追求的种种——我希望我已经向你证明了——它们本身就是偏见、自欺的产物,是追求“优秀”这个幻觉而产生的幻觉。我并非说要贬斥功利动机和欲望,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有一个功利、虚荣乃至虚伪的出发点,正如好辩理论揭示的:人们逻辑能力的发展一开始只是为了赢得争论;使用一个抽象大词、背下一段文学金句的第一动机可能仅仅是炫耀。但我们还要看见另外一层事实——真善美的实现,正是我们主动背离、扬弃这些肤浅目标的结果。

对说话的修炼在说话之外,我们必须与“口才”“表达”“沟通”这些概念拉开距离,使反思能介入其间。我们冲着“能言善辩”而来,却发现真正要紧的事,是认清“语言”这个无处不在的中介,如何在促成我们思考与表达的同时,也制约了我们的理解,扭曲了我们的想象。妨碍我们能言善辩的,恰恰是我们对能言善辩的盲目欲求。本书虽定位成“硬核”沟通表达课,但我绝无意为了硬核而硬核,为了显得高深而故作高深,“符号—语言—思维”的课题关切之紧要,理路之庞杂,在近两三百年,调动了无数先贤智慧,沉淀成了数门基石学科。我们不可能轻易绕过去,必须直面这些艰深硬核的知识,才有机会在语言划定的思存之域里,甩起镣铐,自在起舞。

在此关怀之下,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仍然过于简陋了。一年多前,当我决定要创作这本书时,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虽然热衷于此道,却并非专业学者,我深知自己能做的,无非是将各路先贤的洞见转化为通俗的知识,杂糅荟萃于一册,乃是一张潦草勾勒的地图,若有真知灼见,不敢掠美,多是拾人牙慧,借题发挥,还请多关注援引注释中的源头活水。其中疏漏与谬见,皆因本人学艺不精,思虑不周,期待各位指正。

本书有幸付梓,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明骏,若非她笃信《关于说话的一切》的价值,不辞辛苦与我沟通,我是不会有自信对其进行书面化改写的;感谢于建国(YJango)博士,他的作品启发了我,激励我走上了自媒体之路,此后的生活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开在我面前;还要感谢汤质茶馆中所有的朋友,因为你们的支持,我才能从容自在地探索与创作;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爱人,没有她的理解与包容,我也许仍是一个肤浅的avatar。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